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94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字游:大家訪談錄
字游:大家訪談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字游:大家訪談錄

作者: 潘耀明
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8.00
市场价格: RM51.78
本店售价: RM46.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香港資深記者、出版人、《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先生的訪談文章匯編。《字游(大家訪談錄)》中收錄了他對老一代文化大家如冰心、錢鍾書、王蒙等的訪問,史料價值彌足珍貴,是研究現當代文學的一部重要資料。


目錄

代序: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上編
冰心的歲月:生命從80歲開始
附記冰心
錢鍾書訪問記
《談藝錄》和《管錐編》
創作與人生
《圍城》與《百合心》
《宋詩選注》被指「自專」
中國文藝與「開窗」
寫文章的妙喻
附 錢鍾書的小說創作和文學評論
端木蕻良訪問記
出生在茫茫的草原上
處女作《水生》和《力的文學宣言》
《科爾沁旗草原》的創作活動
歷史小說《曹雪芹》的創作計划
續寫《紅樓夢》的設想
附 書信訪問二則
駱賓基的答問
整理古代典籍
與蕭紅的交往
關於「蕭紅版權之爭」
附 駱賓基創作《金文新考》
與小說家王蒙對談
14歲參加地下組織
首次透露受愛倫堡影響
《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
划「右派」與愛人以沫相濡
創作一波三折
1978年是轉折點
西方意識流的影響
將來寫作的路向
關於大陸台灣文學成就
創作與技巧的問題
揭開張潔的謎
——訪問張潔
三歲隨母親到香港
性格受母親影響
從小喜歡歐洲文學
第一篇小說受駱賓基鼓勵
關於《愛,是不能忘記的》
愛情的探索
關於寫工業題材
寫小說沒有提綱
附 一個孤獨的先行者
《人啊,人!》與戴厚英的藝術突破
受西方文學的影響
「一次精神危機」
長篇《詩人之死》
寫知識分子的三部曲
對西方現代派的看法
臧克家談詩歌創作
擅寫農民題材
周作人賞識處女作
受聞一多影響最深
聞一多王統照出錢印《烙印》
創作的三個時期
小詩優勝於長詩
「新詩形式」的建議
晚年寫散文為主
王辛笛的詩歌造詣
受古典詩歌影響較多
十七八歲接觸西方作品
十歲開始讀英文
第一首詩《蛙聲》
留英受艾略特影響
創作上的三個時期
讀書不成當郵務佐
喜歡徐志摩、梁遇春的散文
與魯迅的交往
研究魯迅的心得
早年寫的小說
卅年一覺銀壇夢的柯靈
新發現處女作經過
敘事詩《織布的婦人》
長篇小說《犧羊》
香港「永華影業」編劇
「文革」吃十二年苦頭
《不夜城》受三次批判
創作的「三點經驗」
創作長篇《上海一百年》
雲夢斷憶
——陳白塵談創作經驗及其他
從寫小說開始
在監獄寫獨幕劇
參加三個劇社
中大文藝研討會的欠缺
創作《大風歌》受壓制
將重寫《石達開的末路》
多才多藝的女作家趙清閣
因反對封建走上文學道路
15歲正式發表作品
22歲搞電影創作
40年代研究《紅樓夢》
竭盡心力如老蠶
SF作家鄭文光與SF小說
從科普到科幻小說
把科幻變成真正文學
通過科幻探討人生
創立社會性科幻小說
人變獸——《星星營》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中國科幻小說筆會

下編
聶華苓的故事
處女作《變形蟲》
最好的文藝編輯之一
著譯的豐收
創作如泉涌
突獲兩大學教席
保羅安格爾的闖人
首倡「國際寫作計划」
艱巨的創業
八方的支持
斐然的聲譽
她目前的生活
再度埋頭譯著工作
野心很大的《桑青與桃紅》
集各種逃亡的大成
從小有「政治恐懼感」
九死一生的逃亡
反「內戰」受駭人迫害
「中國非民主不可」
關心人類的處境
《桑青與桃紅》的取材
現實與象征的揉合
《千山外,水長流》
時代變難中的兩代人
時空跨度很大的小說
將寫自傳性的小說
於梨華與留學生文學
她,是一樹繁花
對「留學生文學」貢獻大
緊隨時代的步伐
念大學被迫轉系
獲美高梅文學創作獎
對創作的熱誠
擴大留學生的題材
中美文化溝通的橋梁
第二代與廣義的認同
描寫第二代的小說
從感性到理性
對自己的鞭策力量
海外第二代的心態
成就將超過30年代
李歐梵
具備歷史和文化的條件
缺乏思想上的反省
「文革」是人性弱點的暴露
應正視人性的黑暗面
中國年青的一代
魯迅是一個范例
古今中外文化兼收並蓄
對現代派的看法
楊逵
中國文學將有大發展
於梨華
有才華的人很多
魯迅的偉大
要抓住人性本質
從感性到理性
陳若曦
偉大作品可能產生於海外
鄭愁予
年青一代可能性少
許達然
年青一代可能性少
張錯、李黎
偉大與渺小的分野
魯迅的重要性
新舊價值觀的沖擊
沉淀·思考·探索
王亞平
有待中國文壇的繁榮
偉大作品產生的條件
偉大作家需要寂寞
從海外看中國文學

外編
張學良返大陸與汪辜會談
——台北訪張學良
張學良欣然接受東北大學的聘書
張學良曾患骨刺症趙四小姐病卧醫院
「汪辜會談」有結果張學良也許會回大陸
張學良1990年欲訪港 因受台灣干涉而取消
張學良勸楊虎城別回國楊置若罔聞后來遭殺害
張擬充當兩岸統一使者因台灣不表贊同而放棄
把光傳送得更遠
——訪「光纖之父」高錕教授
獨資開辦顧問公司
發明光纖通迅的經過
光纖進入互聯網新紀元
幼年背四書五經
九歲讀《莎士比亞的傳說》
深受「雙文化」的熏陶及影響
互聯網的負面影響是可解決的
不再是《傅雷家書》的小孩子——傅聰談演奏藝術及東西文化
附錄
作家風貌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