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感官的教育(上下)
感官的教育(上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感官的教育(上下)

作者: (美)彼得·蓋伊 Peter Gay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48.00
市场价格: RM116.49
本店售价: RM103.6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解讀親密信件,闡釋畫作,分析夢境,追尋心理線索,歷史學巨擘彼得•蓋伊用前未有的視角探究現代社會秩序與商業文化源頭的19世紀,展現出一幅構建於人類基本經驗下的全景式時代畫卷。

彼得•蓋伊盡情引用梅貝爾•托德——這位布爾喬亞少婦大膽、詳盡、毫不隱晦的情愛日記,捕捉她對於感官享樂的渴望和對情愛的需求:性知識的獲得、性啟蒙的困惑、與丈夫和情人的關系、生育的焦灼┅┅在彼得•蓋伊看來,性與愛是所有經驗的起點,是對時代變遷的最原始反映。托德無微不至記錄下的19世紀布爾喬亞的性本能表達,實則是拉開了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序幕。

彼得·蓋伊,德裔美國史學家,耶魯大學榮休教授。1923年生於柏林,後移民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曾於此任教。他著作等身,研究廣泛涉及啟蒙運動、中產階級等諸多社會文化史領域。其早期的重要作品《啟蒙時代》、《魏瑪文化》等在文化史研究領域具有典范意義;而研究後期又以 「運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聞名,是心理分析史學的實踐者,代表作《弗洛伊德傳》更是試圖將精神分析、傳記與歷史相互結合。蓋伊曾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歷史學會傑出學術貢獻獎、美國藝術與文學院金獎等重要獎項。

五卷本《布爾喬亞經驗》系列是蓋伊晚期最重要作品,彼得•蓋伊探究了現代社會秩序與商業文化源頭的19世紀布爾喬亞階層的觀念轉變,主題廣泛涉及性愛、暴力、自我認知、教育理念、文學藝術等諸多精神與文化領域,展現出一幅構建於人類基本經驗下的全景式時代畫卷。其研究方式與成就,至今無出其右。


目錄

概論
1. 提綱挈領;2. 經驗的維度
第一章 定義的張力
1. 從名到物;2. 簡單化的誘惑;3. 認知的戰爭
第二章 變遷的締造者與殉道者
1. 新的流行;2. 快車時代

感官教育
布爾喬亞經驗,I:情色日記
1. 梅貝爾• 盧美斯;2. 梅貝爾• 盧美斯• 托德;3. 梅貝爾• 盧美斯• 狄金森
第一章 甜蜜的布爾喬亞性愛
1. 兩人的天堂;2. 不確定的數字;3. 性的問題
第二章 攻勢的女人與守勢的男人
1. 前進中的婦女;2. 危險中的男人;3. 望而生畏的女人;4. 心理和身體的性
第三章 現實的壓力
1. 生命和死亡的事實;2. 從意識到控制;3. 關於馬爾薩斯的爭論
第四章 飽學的無知
1. 虛假的純真年代;2. 焦慮的職業;3. 向知識的逃亡
第五章 身體知識
1. 柏拉圖式的放縱;2. 身體的經驗;3. 沖突中的讀者;4. 距離的信條
第六章 自我的強化
1. 尋求安全;2. 作為文化症候的社會科學;3. 舒適的民主化;4. 私人的經驗

附 錄
關於梅貝爾• 托德日記中的性象征符號的說明
參考文獻綜述
插圖出處
致謝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