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水滸傳的組織謀略
水滸傳的組織謀略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水滸傳的組織謀略

作者: 王北固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13-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50.00
市场价格: RM26.97
本店售价: RM24.00
促销价: RM23.7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突破文藝美學的藩籬,從政治大局着眼,由權術謀略入手,對水泊梁山各方政治勢力的形成與發展,最終歸於宋江之大纛,作了深刻精微的分析。與同類著作相比,王先生對各山頭的力量對比與歸聚忠義堂后的權力分配之間的關聯,講得更加清楚、細致。在晁蓋宋江爭權過程中,對機會主義的吳用的剖析,更是《水滸傳的組織謀略》的一大特色。

王北固,一九四七年生於南京。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電影與電視編劇、《中國報導》主筆、香港《天文台報》主筆、《經緯雜志》發行人、《世紀月刊》發行人、聯合報系《歷史月刊》顧問、《世界論壇報》主筆。從事國際問題評論二十余年,業余研究《水滸傳》與電影。著有《亞洲之復興與一九九二》、《資本主義與意識形態》、《消費狂潮與台灣危機》。現專事國際問題評論。


目錄

前言 五百年孕育出一部奇書的背后

第一章 《水滸傳》與捭闔、組織謀略
梁山泊主體觀點
梁山泊集團構成的「有機」模式
「捭闔」與人脈謀略
組織謀略與力量情勢的辯證關系

第二章 梁山泊成長的平面觀過程
「水滸」的定義
山頭主義與山頭林立的局面
山頭主義之下的「變形山頭」
山頭、「准山頭」與「邊緣人」
組織謀略與善惡對立的問題
從「替天行道」到「逼上梁山」
梁山泊初階段的成長過程與謀略
打劫「生辰綱」與「替天行道」、「逼上梁山」
從清風山到揭陽鎮的派系人馬
三打祝家庄的轉變
營救柴進與營救盧俊義
心理建設與意識凝固是最高組織謀略

第三章 梁山泊好漢的出身類別、成分
好漢的定義與「當下即是」
好漢在人群社會之中的角色地位
人才未適用的三種情況
梁山泊好漢出身與成分十一大類型
梁山泊好漢成分類型的社會意義
十一類出身的好漢的心志比較

第四章 宋江以下的梁山泊締造者們
梁山泊締造者的分級、分類
從朱武與曹正說起
戴宗、公孫勝等人的宣傳、聯絡功效
關鍵時刻發生作用的人
吳用締造的「小梁山泊」
梁山泊「基本模型」分析
其他零星的梁山泊締造者

第五章 好漢們落草卜梁山的途徑、模式
原始型欲念沖動的落草方式
受冤屈走投無路
義氣提升而超越正道社會
從「替天行道」到擴大牽引號召江湖
攫取社會才俊與普及性招納
奪取正道社會的倫理價值體系

第六章 社會解體與革命演進的互動關系——梁山泊集團成長的客觀分析
近代革命理論的相對論
以「社會現象生態論」來看《水滸傳》
棟梁被蛀蝕——社會解體的開始
社會解體的進一步:基石松動
刑獄不公與「灰色地帶」的擴大蔓延
大規模社會解體的三種模式
從武松到孫立集團的倫理體系改組問題

第七章 各山頭與好漢們匯集上梁山的關系脈絡
「開宗明義」兩山頭
「二龍山」的特殊意義
清風山大轉折的凸顯
清風山與清風寨
揭陽三霸
孫立集團與祝家庄
連串大陣仗與成批高級軍官上山
芒碭山·曾頭市·盧俊義

第八章 梁山泊集團的派系與結構脈絡
兩種政治現實主義
晁蓋之死與梁山泊主易位
梁山泊體制的階段變化
晁蓋集團的四個優勢
宋江嫡系的形成及其重要意義
江州階段的層次性變化
三打祝家庄
軍官成批上山與家庭安頓
梁山泊集團在縱橫兩方面的潛在矛盾

第九章 宋江轉變梁山泊結構的幾次改編過程
三虛三實梁山六位領導人物
宋江第一次改編梁山泊集團
吳用陷害宋江的復式計謀
江州劫囚、無為軍之役與宋江奪梁山領導權
宋江奪權之后的危機過渡階段
吳用投向宋江與戴宗的邊際作用
七談「三打祝家庄」——宋江第二次改編梁山泊
梁山泊第二次人事改組
宋江第三次改編梁山泊集團
梁山泊江湖、山頭氣質的迅速蛻變

第十章 天罡地煞兩榜的組織謀略
職務分配形成「微型政府」
七十二地煞代表廣大下階層
細數三十六天罡
軍官與地主的精英取向
天罡榜的五元結構體系
「水滸」精神在阮氏三兄弟

第十一章 組織謀略與捭闔術的基本原理
第一條原理:修「德」
第二條原理:「力」與「勢」的辯證關系
第三條原理:「機」之掌握
天人合一、心物並用、矛盾統一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