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車聯網項目質量管理實戰
車聯網項目質量管理實戰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車聯網項目質量管理實戰

作者: 李泳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39.00
市场价格: RM96.90
本店售价: RM86.24
促销价: RM85.2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講述了車聯網項目品質思維和品質能力基礎架構;然後以一個車聯網智慧產品案例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如何分析需求、制訂品質計畫,以及硬體、固件、平臺、Web端和APP端的交付過程;最後討論了如何對產品進行品質評估。

本書適合測試人員、開發人員、軟體品質保證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李泳
 
擔任過品質測試總監、測試總監、開發工程師,擁有豐富的C/C++/Java經驗,熟悉Spring Boot、SpingMVC等企業程式架構,擁有10年以上軟體平臺和硬體測試經驗,開發過基於Linux 的GUI中介軟體和控制項。


目錄

第1章 車聯網項目品質思維 1
1.1 車聯網和OBD介面 2
1.1.1 車聯網 2
1.1.2 OBD介面 3
1.2 車聯網終端產品 5
1.2.1 前裝T-BOX 5
1.2.2 後裝OBD產品 6
1.2.3 後裝ADAS、DMS 6
1.2.4 V2X終端 7
1.3 車聯網應用場景 7
1.3.1 車隊管理 9
1.3.2 汽車金融風控 9
1.3.3 汽車後服務 10
1.3.4 UBI 10
1.3.5 道路和事故救援服務 11
1.4 車聯網功能架構 12
1.4.1 管的功能 13
1.4.2 雲的功能 13
1.4.3 端的功能 14
1.5 車聯網品質管制挑戰 15
1.5.1 開發模式挑戰 16
1.5.2 產品需求挑戰 17
1.5.3 產品設計挑戰 17
1.5.4 供應鏈挑戰 19
1.5.5 產品測試挑戰 20
1.6 車聯網產品品質管制綱要 22
1.6.1 品質管制思維模型 22
1.6.2 品質體系模型 23
1.6.3 組織品質方針和目標 23
1.6.4 品質能力基礎架構 25
1.6.5 系統品質計畫 26
1.6.6 品質度量評估 28
1.7 小結 29

第2章 品質能力基礎架構 30
2.1 品質感知與範疇 30
2.1.1 品質需求 30
2.1.2 品質定義 31
2.1.3 品質成本 32
2.2 品質體系簡介 33
2.2.1 品質體系的好處 33
2.2.2 常見的品質體系 34
2.2.3 品質與測試的區別 39
2.3 品質能力基礎架構的組成 39
2.3.1 團隊構建 40
2.3.2 程序定義 44
2.3.3 技術與工具 47
2.3.4 度量評估 50
2.3.5 專案管理 52
2.3.6 風險控制 53
2.3.7 協同機制 53
2.3.8 知識管理 54
2.4 品質能力進階 55
2.4.1 亡羊補牢階段 56
2.4.2 循規蹈矩階段 56
2.4.3 未雨綢繆階段 57
2.5 小結 58

第3章 案例專案需求 60
3.1 項目背景介紹 60
3.2 專案總體需求 62
3.2.1 基本要素 62
3.2.2 使用場景 63
3.2.3 業務需求 64
3.3 硬體需求分析 67
3.4 平臺需求分析 68
3.5 Web端需求分析 70
3.6 用戶端需求分析 70
3.7 小結 72

第4章 專案品質計畫 73
4.1 需求與品質目標 74
4.1.1 需求回顧 74
4.1.2 品質目標 74
4.2 品質團隊 75
4.2.1 品質改進部 75
4.2.2 品質委員會 76
4.3 品質流程 78
4.3.1 硬體品質控制 79
4.3.2 軟體品質控制 80
4.4 測試設計模型 84
4.4.1 品質屬性 84
4.4.2 測試方法 85
4.4.3 用戶場景 86
4.4.4 基於品質屬性測試設計 87
4.5 測試執行策略 88
4.5.1 測試階段活動 88
4.5.2 用例執行策略 89
4.6 產品品質評估 90
4.6.1 內部品質驗收 91
4.6.2 外部品質驗收 91
4.6.3 使用品質驗收 92
4.7 風險控制 93
4.8 小結 95

第5章 硬體評審與測試設計 97
5.1 品質需求 97
5.1.1 用戶關注點 97
5.1.2 產品品質屬性 97
5.2 硬體開發過程 98
5.3 需求與設計評審 100
5.3.1 硬體需求評審 100
5.3.2 硬體功能框圖 101
5.3.3 硬體設計評審 104
5.4 硬體測試工具 104
5.4.1 硬體測試儀 104
5.4.2 工裝測試架 106
5.5 硬體測試設計 106
5.5.1 測試思維導圖 107
5.5.2 功能測試 108
5.5.3 可靠性測試 110
5.5.4 相容適配性測試 114
5.5.5 易用性測試 115
5.6 小結 116

第6章 固件評審與測試設計 117
6.1 品質需求 117
6.1.1 用戶關注點 117
6.1.2 系統品質屬性 118
6.2 固件開發過程 118
6.2.1 程式編譯過程 119
6.2.2 設備通信協定 120
6.3 需求評審與設計評審 121
6.3.1 需求評審 121
6.3.2 功能框圖 124
6.3.3 代碼評審 125
6.4 固件測試工具 130
6.4.1 靜態分析工具 130
6.4.2 OBD模擬器 130
6.5 固件測試設計 131
6.5.1 測試思維導圖 131
6.5.2 資料協定測試 132
6.5.3 功能測試 134
6.5.4 性能測試 140
6.5.5 可靠性測試 142
6.5.6 相容性測試 144
6.5.7 安全性測試 145
6.5.8 可維護性測試 146
6.6 小結 147

第7章 硬體生產品質與質檢 148
7.1 生產品質需求 148
7.1.1 品質需求 148
7.1.2 生產品質屬性 149
7.2 供應商選擇 149
7.3 生產加工品質協議 154
7.3.1 驗收標準 154
7.3.2 質保期 155
7.3.3 技術支援 156
7.3.4 品質紅線 156
7.4 硬體生產過程 157
7.4.1 生產過程 157
7.4.2 糾正措施 162
7.5 硬體出貨驗收 163
7.5.1 缺陷等級 164
7.5.2 抽樣方案 164
7.5.3 驗收流程 167
7.5.4 包裝標準 167
7.5.5 外觀標準 167
7.5.6 結構標準 169
7.5.7 功能標準 169
7.5.8 實車測試 170
7.6 小結 170

第8章 硬體售後品質管制 171
8.1 售後需求概述 171
8.1.1 售後重要性 171
8.1.2 售後服務內容 171
8.1.3 售後品質指標 172
8.2 售後服務流程 172
8.2.1 售後人員職責 173
8.2.2 問題等級定義 173
8.2.3 問題處理流程 174
8.2.4 問題描述要素 175
8.2.5 售後管理規定 175
8.3 售後常見問答 176
8.3.1 設備安裝 176
8.3.2 使用問題 177
8.3.3 離線排查 178
8.4 不良品分析報告 178
8.4.1 8D問題解決法 178
8.4.2 8D報告 180
8.5 品質改進措施 183
8.5.1 訂單需求配置 184
8.5.2 生產品質度量 185
8.5.3 魚骨圖分析 185
8.5.4 品質標準化機制 186
8.6 小結 186

第9章 平臺評審與測試設計 187
9.1 品質需求 187
9.1.1 品質挑戰 187
9.1.2 品質屬性 188
9.2 開發過程 188
9.3 需求與設計評審 191
9.3.1 需求評審 191
9.3.2 功能框圖 192
9.3.3 資料模型 193
9.4 測試工具 196
9.4.1 負載模擬器 196
9.4.2 介面測試工具 196
9.5 測試設計 196
9.5.1 測試思維導圖 196
9.5.2 功能性測試 197
9.5.3 性能測試 200
9.5.4 可靠性測試 203
9.5.5 安全性測試 206
9.5.6 可維護性測試 207
9.6 模擬器工具開發 208
9.6.1 工具原理 208
9.6.2 測試代碼 209
9.7 小結 214

第10章 Web端評審與測試設計 215
10.1 品質需求 215
10.1.1 用戶關注點 215
10.1.2 品質屬性 216
10.2 開發過程 216
10.3 需求與設計評審 218
10.3.1 需求評審 218
10.3.2 功能框圖 219
10.3.3 代碼評審 220
10.4 測試工具 221
10.4.1 功能測試工具 221
10.4.2 性能測試工具 222
10.5 測試設計 223
10.5.1 測試思維導圖 223
10.5.2 功能測試 224
10.5.3 性能測試 226
10.5.4 可靠性測試 227
10.5.5 相容性測試 228
10.5.6 安全性測試 229
10.5.7 易用性測試 231
10.6 測試腳本開發 231
10.6.1 API測試 231
10.6.2 UI測試 234
10.7 小結 239

第11章 APP端評審與測試設計 240
11.1 品質需求 240
11.1.1 用戶關注點 240
11.1.2 品質屬性 241
11.2 開發過程 241
11.3 需求與設計評審 242
11.3.1 需求評審 243
11.3.2 功能框圖 244
11.3.3 代碼評審 244
11.4 測試工具 245
11.4.1 功能測試工具 245
11.4.2 車機消息模擬器 246
11.5 測試設計 246
11.5.1 測試思維導圖 246
11.5.2 功能測試 247
11.5.3 性能測試 248
11.5.4 可靠性測試 250
11.5.5 相容性測試 251
11.5.6 安全性測試 251
11.5.7 易用性測試 252
11.5.8 探索測試 252
11.6 測試腳本開發 253
11.6.1 介面測試腳本 253
11.6.2 業務回應時間腳本 257
11.6.3 UI測試腳本 258
11.7 小結 260

第12章 系統品質評估 261
12.1 評估目的 261
12.2 品質需求 261
12.2.1 內部品質需求 262
12.2.2 外部品質需求 262
12.3 模型選擇 263
12.4 度量選擇 264
12.4.1 評價等級 264
12.4.2 度量指標 265
12.5 測試結果 266
12.5.1 硬體測試結果 266
12.5.2 固件測試結果 267
12.5.3 平臺測試結果 268
12.5.4 Web端測試結果 268
12.5.5 APP端測試結果 269
12.5.6 缺陷管理 269
12.6 品質評分 270
12.6.1 評分等級 271
12.6.2 評分結果 271
12.6.3 品質儀錶盤 272
12.7 發佈交付 273
12.8 小結 274

第13章 使用品質評估 275
13.1 使用品質模型 275
13.1.1 品質模型 275
13.1.2 品質需求 276
13.2 用戶驗收準則 278
13.2.1 硬體驗收準則 279
13.2.2 軟體驗收準則 280
13.3 接受度測試用例 281
13.3.1 硬體測試用例 281
13.3.2 軟體測試用例 283
13.3.3 用戶調查問卷 287
13.4 接受度測試實施 288
13.5 品質評估 289
13.6 小結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