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實用注冊環保工程師手冊
實用注冊環保工程師手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實用注冊環保工程師手冊

作者: 張自傑等(主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2273703
出版日期: 2017-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680.00
市场价格: RM302.02
本店售价: RM268.80
促销价: RM253.70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注冊環保工程師職業崗位及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大綱要求編寫,內容緊密結合環境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不同層次知識要求,突出工程實用性和實踐性。在編寫上力求全面而精煉,實現科學性、系統性與實用性的統一。

本書共分5篇,包括環境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大氣環境的污染與防治技術、水環境污染與防治技術、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物理污染控制技術等。

本書可供從事環境工程設計、技術咨詢、項目管理等方面的環境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注冊環保工程師資格專業考試人員,以及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師生在實際工作、教學和學習中參考使用。

王有志,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學院,教授,2003年3月開始在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學院工作,任市政學院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主任,先后承擔了《水污染控制技術》、《環保設備與安裝》、《水質分析技術》、《環境微生物技術》和《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其中《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於2007年被評為精品課。

主持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教育科研課題與2010年獲黑龍江省教育廳教育成果二等獎和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教育成果一等獎。2010年任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設計院環境工程專業主任,並獲黑龍江省注冊公用設備師資格。2011年出任黑龍江省高職高專環境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


目錄

第1篇水污染防治工程技術
1污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法2
1.1沉淀2
1.1.1沉淀的基本理論2
1.1.2沉淀池8
1.1.3沉砂池15
1.2除油19
1.2.1含油污水的特征19
1.2.2隔油池的類型與構造19
1.2.3隔油池設計要點及參數20
1.3過濾21
1.3.1過濾機理21
1.3.2濾池的基本構造21
1.3.3過濾周期和反沖洗22
1.3.4濾池的分類23
1.3.5濾池的設計要點和參數23
1.3.6壓力濾池24
1.4混凝25
1.4.1膠體的基本性質25
1.4.2混凝動力學26
1.4.3混凝機理28
1.4.4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30
1.4.5混凝劑和助凝劑31
1.4.6混凝工藝33
1.5氣浮37
1.5.1氣浮的基本原理37
1.5.2氣浮法的分類與適用范圍38
1.5.3加壓溶氣氣浮法39
1.5.4溶氣氣浮設計計算41
1.5.5氣浮法應用工程實例42
1.6吸附42
1.6.1吸附原理與類型43
1.6.2吸附速率43
1.6.3吸附等溫線與吸附等溫式44
1.6.4常用吸附劑與吸附的影響因素45
1.6.5吸附操作方式和設計46
1.6.6吸附裝置的設計47
1.7離子交換48
1.7.1離子交換法的基本原理48
1.7.2離子交換裝置的運行操作方式50
1.7.3離子交換工藝的設計52
1.7.4離子交換法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52
1.8膜分離53
1.8.1膜分離法原理和分類53
1.8.2電滲析54
1.8.3反滲透55
1.8.4超濾57
1.8.5微濾59
1.8.6工藝流程60
1.8.7污染指數60
1.8.8膜清洗工藝60
1.8.9設計要點61
1.8.10預處理方法61
1.9中和62
1.9.1酸鹼廢水中和法63
1.9.2藥劑中和法63
1.9.3過濾中和法63
1.10化學氧化還原64
1.10.1氧化法64
1.10.2還原法67
1.11化學沉淀68
1.11.1化學沉淀法的基本原理68
1.11.2氫氧化物沉淀法68
1.11.3硫化物沉淀法69
1.11.4碳酸鹽沉淀法69
1.11.5其他沉淀處理法69
1.11.6化學沉淀法處理廢水69
1.12消毒69
1.12.1氯消毒70
1.12.2其他消毒方法70
1.12.3消毒方法的選擇73
1.13吹脫、汽提和萃取73
1.13.1吹脫法73
1.13.2汽提法74
1.13.3萃取法75
2污水的生物處理法77
2.1活性污泥法77
2.1.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藝流程77
2.1.2活性污泥的形態及組成78
2.1.3活性污泥增長曲線78
2.1.4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標80
2.1.5活性污泥法的動力學基礎82
2.1.6活性污泥法的凈化機理和過程88
2.1.7活性污泥法凈化污水的影響因素90
2.1.8曝氣池的需氧量與供氧量91
2.1.9活性污泥法的工藝流程和運行方式95
2.1.10活性污泥法工藝構築物設計107
2.2生物膜法111
2.2.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111
2.2.2生物膜法的主要影響因素113
2.2.3生物膜法的類型和工藝流程113
2.2.4生物濾池工藝處理單元的設計128
2.3污水生物脫氮除磷131
2.3.1污水生物脫氮131
2.3.2污水生物除磷133
2.3.3污水同時生物脫氮除磷136
2.4膜生物反應器法137
2.4.1MBR工藝系統的特點138
2.4.2MBR工藝系統的組件及分類139
2.4.3MBR工藝系統的設計141
2.4.4膜清洗系統144
2.5污水厭氧生物處理144
2.5.1厭氧生物處理原理144
2.5.2厭氧生物處理的主要影響因素145
2.5.3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的發展146
2.5.4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146
2.5.5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工藝152
2.6污泥處理與處置154
2.6.1污泥的分類與基本特性154
2.6.2污泥濃縮156
2.6.3污泥消化160
2.6.4污泥脫水165
2.6.5污泥利用與最終處置168
2.7流域水污染防治169
2.7.1水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169
2.7.2河流水體自凈機理171
2.7.3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174
2.7.4水體生態修復的基本原理177
3污水自然凈化工程179
3.1人工構築濕地系統污水處理技術179
3.1.1人工構築濕地的優缺點179
3.1.2人工構築濕地的類型與構成179
3.1.3作用機理與凈化效果181
3.1.4設計方法181
3.2污水穩定塘處理工程技術183
3.2.1好氧塘184
3.2.2兼性塘185
3.2.3厭氧塘186
3.2.4曝氣塘188
3.2.5深度處理塘188
3.2.6控制出水塘188
3.2.7穩定塘處理工藝流程的確定188
3.3污水土地處理工程技術190
3.3.1優點和凈化機理190
3.3.2工藝類型191
3.3.3土地處理系統的工藝選擇和工藝參數193
4污水再生利用工程195
4.1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徑195
4.2污水再生利用的處理對象和典型工藝196
4.2.1污水再生利用的處理目標196
4.2.2污水再生利用的典型工藝197
4.3單元處理工藝及設計要點199
4.3.1混凝199
4.3.2固液分離200
4.3.3活性炭吸附201
4.3.4臭氧氧化202
4.3.5膜分離技術202
4.3.6常用消毒方法203
4.4污水再生處理構築物設計要點203
5污水處理工程總體設計204
5.1污水收集和提升204
5.1.1污水的來源和分類204
5.1.2排水體制的類型與選擇204
5.1.3污水管網水力計算及工程設計208
5.1.4污水泵站及污泥泵站的工程設計219
5.2污水處理廠總體設計227
5.2.1污水處理廠廠址的確定227
5.2.2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選擇227
5.2.3污水處理廠設計水量的確定229
5.2.4污水處理廠平面布置及豎向設計229
5.2.5污水處理廠水力流程設計原則和方法230
5.3處理工藝與構(建)築物設計233
5.3.1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及污水處理程度的確定233
5.3.2污水一級處理工藝流程及構築物設計235
5.3.3污水二級處理工藝及構築物設計237
5.3.4城市污水深度處理技術及設計要點238
5.3.5污泥處理工藝及主要設計內容238
5.3.6污泥處理工藝與構築物設計239
6污水污泥處理常用設備、材料及儀表240
6.1污水及污泥處理常用設備240
6.1.1污水處理常用設備240
6.1.2污泥處理常用設備248
6.1.3污水及污泥處理常用設備選型的要點254
6.2污水和污泥處理常用藥劑255
6.2.1污水混凝沉淀和消毒所用藥劑255
6.2.2污泥處理所用藥劑255
6.3污水和污泥處理過程中的計量和監測儀表258
6.3.1安裝儀表設備的目的與設計要點258
6.3.2污水處理廠的檢測項目與取樣258
6.3.3檢測儀表的選擇260
6.3.4污水處理廠常用的檢測方法與儀表設備261
6.4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處理過程中的控制系統選擇和設計要點262
6.4.1各處理單元主要控制回程的選擇和設計要點262
6.4.2污水處理廠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要點266
7工業及其他特殊廢水處理工程268
7.1工業及其他特殊廢水處理基本原則268
7.1.1廢水的來源、特點及分類268
7.1.2工業及其他特殊廢水處理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排放標准269
7.1.3廢水處理方式、常用方法和應用條件270
7.2典型工業及其他特殊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設計方法273
7.2.1紡織印染廢水處理273
7.2.2造紙廢水處理275
7.2.3啤酒工業廢水278
7.2.4味精工業廢水280
7.2.5油脂工業廢水280
7.2.6電鍍廢水287
7.2.7石油煉制工業287
7.2.8焦化廢水288
7.2.9合成氨工業290
7.2.10垃圾滲瀝液291
參考文獻294
第2篇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技術
1大氣污染297
1.1大氣污染物的形成297
1.1.1大氣污染的定義297
1.1.2大氣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質297
1.1.3主要大氣污染物的來源299
1.1.4大氣污染物的影響和危害300
1.1.5細顆粒物(PM2.5)的來源和危害301
1.2大氣污染物擴散303
1.2.1主要氣象要素303
1.2.2大氣擴散模式308
1.2.3大氣擴散與廠址選擇的關系312
1.2.4煙囪高度314
2顆粒污染物控制技術317
2.1顆粒污染物的形成機理317
2.1.1燃燒過程中顆粒物的形成317
2.1.2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粉塵的產生318
2.2粉塵顆粒的粒徑及其分布318
2.2.1粉塵粒徑318
2.2.2粒徑分布319
2.3粉塵的物理性質320
2.4除塵裝置的性能指標和分類323
2.4.1經濟指標323
2.4.2技術指標323
2.4.3除塵器的分類325
2.5機械式除塵器326
2.5.1重力除塵器326
2.5.2慣性除塵器330
2.5.3旋風除塵器331
2.6過濾式除塵器334
2.6.1袋式除塵器的工作原理與特點334
2.6.2袋式除塵器分類336
2.6.3袋式除塵器基本結構339
2.6.4袋式除塵器的濾料及其選擇原則342
2.6.5除塵效率和過濾阻力的主要影響因素351
2.6.6袋式除塵器選型與設計353
2.7靜電除塵器353
2.7.1靜電除塵器工作原理353
2.7.2靜電除塵器的分類與特點355
2.7.3靜電除塵器的基本結構與主要部件356
2.7.4電除塵器除塵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360
2.7.5電除塵器的效率與選型計算362
2.8濕式除塵器363
2.8.1濕式除塵機理363
2.8.2濕式除塵器的分類和性能363
2.8.3常見濕式除塵器364
3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368
3.1氣態污染物成因與控制368
3.1.1氣態污染物形成機理368
3.1.2氣態污染物的控制370
3.2氣體吸收凈化372
3.2.1吸收機理372
3.2.2吸收設備的分類374
3.2.3常見吸收設備的結構與特點375
3.2.4吸收設備的選擇與計算377
3.2.5吸收劑及其選擇的基本要求378
3.3氣體吸附凈化379
3.3.1吸附機理和分類379
3.3.2吸附裝置的分類和結構特點381
3.3.3吸附劑及其選擇的基本要求384
3.4氣體燃燒凈化389
3.4.1直接燃燒法389
3.4.2熱力燃燒法389
3.4.3催化燃燒法390
3.5氣體催化凈化391
3.5.1催化反應機理391
3.5.2催化劑391
3.5.3氣體催化凈化方法394
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398
4.1脫硫方法概述398
4.2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煙氣脫硫技術398
4.2.1技術特點及工藝流程398
4.2.2主要性能設計參數及影響因素399
4.2.3主要系統設備設計401
4.2.4脫硫石膏的綜合利用409
4.2.5脫硫系統對煙囪的影響409
4.2.6總平面布置410
4.3煙氣循環流化床法脫硫技術411
4.3.1技術特點411
4.3.2工藝流程及反應機理411
4.3.3主要系統設備設計412
4.3.4脫硫灰的資源化利用415
4.3.5主要性能設計參數及影響因素415
4.3.6總平面布置417
4.4其他煙氣脫硫技術418
4.4.1其他濕法煙氣脫硫技術418
4.4.2其他干法煙氣脫硫技術420
4.5煙氣脫硫工藝的比較423
4.6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系統的設計423
4.6.1脫硫工藝流程和工藝設計參數的確定423
4.6.2設計步驟427
4.6.3FGD設計物料衡算的基本方程和方法427
4.6.4FGD能量消耗計算428
5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術430
5.1氮氧化物生成的機理簡述430
5.2低NOx燃燒技術430
5.3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431
5.3.1反應機理及工藝流程431
5.3.2主要性能設計參數433
5.3.3主要系統設備設計434
5.3.4SCR對空氣預熱器和鍋爐結構的影響441
5.3.5總平面布置442
5.4其他煙氣脫硝技術簡介442
5.4.1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技術442
5.4.2濕法煙氣脫硝443
5.4.3電子束照射法443
5.5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術的比較443
6其他典型有毒有害氣態污染物的凈化445
6.1吸收法凈化硫化氫廢氣445
6.1.1化學吸收法445
6.1.2物理吸收法447
6.1.3吸收氧化法447
6.2含氟廢氣的凈化448
6.2.1含氟廢氣的吸收凈化449
6.2.2含氟廢氣的吸附法凈化449
6.3含氯、氯化氫廢氣的凈化451
6.3.1吸收法凈化含氯廢氣451
6.3.2吸收法凈化氯化氫廢氣451
6.3.3酸霧的治理452
6.4硝酸尾氣452
6.4.1吸收法工藝452
6.4.2吸附法工藝453
6.5揮發性有機化合物455
6.5.1冷凝法治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455
6.5.2吸附法治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456
6.5.3吸收法治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460
6.5.4燃燒法治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460
6.5.5生物法凈化有機廢氣466
6.6機動車尾氣468
6.6.1機動車尾氣的凈化469
6.6.2燃料的改進與替代471
6.7惡臭氣體472
6.7.1惡臭物質概述472
6.7.2惡臭閾值及其強度473
6.7.3惡臭物質的控制與處理方法473
6.8瀝青煙氣476
6.8.1瀝青煙的來源476
6.8.2瀝青煙的組成與性質477
6.8.3瀝青煙的治理方法477
6.9汞蒸氣478
6.9.1汞蒸氣的來源478
6.9.2含汞廢氣的治理方法478
7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480
7.1室內空氣污染定義、來源和危害480
7.1.1室內空氣污染及室內空氣污染物480
7.1.2室內空氣污染物的來源481
7.1.3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483
7.2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措施484
7.2.1室內空氣污染源控制技術484
7.2.2室內空氣污染的通風控制485
7.2.3室內空氣凈化技術487
7.2.4人類活動的控制488
8大氣污染治理工程設計489
8.1大氣污染治理工程的總體設計489
8.1.1大氣污染治理對象的基礎情況和要求489
8.1.2總體設計原則490
8.1.3凈化工藝流程確定的基本原則491
8.1.4技術水平的確定原則492
8.1.5總圖布置的技術要求492
8.2除塵系統設計495
8.2.1除塵系統基本構成、設計基本程序和要點495
8.2.2除塵系統風量定義、計算及確定方法497
8.2.3系統管路風量調整與壓力平衡500
8.2.4 除塵器選型要點501
8.3氣態污染物控制系統設計503
8.3.1氣態污染物凈化系統構成503
8.3.2氣態污染物凈化系統設計基本程序505
8.3.3 氣態污染物常用凈化裝置的選型與設計要點507
8.4集氣罩512
8.4.1集氣罩分類及結構特點512
8.4.2集氣罩設計原則514
8.4.3外部集氣罩排風量的確定515
8.5凈化系統管路設計515
8.5.1管路的布置515
8.5.2管道的壓力損失計算515
8.6風機選型與使用517
8.6.1風機的分類517
8.6.2風機的主要性能參數518
8.6.3風機選型要點與計算519
8.6.4風機性能的特性曲線與運行工作點520
8.7煙氣換熱522
8.7.1高溫煙氣冷卻522
8.7.2低溫煙氣加熱523
8.7.3熱平衡及換熱計算524
8.7.4高溫煙氣工況參數的變化與計算525
8.8煙囪(排氣筒)功能設計要求526
8.8.1設計的一般規定526
8.8.2煙囪構造的一般規定526
8.8.3磚煙囪構造規定527
8.8.4單筒式鋼混煙囪構造規定527
8.8.5鋼煙囪527
8.8.6 套筒式和多管式煙囪528
8.8.7煙囪的防腐蝕528
8.8.8煙道529
8.9凈化系統配套輔助設施設計529
8.9.1管道材料與制作安裝529
8.9.2管道閥門531
8.9.3泵的選擇與造型計算532
8.9.4機械排灰與除灰534
8.9.5氣力輸送538
8.9.6凈化系統的防腐與塗裝541
8.9.7管道與設備保溫543
8.9.8高溫煙氣管道膨脹補償544
8.9.9管道支吊架546
8.9.10消聲547
8.9.11空氣污染控制裝置系統上的測試孔和采樣孔547
8.9.12除塵管道磨損與防磨措施547
8.9.13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技術措施548
8.9.14凈化系統電器及自動控制的內容和要求548
參考文獻551
第3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技術
1固體廢物污染特性及管理原則553
1.1固體廢物的定義、分類和污染特性553
1.1.1固體廢物的定義553
1.1.2固體廢物的分類553
1.1.3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與環境污染特性555
1.2固體廢物的管理原則561
1.2.1固體廢物「三化」管理基本原則561
1.2.2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的原則562
1.2.3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固體廢物管理原則562
2固體廢物的收集與運輸564
2.1固體廢物收集方式與分類收集原則564
2.1.1固體廢物收集方式564
2.1.2固體廢物的分類收集原則565
2.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565
2.2.1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分類565
2.2.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計算566
2.3城市垃圾的搬運、貯存與清除569
2.3.1垃圾產生源的搬運管理569
2.3.2貯存管理570
2.3.3收集車輛571
2.4固體廢物的轉運和轉運站設置571
2.4.1轉運站分類及配置要求572
2.4.2轉運站的選址與總圖布置575
2.4.3轉運站工藝設計計算575
2.5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及運輸576
2.5.1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576
2.5.2危險廢物的運輸577
3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和分選技術578
3.1固體廢物的壓實578
3.1.1壓實原理578
3.1.2壓實設備種類579
3.1.3壓實器的選擇580
3.2固體廢物的破碎580
3.2.1破碎原理580
3.2.2破碎機械種類581
3.2.3低溫破碎584
3.2.4濕式破碎585
3.3固體廢物的分選586
3.3.1分選原理586
3.3.2篩分586
3.3.3重力分選588
3.3.4磁選592
4危險廢物的固化/穩定化技術594
4.1固化/穩定化的定義及適用性594
4.1.1固化/穩定化的定義和技術594
4.1.2固化/穩定化技術對不同危險廢物的適用性595
4.1.3固化/穩定化處理的基本要求與質量評價指標596
4.2水泥固化技術598
4.2.1水泥固化的基本理論598
4.2.2水泥固化的影響因素598
4.2.3水泥固化工藝599
4.3石灰固化技術600
4.4塑料材料包容技術601
4.4.1熱固性塑料包容法601
4.4.2熱塑性材料包容法601
4.5熔融固化技術603
4.5.1熔融固化基本原理603
4.5.2原位熔融固化技術603
4.5.3異地熔融固化技術604
4.6自膠結固化技術605
4.7化學穩定化技術606
4.7.1pH值控制技術606
4.7.2氧化/還原電勢控制技術606
4.7.3沉淀技術606
4.7.4吸附技術607
4.7.5離子交換技術608
5固體廢物生物處理技術609
5.1固體廢物生物處理技術原理609
5.1.1基本原理609
5.1.2固體廢物生物處理工藝的選擇612
5.2固體廢物好氧堆肥技術612
5.2.1好氧堆肥化原理612
5.2.2好氧堆肥效果的影響因素612
5.2.3好氧堆肥化工藝615
5.3固體廢物厭氧消化技術615
5.3.1低固體厭氧消化工藝615
5.3.2高固體厭氧消化工藝617
5.3.3高固體厭氧消化/好氧堆肥組合工藝618
5.3.4厭氧消化技術的影響因素619
5.4固體廢物生物處理廠的選址和總體設計620
5.4.1處理廠選址原則620
5.4.2處理廠總體設計620
5.4.3處理廠的設計原則621
5.4.4設計步驟和要求621
6固體廢物焚燒技術623
6.1概述623
6.1.1焚燒法與焚燒線的定義623
6.1.2焚燒目的與焚燒法技術特點623
6.1.3焚燒效果的評價指標與標准624
6.2焚燒效果的影響因素與主要焚燒參數計算625
6.2.1焚燒效果的影響因素625
6.2.2主要焚燒參數計算625
6.3焚燒爐628
6.3.1焚燒爐的分類628
6.3.2機械爐床焚燒爐629
6.3.3流化床式焚燒爐631
6.3.4旋轉窯式焚燒爐633
6.3.5模組式固定床焚燒爐634
6.3.6焚燒爐處理能力的評價指標635
6.4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636
6.4.1廢氣的組成及其控制標准636
6.4.2顆粒狀污染物控制技術637
6.4.3氮氧化物控制技術637
6.4.4酸性氣體控制技術638
6.4.5重金屬污染物控制技術640
6.4.6二卟惡英和呋喃的控制技術641
6.4.7焚燒產生的殘渣及控制644
6.4.8垃圾焚燒處理的典型流程646
6.5固體廢物焚燒廠的總體設計647
6.5.1生活垃圾焚燒廠總體設計647
6.5.2危險廢物焚燒廠的總體設計649
6.5.3醫療廢物焚燒廠總體設計650
7固體廢物熱解技術652
7.1概述652
7.1.1熱解的定義、熱解過程及產物652
7.1.2熱解技術與焚燒法的區別652
7.1.3熱解技術的優點653
7.2熱解過程的影響因素653
7.2.1熱解溫度653
7.2.2加熱速率654
7.2.3固體廢物成分654
7.2.4物料的預處理654
7.2.5含水率654
7.3熱解工藝與設備654
7.3.1熱解工藝的分類654
7.3.2固體廢物的熱解設備及工藝系統655
8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658
8.1填埋處置技術的分類658
8.1.1衛生填埋法658
8.1.2安全填埋法661
8.2填埋場防滲系統663
8.2.1填埋場防滲技術類型663
8.2.2填埋場防滲層的結構設計663
8.2.3填埋場防滲層鋪裝及質量控制666
8.3填埋氣體的產生及控制667
8.3.1填埋氣體的產生過程及組成特性667
8.3.2填埋場氣體產生量669
8.3.3填埋氣體的導排系統670
8.3.4填埋氣體處理和利用674
8.4滲瀝液的產生及控制675
8.4.1滲瀝液產生量的估算675
8.4.2滲瀝液的收集系統678
8.4.3滲瀝液的特性679
8.4.4滲瀝液處理技術680
8.5填埋場的作業與管理682
8.5.1衛生填埋場的作業與管理682
8.5.2安全填埋場運行與管理685
8.6填埋場終場覆蓋與場址修復686
8.6.1終場覆蓋686
8.6.2降水收集與導排687
8.6.3填埋氣體導排與處理687
8.6.4滲瀝液收集與處理688
8.6.5氣體及滲瀝液監測井688
8.6.6填埋場封場后土地利用688
8.7填埋場環境保護和監測689
8.7.1填埋場環境保護措施689
8.7.2填埋場環境監測689
8.8填埋場選址及總圖設計690
8.8.1填埋場選址依據、原則及要求690
8.8.2填埋場選址步驟692
8.8.3填埋場總圖設計692
8.8.4填埋場庫容和規模694
9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696
9.1煤矸石的資源化技術696
9.1.1概述696
9.1.2煤矸石的綜合利用697
9.2粉煤灰的資源化技術698
9.2.1概述698
9.2.2粉煤灰的綜合利用699
9.3冶金礦山尾礦資源化技術701
9.3.1概述701
9.3.2冶金礦山尾礦的綜合利用702
9.4冶金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技術705
9.4.1高爐渣的處理和利用705
9.4.2鋼渣的綜合利用708
9.4.3稀有金屬冶煉渣的綜合利用710
9.4.4赤泥的處理和綜合利用711
9.5化學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713
9.5.1鉻渣的處理和綜合利用713
9.5.2化學石膏的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719
9.5.3廢催化劑的處理和回收722
10尾礦庫與填埋堆體的生態修復725
10.1尾礦庫的生態修復工程設計725
10.1.1基本概念、術語725
10.1.2生態修復的基本程序726
10.1.3生態修復的常用方法727
10.1.4生態修復的施工方法727
10.1.5生態修復的注意問題728
10.2非規范填埋場的治理728
10.2.1堆體整形728
10.2.2堆體覆蓋728
10.2.3污染控制及綠化729
參考文獻730
第4篇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術
1噪聲污染控制工程技術732
1.1噪聲的計量和評價732
1.1.1噪聲的基本概念732
1.1.2噪聲的計量736
1.1.3噪聲的評價739
1.2噪聲源及其分析744
1.2.1點聲源、線聲源、面聲源744
1.2.2噪聲源及其類型745
1.2.3噪聲源的分析及其預測模式745
1.3聲音的傳播與衰減749
1.3.1噪聲在傳播中的衰減749
1.3.2聲波的吸收、反射、干涉及衍射751
1.4噪聲的測量分析755
1.4.1基本測量儀器755
1.4.2噪聲測量758
1.5吸聲降噪工程技術762
1.5.1吸聲工程原理762
1.5.2多孔吸聲材料767
1.5.3共振吸聲結構768
1.5.4吸聲降噪的設計原則與程序772
1.6隔聲降噪工程技術773
1.6.1隔聲工程原理773
1.6.2單層壁的隔聲776
1.6.3雙層壁的隔聲778
1.6.4多層復合結構的隔聲780
1.6.5管道隔聲781
1.6.6組合間壁的隔聲及孔、縫隙對隔聲的影響782
1.6.7隔聲設計的基本模型784
1.6.8隔聲罩的設計和應用786
1.6.9隔聲間的設計和應用788
1.6.10隔聲窗789
1.6.11聲屏障790
1.7消聲降噪工程技術794
1.7.1消聲降噪工程原理794
1.7.2阻性消聲器795
1.7.3擴張室消聲器800
1.7.4共振腔式消聲器806
1.7.5阻抗復合式消聲器808
1.7.6微穿孔板消聲器809
1.7.7高壓排氣消聲器810
1.7.8干涉型消聲器和有源消聲器813
1.8噪聲控制系統設計814
1.8.1噪聲控制的基本方法814
1.8.2噪聲控制的基本程序818
2振動污染控制工程技術821
2.1振動及其環境影響821
2.1.1振動的基本概念821
2.1.2振動的危害824
2.2振動的測量分析824
2.2.1振動測量儀器824
2.2.2振動測量829
2.3隔振工程技術830
2.3.1振動隔離的基本原理830
2.3.2常用隔振器833
2.3.3隔振設計838
2.4阻尼減振工程技術842
2.4.1阻尼減振的基本原理842
2.4.2阻尼材料的性能及應用技術845
3電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851
3.1環境中的電磁輻射851
3.1.1電磁發射系統的電磁輻射與污染851
3.1.2電力系統的電磁污染853
3.1.3電氣化鐵道產生的電磁污染857
3.2電磁污染的主要危害858
3.2.1電磁輻射對信號接收的干擾858
3.2.2強電系統對弱電系統的干擾和危險影響859
3.2.3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859
3.3場強測量方法860
3.3.1工頻電場測量860
3.3.2工頻磁場測量862
3.3.3無線電干擾測量863
3.3.4高頻信號場強測量866
3. 4電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866
3.4.1電磁污染防治概述866
3.4.2電磁屏蔽技術867
3.4.3接地技術875
3.4.4其他抗干擾措施881
參考文獻888
第5篇環境法律法規與標准概述
1環境法律法規890
1.1環境法的基本概念與特征890
1.1.1環境法的基本概念890
1.1.2環境法的特征890
1.2我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891
1.3環境法的立法目的和作用892
1.3.1環境法的立法目的892
1.3.2環境法的作用892
1.4環境污染防治技術政策893
2環境標准與規范894
2.1環境標准的作用894
2.2環境標准工作歷史沿革895
2.3現行環境標准體系896
2.4各類環境標准之間的關系897
2.5各類相關環境標准的正確運用897
2.5.1環境質量標准必須與污染物排放標准相匹配897
2.5.2不同環境標准具有不同的用途898
2.5.3國家標准與地方標准、綜合標准排放與行業排放標准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898
2.5.4有明確污染物而無環境標准的處理辦法898
2.6環境工程技術標准(規范)898
3常用環境法律法規和標准901
3.1環境法律法規901
3.2污染防治技術政策901
3.3環境質量標准902
3.4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902
3.5環境工程相關技術(設計)規范903
3.6常用環境監測方法標准903
參考文獻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