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
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

作者: 鄭魁山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48.00
市场价格: RM116.49
本店售价: RM103.68
促销价: RM97.8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共分五篇:①經絡腧穴:在論述腧穴基本知識的同時,對常用及重要穴位根據作者實踐加有按語,以便讀者加深印象。②針灸方法:主要介紹家傳手法並對手法補瀉進行探討。③臨床治療:主要介紹臨床配穴原則規律等,公開了鄭氏家傳秘方。④擇時選穴:論述納子法、納甲法、子午流注法、靈龜八法及飛騰八法的知識及運用方法。⑤醫話醫案:包括針灸問答及臨床醫案。本次修訂增加了若干鄭老生前珍貴的照片,文中的插圖也會休整、美化。

鄭魁山教授(1918―2010年),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甘肅省首屆名中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被譽為「西北針王」「中國針灸當代針法研究之父」,甘肅中醫學院(現甘肅中醫藥大學)教授。


目錄

第一篇經絡腧穴
第一章經絡腧穴總論
第一節經絡
一、經絡系統的結構
二、經絡的作用
第二節腧穴
一、腧穴的分類
二、腧穴的作用
三、取穴法
第二章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手太陰肺經
第二節手陽明大腸經
第三節足陽明胃經
第四節足太陰脾經
第五節手少陰心經
第六節手太陽小腸經
第七節足太陽膀胱經
第八節足少陰腎經
第九節手厥陰心包絡經
第十節手少陽三焦經
第十一節足少陽膽經
第十二節足厥陰肝經
第十三節任脈
第十四節督脈
第十五節其他經脈
第十六節經外奇穴
第十七節經絡的分布與臨床應用
一、根結標本與氣街
二、四海
三、三陽三陰與關、闔、樞
第二篇針灸方法
第一章針法
第一節古代九針簡介
一、毫針的規格
二、選針與藏針
第二節《內經》刺法
一、屬於不同淺深的刺法
二、屬於取穴原則的刺法
三、其他刺法
第三節針治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一、針治的作用
二、針治注意事項
第四節禁針與異常現象的處理
一、禁針
二、針刺異常現象及處理
第五節其他針及療法
一、三棱針
二、挑治
三、火針
四、皮下埋針
五、叢針
六、拔罐與捏脊
第六節新醫療法與針刺麻醉
一、穴位注射
二、強刺激結扎
三、穴位埋線
四、耳針
五、針刺麻醉
第二章手法
第一節練針法
一、關節練習法
二、左右手練習法
第二節揣穴(定穴)法
一、指切法
二、按壓法
三、分撥法
四、旋轉法
五、滾搖法
六、升降法
七、滾搖升降法
八、舒張押手法
第三節進針法
一、指切速刺法
二、緩慢捻進法
三、刺入捻進法
四、管針打入法
五、指切壓入法
六、壓針緩進法
第四節行針候氣法
一、候氣催氣法
二、行氣法
三、守氣法
四、留針與出針
第五節補瀉手法
一、迎隨補瀉法
二、呼吸補瀉法
三、徐疾補瀉法
四、捻轉補瀉法
五、榮衛補瀉法
六、開合補瀉法
七、虛實補瀉法
第六節混合補瀉法
一、燒山火(補法)
二、透天涼(瀉法)
三、陽中隱陰(先補后瀉法)
四、陰中隱陽(先瀉后補法)
五、蒼龜探穴(平補平瀉、行氣法)
六、赤鳳迎源(平補平瀉、行氣法)
七、進火補法
八、進水瀉法
九、青龍擺尾
十、白虎搖頭
十一、熱補法
十二、涼瀉法
第七節家傳手法
一、二龍戲珠法
二、喜鵲登梅法
三、金鉤釣魚法
四、白蛇吐信法
五、怪蟒翻身法
六、金雞啄米法
七、老驢拉磨法
八、鼠爪刺法
九、對手法、補瀉的探討
第三章灸法
第一節施灸的原料
第二節艾灸的常用方法
一、艾炷灸法
二、艾條灸法
第三節施灸的作用與注意事項
一、施灸的作用
二、施灸注意事項
第三篇臨床治療
第一章臨床治療總論
第一節針灸治病總則
一、補虛瀉實
二、標本緩急
三、主次先后
第二節特定穴的應用
一、五輸穴
二、原絡穴
三、俞募穴
四、八會穴
五、八脈交會穴
六、郄穴
七、六腑下合穴
八、四總穴
九、回陽九針穴
第三節配穴法
一、遠隔配穴法
二、局部配穴法
三、遠近配穴法
第四節「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溫法
六、清法
七、補法
八、消法
第二章臨床治療各論
第一節臟腑經絡證治
一、肺和大腸
二、脾和胃
三、心和小腸
四、腎和膀胱
五、心包和三焦
六、肝和膽
第二節家傳秘方
一、發散風寒方
二、透表肅肺方
三、祛風活絡方
四、祛風開竅方
五、祛風化濕方
六、導痰開竅方
七、通結催吐方
八、瀉熱通便方
九、潤腸通便方
十、瀉熱祛毒方
十一、活血通經方
十二、舒肝理氣方
十三、理氣定喘方
十四、疏經鎮痛方
十五、活血明目方
十六、開竅聰耳方
十七、通鼻開竅方
十八、順氣降逆方
十九、豁痰利咽方
二十、開竅解語方
二十一、溫中散寒方
二十二、溫腎壯陽方
二十三、溫經祛寒方
二十四、溫通經絡方
二十五、清心安神方
二十六、清心醒神方
二十七、清肺止咳方
二十八、清熱理中方
二十九、清熱解毒方
三十、補中益氣方
三十一、培元止瀉方
三十二、升提舉陷方
三十三、養心定痛方
三十四、升提攝血方
三十五、回陽固脫方
三十六、消食導滯方
三十七、消腫鎮痛方
三十八、消堅散結方
三十九、排膿消腫方
第三節辨證配穴
一、昏迷者急醒其神,以救危脫
二、咳嗽者理肺止咳,勿忘五行
三、嘔吐者降逆止嘔,和中健胃
四、便秘者通調腑氣,助運通便
五、脫肛者升提下陷,調氣收肛
六、遺尿者培補腎氣,約束膀胱
七、尿閉者疏利膀胱,通調水道
八、遺精者有夢清心,無夢固精
九、疝氣者行氣導滯,消腫止痛
十、頭痛者按部分經,疏經止痛
十一、胸痛者疏導氣機,宣痹通陽
十二、脅痛者舒肝解郁,理氣止痛
十三、胃痛者健胃止痛,消食導滯
十四、腹痛者通調腹氣,止痛助運
十五、腰痛者壯腰補腎,培元益氣
十六、月經不調理沖任,調和氣血
十七、痛經者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十八、崩漏者塞流澄源,培元端本
十九、帶下者查色觀質,同精利濕
二十、乳汁不足先活絡,健脾催乳
二十一、小兒抽風急醒神,柔肝熄風
二十二、耳鳴耳聾利其竅,活絡開聰
二十三、聾啞患者先治聾,聰耳開竅
二十四、牙痛留針時要長,鎮痙止痛
二十五、凍瘡者溫經散寒,行氣活血
二十六、鵝掌風用燒山火,祛風止癢
第四節臨床治療總結摘要
一、感冒
二、支氣管炎
三、支氣管哮喘
四、急性胃腸炎
五、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六、胃下垂
七、膽囊炎
八、急性闌尾炎
九、痢疾
十一、瘧疾
十一、神經衰弱
十二、癔病
十三、癲癇
十四、腦血管意外
十五、腦血管意外后遺偏癱
十六、面神經麻痹
十七、小兒麻痹及后遺症
十八、傳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十九、風濕性關節炎
二十、脊椎炎
二十一、坐骨神經痛
二十二、腰肌勞損
二十三、肩關節周圍炎
二十四、單純性甲狀腺腫
二十五、腱鞘炎
二十六、腱鞘囊腫
二十七、創傷性腫痛(軟組織損傷)
二十八、頸淋巴結結核
二十九、急性淋巴管炎
三十、腮腺炎(痄腮)
三十一、閉經
三十二、小兒營養不良症
三十三、百日咳
三十四、急性結膜炎
三十五、近視
三十六、視網膜出血
三十七、視神經萎縮
三十八、內耳眩暈症
三十九、鏈霉素中毒性耳聾
四十、鼻炎
四十一、急性扁桃體炎
第四篇擇時取穴
第一章子午流注
第一節子午流注與五輸穴
一、子午流注的組成
二、五輸穴與天干、五行的配合
第二節時(地)支子午流注
一、十二經納地支歌
二、醫案舉例
第三節日(天)干子午流注
一、何氏流注經絡井滎圖
二、徐氏十二經納天干歌
三、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訣
四、徐氏子午流注日時開穴圖
五、臟腑經絡辨證按日干取穴
六、醫案舉例
七、有關子午流注的現代研究
第二章靈龜八法與飛騰八法
第一節靈龜八法
一、靈龜八法的組成
二、八法八穴主治病證
三、主客配穴主治病證
四、醫案舉例
第二節飛騰八法
一、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臨床應用盤使用說明
二、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臨床應用盤(兩面)
第五篇醫話醫案
第一章醫話
第一節培養針灸人才方面
第1問你選擇徒弟有什麼標准?
第2問怎樣培養合格的針灸人才?
第3問怎樣才能練好中醫針灸的基本功?
第二節針灸方法方面
第1問為何取穴需要一定的體位姿勢?
第2問為何針刺前需要左手揣穴?
第3問為何持針需要拇食二指捏持?
第4問同針一穴為何感傳部位不同?
第5問如何運用接氣通經法?
第6問為何留針時要觀察針的現象?
第7問迎隨補瀉有幾種,操作規律是什麼?
第8問捻轉補瀉有幾種,操作關鍵是什麼?
第9問呼吸補瀉有幾種,要點是什麼?
第10問何謂「瀉南補北」法?
第11問何謂如以手探湯和如人不欲行?
第12問針刺手法結合氣功有什麼作用?
第13問針灸結合按摩有什麼作用?
第14問點穴結合氣功有什麼作用?
第15問熱補涼瀉針法做過實驗嗎?
第16問灸法是否不如針法重要?
第三節臨床治療方面
第1問陰陽五行如何應用於針灸臨床?
第2問針后出現什麼現象是見效的預兆?
第3問病人對針是否有抗針性?如何解決?
第4問針刺配穴相同,為何療效不同?
第5問針刺后遺感對療效有什麼影響?
第6問穴位埋線有何特點?
第7問巨刺和繆刺對哪些病證有特效?
第8問治病為何要從陰引陽、從陽引陰?
第9問治病為什麼要分標本?
第10問疼痛證為何要辨證施治?
第11問兒科病證如何診治?
第12問眼科病證如何診治?
第13問氣功點穴治療近視、弱視為何有特效?
第14問針灸治療眼病有什麼規律?
第15問目眩頭痛如何辨證治療?
第16問心悸的發作時間不同應如何診治?
第17問神志病表現不同應如何治療?
第18問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對哪些病有特效?
第二章醫案
一、上呼吸道感染
二、支氣管哮喘合並肺炎
三、流行性胸痛
四、風濕熱(關節型)
五、風濕性心臟病
六、膈肌痙攣(呃逆)
七、慢性萎縮性胃炎
八、賁門癌
九、糖尿病
十、腸麻痹
十一、慢性腸炎
十二、結腸炎伴腸痙攣
十三、五更瀉
十四、消化不良
十五、急性腎炎
十六、急性膀胱炎
十七、慢性前列腺炎
十八、偏頭痛並低血壓症
十九、病毒感染性頭痛
二十、乙型腦炎后遺症
二十一、腦震盪
二十二、腰麻后遺頭痛
二十三、多發性神經根炎
二十四、三叉神經痛
二十五、眶上神經痛
二十六、尺神經麻痹
二十七、正中神經麻痹
二十八、巴比妥中毒后遺症
二十九、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三十、兩手震顫
三十一、功能性震顫
三十二、一氧化碳中毒
三十三、椎間盤脫出
三十四、骶椎腰化伴坐骨神經痛
三十五、薦腸關節結核(骶髂關節結核)
三十六、大骨節病
三十七、腰椎壓縮性粉碎性骨折
三十八、下肢靜脈曲張並發血栓性靜脈炎
三十九、面肌痙攣
四十、腓腸肌痙攣
四十一、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
四十二、慢性盆腔炎
四十三、功能性子官出血
四十四、產后感染
四十五、產后無乳
四十六、慢性毛囊炎
四十七、酒皴鼻
四十八、帶狀皰疹
四十九、頑固性蕁麻疹
五十、過敏性紫癜
五十一、翼狀胬肉
五十二、青光眼
五十三、視網膜脈絡膜炎
五十四、電旋光性眼炎
五十五、麻痹性外斜視
五十六、麻痹性內斜視
五十七、鼻衄
五十八、慢性上頜竇炎
五十九、化膿性中耳炎
六十、慢性唇炎
六十一、口腔潰瘍
六十二、急性牙周炎
六十三、急性喉頭炎
六十四、下頜關節炎
六十五、腦癱
六十六、下運動神經元性延髓麻痹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