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2,68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作物田間與在地遺傳多樣性:研究實踐中的原理和應用
作物田間與在地遺傳多樣性:研究實踐中的原理和應用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作物田間與在地遺傳多樣性:研究實踐中的原理和應用

作者: (英)D.I.賈維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68.00
市场价格: RM138.07
本店售价: RM122.8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際上第一本介紹全球農田作物遺傳多樣性的著作,是來自生態學、遺傳學、人類學、經濟學、作物育種學、政策等領域的7位專家近20年在世界不同國家開展研究的成果。
 
《作物田間與在地遺傳多樣性:研究實踐中的原理和應用》注重農民管理的作物遺傳多樣性,用研究案例為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介紹


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引言 1
1.2 作物遺傳多樣性與傳統品種 2
1.3 主要作物與小宗作物 4
1.4 本書內容 5
延伸閱讀 7

第2章 農業起源、作物馴化與多樣性中心 9
2.1 農業和作物的起源 9
2.2 馴化帶來的改變 11
2.3 馴化的進程 17
2.4 馴化的遺傳因素 18
2.5 多樣性中心與起源中心 19
2.6 作物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 20
2.7 作物馴化和傳統品種的多樣性分析 21
延伸閱讀 22

第3章 植物遺傳資源及其保護與政策 24
3.1 自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 24
3.2 植物採集者和收集者 26
3.3 植物遺傳資源的保護 28
3.3.1 國家植物遺傳資源項目的發展和演變 28
3.3.2 國際承諾保護植物遺傳資源的起源 30
3.4 保護政策的爭論 32
3.4.1 《生物多樣性公約》和生態系統視角 33
3.4.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委員會,《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及全球發展體系 36
3.5 遺傳資源在植物育種中的應用 39
3.6 小結——喋喋不休的爭論 41
延伸閱讀 42

第4章 作物種群多樣性及其演化 44
4.1 多樣性的本質 44
4.2 作物、品種與種群:種群結構 45
4.2.1 種群大小 46
4.2.2 成熟期、多年生作物及其結構 46
4.2.3 連通性 47
4.2.4 最小存活種群 47
4.3 種群遺傳結構 48
4.3.1 豐富度與均勻度 48
4.3.2 作物多樣性、雜合性、近親繁殖與遺傳結構 50
4.4 作物品種與種群的進化 52
4.4.1 遺傳選擇 53
4.4.2 突變 54
4.4.3 重組 54
4.4.4 遷移 55
4.4.5 遺傳漂變 56
4.5 繁殖生物學 56
4.5.1 繁殖(交配)系統 57
4.5.2 授粉 58
4.5.3 種子傳播 59
4.6 小結 59
延伸閱讀 59

第5章 作物多樣性測度方法 61
5.1 生產系統中的作物和作物品種 61
5.2 探索多樣性的程度和分佈 62
5.2.1 品種結構和名稱 62
5.2.2 品種名稱的一致性 63
5.2.3 農藝形態學——特徵和評價 64
5.2.4 生物化學變異 68
5.2.5 分子遺傳變異 68
5.3 運用參與式方法收集資料 71
5.3.1 關於農戶品種識別和特點描述的核心小組討論 73
5.3.2 在不同地塊製作品種空間分佈圖 74
5.3.3 關鍵人物訪談 76
5.3.4 資料整理與分析 78
5.4 制定調查計畫 79
5.4.1 研究區域作物品種結構是什麼樣?它是怎樣保持的? 80
5.4.2 什麼是傳統品種中的遺傳多樣性分佈? 80
5.4.3 什麼是觀測多樣性的地理分佈? 80
延伸閱讀 81

第6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組分與生物組分 84
6.1 農業生態系統的定義 84
6.2 農業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組分 84
6.2.1 氣候因素 85
6.2.2 土壤 86
6.2.3 環境幹擾 87
6.2.4 CO2含量與氣候變化 87
6.3 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組分 88
6.3.1 病原體 88
6.3.2 害蟲 89
6.3.3 生物防治因數 89
6.3.4 雜草 90
6.3.5 土壤有機體 90
6.3.6 傳粉者 91
6.4 農民對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和非生物組分的描述及分類 92
6.5 降低複雜資料集的維度 97
6.5.1 分類與排序 98
6.5.2 地理資訊系統和遙感:映射關係 98
6.6 生態系統多樣性及其功能 99
延伸閱讀 101

第7章 農田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不利環境的適應性 103
7.1 環境脅迫下作物品種的演變 103
7.1.1 傳統品種和環境脅迫 103
7.1.2 脅迫與回應的測定 104
7.2 非生物脅迫和作物遺傳多樣性 105
7.2.1 乾旱脅迫 106
7.2.2 低溫脅迫 107
7.2.3 高溫脅迫 107
7.2.4 不良土壤條件:鹽度、酸度、低養分含量、毒性 108
7.2.5 水分過量 109
7.2.6 CO2含量的升高 109
7.3 生物脅迫和作物遺傳多樣性 109
7.3.1 病原體 110
7.3.2 節肢動物類害蟲 111
7.3.3 其他生物脅迫 112
7.4 生物脅迫與非生物脅迫的比較 112
7.5 農民通過管理作物遺傳多樣性來應對環境脅迫 113
7.6 作物管理中的“遺傳多樣性選擇” 115
7.7 利用多樣性應對環境壓力 116
7.7.1 氣候波動和氣候變化 116
7.7.2 空間變化及規模:異質性土壤 117
7.7.3 重大災害隨機事件:洪水、颶風等 117
7.7.4 致病性、侵略性和毒力的變化 118
7.7.5 混作、間作和相同農田中不同地塊中的不同品種 118
7.7.6 影響病害發生的機制 119
7.7.7 對農民-作物-病原體-環境動態系統多樣性管理的分析 120
7.7.8 評估農田中生物媒介造成的損害 120
7.8 遺傳多樣性、生產力損失和遺傳脆弱性 121
7.8.1 多樣性-損失-脆弱性構圖 122
7.8.2 遺傳學定義的相互作用系統 125
7.8.3 DDV變數之間的關係 126
7.9 小結 127

第8章 誰是多樣性的管理者? 129
8.1 農民的角色和作物多樣性的管理 129
8.2 社會關係和多樣性分佈 134
8.3 社會資本、集體行為和產權 136
8.4 彙編作物遺傳多樣性的工具與方法 137
8.4.1 社會研究定性方法 138
8.4.2 社會研究定量方法 139
8.5 多樣性管理中使用社會和經濟資料 141
延伸閱讀 142

第9章 農田多樣性的價值評估 143
9.1 多樣性的公共價值和私有價值 144
9.2 總經濟價值 144
9.3 作物品種的選擇及其多樣性的維持 145
9.4 計量經濟學模型 149
9.5 多樣性:規模的重要性 150
9.6 測定多樣性的非市場價值 152
9.7 關於農民如何評價多樣性資訊在管理決策中的應用 155
延伸閱讀 155

第10章 政策和農田作物遺傳多樣性 157
10.1 引言 157
10.2 對農戶利用田間多樣性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的政策和法律框架 157
10.2.1 確保技術符合農業現代化目標的政策手段:種子法 158
10.2.2 支持現代品種作物改良的政策指導:智慧財產權 159
10.2.3 支援農民利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作物新品種:政策補貼 162
10.3 決策進程:概念和方法的總體概述 163
10.3.1 明確政策改革的領域 164
10.3.2 瞭解政策制定過程的背景 164
10.3.3 採用參與式政策研究和發展方式 164
10.3.4 確定參與政策評估和制定的利益相關者 166
10.4 制定政策支持農民作為作物多樣性的發起者、管理者和守護者 167
10.4.1 確保農民獲取利用田間多樣性所產生的惠益 167
10.4.2 促進農民權利的落實 168
延伸閱讀 169

第11章 農田、社區和景觀 171
11.1 引言 171
11.2 作物迴圈 171
11.3 收穫材料的利用和傳統品種的多樣性 173
11.4 作物生產和種子管理的選擇 176
11.4.1 選擇的層次和模式 177
11.4.2 農田系統調查的選擇 178
11.5 種子供應模式:“種子系統” 179
11.6 傳統品種與農業生態系統的社會、空間和時間層面 183
11.6.1 社會層面 183
11.6.2 空間層面 184
11.6.3 時間層面 185
11.7 小結 187
延伸閱讀 187

第12章 合作與幹預策略 189
12.1 機構與合作夥伴的多元化 189
12.2 平等互惠合作關係的建立 190
12.2.1 農田多樣性論壇 192
12.2.2 社區生物多樣性管理 193
12.3 整合遺傳學、生態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知識,支援作物遺傳多樣性田間管理的行動計畫 193
12.3.1 農民生產系統中有充足的遺傳多樣性資源 195
12.3.2 植物品種登記和種子品質認證的替代方案 197
12.3.3 增加農業社區作物遺傳多樣性的行動計畫 198
12.3.4 通過資訊、材料和管理提高種子利用效率的行動計畫 198
12.3.5 改進傳統作物材料的行動計畫 200
12.3.6 加強管理傳統作物多樣性的行動計畫 202
12.4 農民從原材料的利用和保護中獲益 202
12.4.1 改進加工工藝 203
12.4.2 “多樣性市場”的創建和推廣 203
12.4.3 土地利用法規及其激勵機制 205
12.4.4 利用生態補償保護田間作物多樣性 206
12.5 小結 207
延伸閱讀 207

第13章 結語 210
13.1 社會經濟與政策 210
13.2 環境 211
13.3 生物學和遺傳學 212
13.4 從多樣性的描述到保護 213
13.5 傳統品種的未來價值 214
13.5.1 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生產的關鍵 214
13.5.2 可恢復力和進化能力 215
13.5.3 消費者、農民和社會的興趣點 215
13.6 保存傳統品種的途徑和方法 216
13.7 總結 217

附錄 218
附錄A 常用資料分析軟體 218
附錄B 互聯網上的地理資訊系統和遙感資源 219
附錄C 不同年度參與式植物育種(PPB)活動 219
詞彙表 221
參考文獻 239
本書作者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