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1,77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電子戰接收機與接收系統
電子戰接收機與接收系統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電子戰接收機與接收系統

作者: (美)RICHARD A.POISEL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14.00
市场价格: RM128.36
本店售价: RM114.2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涉獵廣泛、內容豐富,從基礎的放大器、濾波器、混頻器設計分析,到接收機的組成!各類接收機(類比超外差接收機、壓縮接收機、數位接收機、擴頻接收機等)的架構都進行了討論,還介紹了信號採樣、數位濾波器及其性能,討論了信號的調製解調,跳頻、擴頻、跳時信號的截獲方法和特性,對通信信號的測向、通信電子戰接收系統架構也進行了全面的論述。


作者介紹

Richard A.Poisel於1969年在密爾沃基工程學院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71于普度大學獲得同學科專業碩士學位。在1971年至1973年的三年期間,他在軍隊服役。退役後就讀于威斯康辛大學,並於1977年獲得電氣與電腦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從1977年至2004年,他工作於同一家機構,此機構幾經改名,現稱為美軍研究、開發、工程指揮、情報與資訊戰實驗室。Poisel博士在1997年至1999年期間擔任該實驗室主任。其中在1993至1994學年,他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他就職於亞利桑那州圖森雷神導彈系統公司。Poisel博士是一位學術水準高、造詣深的電子戰專家,其著作頗豐,出版了大量電子戰專著。

Richard A.Poisel於1969年在密爾沃基工程學院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71于普度大學獲得同學科專業碩士學位。在1971年至1973年的三年期間,他在軍隊服役。退役後就讀于威斯康辛大學,並於1977年獲得電氣與電腦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從1977年至2004年,他工作於同一家機構,此機構幾經改名,現稱為美軍研究、開發、工程指揮、情報與資訊戰實驗室。Poisel博士在1997年至1999年期間擔任該實驗室主任。其中在1993至1994學年,他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他就職於亞利桑那州圖森雷神導彈系統公司。Poisel博士是一位學術水準高、造詣深的電子戰專家,其著作頗豐,出版了大量電子戰專著。


目錄

第1章 接收系統和接收系統結構
1.1 引言
1.2 電子支援系統
1.2.1 電子支援
1.2.2 指揮和控制
1.3 電磁波頻譜
1.4 接收系統結構
1.4.1 基本的接收系統模型
1.5 監聽接收機
1.5.1 超外差接收機的原理
1.6 搜索接收機結構
1.6.1 窄帶搜索接收機
1.6.2 壓縮接收機
1.6.3 數字換接收機
1.6.4 接收機考慮
1.7 關鍵系統參數
1.7.1 雜訊係數
1.7.2 靈敏度
1.7.3 選擇性
1.7.4 動態範圍
1.7.5 其他重要參數
1.8 擴頻
1.8.1 FHSS
1.8.2 DSSS
1.8.3 THSS
1.9 偵察管理
1.9.1 偵察管理過程
1.10 結束語
附錄1.A 偵察管理過程輸出產品
1.A.1 設備評估工作表
1.A.2 情報同步矩陣
參考文獻

第2章 信號與調製系統
2.1 引言
2.2 信號表示
2.3 覆信號和系統
2.3.1 引言
2.3.2 基本概念和定義
2.3.3 解析信號和Hilbert換
2.3.4 頻率換和混頻
2.3.5 覆信號和採樣
2.3.6 小結
2.4 系統定義
2.5 調製
2.5.1 類比調製
2.5.2 現代數位調製
2.6 調製
2.6.1 穩態過程
2.6.2 調製
2.6.3 小結
2.7 接入方法
2.7.1 TDMA
2.7.2 FDMA
2.7.3 CDMA
2.7.4 SDMA
2.8 脈衝成型濾波器
2.8.1 矩形脈衝
2.8.2 成型脈衝
2.9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射頻級
3.1 引言
3.2 折算至輸入的歸一化附加雜訊
3.3 雜訊因數/雜訊係數
3.4 低雜訊放大器
3.4.1 概述
3.4.2 小雜訊因數
3.4.3 LNA增益
3.4.4 BJT低雜訊放大器
3.4.5 MOSFET低雜訊放大器
3.4.6 輸入匹配
3.4.7 LNA穩定性
3.4.8 LNA非線性模型
3.5 輸入壓器降噪
3.6 帶選濾波/預選濾波器
3.6.1 修平濾波器
3.7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4章 小信號放大器的頻寬擴展
4.1 引言
4.2 並聯峰化
4.3 輸入輸出匹配
4.3.1 跨阻抗放大器的頻寬擴展
4.3.2 頻寬擴展的限制
4.4 有損匹配
4.4.1 性能參數
4.4.2 實際應用分析
4.4.3 小結
4.5 回饋
4.5.1 串-並聯回饋
4.5.2 並聯回饋
4.5.3 頻寬擴展
4.6 平衡放大器
4.6.1 耦合器
4.7 分散式放大器
4.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5章 射頻混頻器與混頻
5.1 引言
5.2 射頻混頻器
5.2.1 引言
5.2.2 非線性混頻器
5.2.3 模擬混頻
5.2.4 大信號混頻性能
5.2.5 開關或取樣混頻器
5.2.6 無源混頻器
5.2.7 部分有源混頻器
5.2.8 隔離度
5.2.9 轉換增益
5.2.10 混頻器的雜訊
5.2.11 鏡頻抑制濾波器
5.2.12 小結
5.3 本地振盪器
5.3.1 回饋的特性
5.3.2 振盪器基本類型
5.3.3 晶體振盪器
5.3.4 微機電振盪器
5.3.5 鎖相環路
5.3.6 頻率合成器
5.3.7 振盪器的相位雜訊
5.3.8 振盪器的穩定性
5.4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6章 中頻放大器
6.1 引言
6.2 放大器的輸入輸出阻抗和增益
6.3 射頻放大器
6.3.1 電子戰射頻放大器分析
6.3.2 三極管中頻放大器
6.3.3 MOSFET高頻放大器
6.3.4 射頻放大器的頻率回應
6.3.5 微波電子管
6.4 壓器耦合
6.5 自動增益控制
6.5.1 引言
6.5.2 VGA類型
6.5.3 環路動態
6.5.4 檢波器類型
6.5.5 檢波器的工作電平
6.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7章 中頻濾波器
7.1 引言
7.2 濾波器和信號
7.3 基本的濾波器類型
7.3.1 傳輸函數
7.3.2 磚牆濾波器
7.3.3 帶通
7.3.4 陷波或帶阻
7.3.5 低通
7.3.6 高通
7.3.7 全通或相移
7.3.8 較高階數濾波器
7.4 濾波器近似
7.4.1 引言
7.4.2 巴特沃斯濾波器
7.4.3 切比雪夫濾波器
7.4.4 貝塞爾濾波器
7.4.5 橢圓濾波器(考爾濾波器)
7.5 實現濾波器的方法
7.5.1 無源濾波器
7.5.2 聲表面波濾波器
7.5.3 晶體濾波器
7.5.4 陶瓷射頻和中頻濾波器
7.5.5 微機電系統(MEMS)射頻濾波器
7.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8章 窄帶接收機
8.1 引言
8.2 超外差接收機
8.2.1 超外差接收機的歷史
8.8.2 混頻和超外差接收機
8.2.3 超外差接收機的鏡像
8.2.4 IF頻率
8.2.5 超外差接收機框圖
8.3 零差(零中頻)接收機
8.3.1 DCR的原理
8.3.2 DCR中DC偏移綜述
8.3.3 直接頻接收機中的雜訊
8.4 射頻可調諧接收機
8.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壓縮接收機
9.1 引言
9.2 壓縮接收機的結構
9.2.1 C-M-C和M-C-M結構
9.3 CxRx的基本工作原理
9.3.1 M(s)-C(l)-M結構
9.4 色散延遲線
9.4.1 實際SAW器件的限制
9.5 M-C CxRx工作原理
9.5.1 掃描本振
9.5.2 頻率解析度
9.5.3 頻率精度
9.5.4 靈敏度和壓縮時間
9.5.5 同時出現信號的檢測
9.5.6 CxRx回應
9.6 C-M-C chirp換結構
9.7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數位化接收機綜述
10.1 引言
10.2 數位化接收機結構
10.2.1 窄帶數位化接收機
10.2.2 RF數位化結構
10.2.3 IF採樣結構
10.2.4 電子戰數位化接收機
10.3 數位化接收機的技術驅動
10.3.1 模數轉換器
10.3.2 數位訊號處理器
10.4 RF/IF數位信號處理簡介
10.4.1 頻域模糊
10.4.2 正交信號
10.4.3 小結
10.5 數位化EW接收機
10.5.1 引言
10.5.2 單信號與多信號
10.5.3 採用數位化接收機的好處
10.5.4 接收機性能預計
10.5.5 有效雜訊功率
10.5.6 級聯雜訊係數
10.5.7 雜訊係數和ADC
10.5.8 換增益和靈敏度
10.5.9 ADC虛假信號和加擾
10.5.10 三階截點
10.5.11 ADC的時鐘抖動
10.5.12 相位雜訊
10.5.13 小結
10.6 增益和相位不平衡
10.7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採樣和模數轉換器
11.1 引言
11.2 寬頻接收機
11.2.1 通道化
11.3 採樣方法和模擬濾波
11.3.1 Nyquist採樣
11.3.2 帶通採樣
11.4 量化雜訊、 失真和接收機雜訊的影響
11.4.1 引言
11.4.2 ADC傳輸函數
11.4.3 輸入導致的雜訊
11.4.4 理論信噪比
11.4.5 實際ADC的指標
11.4.6 ADC雜訊
11.4.7 無雜散動態範圍
11.4.8 雜訊功率比
11.5 Flash ADC
11.5.1 Flash ADC結構
11.5.2 Sparkle碼
11.5.3 亞穩性
11.5.4 輸入信號頻率依賴
11.6 Σ-Δ ADC
11.6.1 引言
11.6.2 Σ-Δ ADC工作過程
11.6.3 高階環考慮因素
11.6.4 多比特Σ-Δ轉換器
11.6.5 帶通Σ-Δ轉換器
11.7 Flash ADC與其他ADC結構的對比
11.7.1 Flash ADC與SAR ADC對比
11.7.2 Flash ADC與流水線式ADC對比
11.7.3 Flash ADC與集成ADC對比
11.7.4 Flash ADC與Σ-Δ ADC對比
11.7.5 Flash ADC結構折中
11.7.6 Flash轉換器的特徵
11.7.7 小結
11.8 其他採樣和ADC考慮因素
11.8.1 ADC實現的難易程度
11.8.2 線性
11.8.3 功耗、 電路複雜度、 晶片面積以及可重構性
11.9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2章 數位濾波
12.1 引言
12.1.1 數位濾波器優點
12.1.2 數位濾波器缺點
12.2 數位濾波器的原理
12.3 簡單的數字濾波器
12.3.1 數字濾波器階數
12.3.2 數字濾波器係數
12.4 遞迴和非遞迴濾波器
12.4.1 衝激回應
12.4.2 低通FIR濾波器
12.4.3 IIR數字濾波器的階數
12.4.4 遞迴數字濾波器舉例
12.4.5 IIR數字濾波器係數
12.5 數位濾波器的傳輸函數
12.5.1 數位濾波器的頻率回應
12.6 帶通多速率處理與I/Q信號
12.6.1 覆信號的抽取或下採樣處理
12.6.2 覆信號的內插或上採樣處理
12.6.3 高效的多相結構
12.7 希爾伯特換和延遲
12.7.1 延遲處理的濾波效果
12.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數字解調
13.1 引言
13.2 數字I/Q解調
13.2.1 概述
13.2.2 I/Q解調
13.3 直接中頻數字解調器
13.3.1 無需數位訊號處理器的數位信號處理
13.3.2 I/Q採樣
13.3.3 向量表示
13.3.4 欠採樣
13.4 直接中頻處理單元
13.4.1 A/D轉換器/中頻採樣器
13.4.2 數位中頻採樣到I/Q向量的轉換
13.4.3 I/Q向量到相位的轉換
13.4.4 向量幅度: AM檢波
13.4.5 小結
13.5 I/Q不平衡補償
13.5.1 數位不平衡補償的基帶信號模型
13.5.2 基於自我調整幹擾抵消的補償
13.5.3 小結
13.5.4 模擬驗證
13.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4章 數模轉換器
14.1 引言
14.2 數模轉換器體系結構
14.2.1 DAC傳輸函數
14.2.2 串列式DAC
14.2.3 全解碼DAC
14.2.4 時間參考分壓器
14.2.5 過採樣DAC
14.2.6 Σ-Δ DAC
14.2.7 電流電壓轉換器
14.3 DAC誤差源
14.3.1 靜態誤差源
14.3.2 動態誤差源
14.4 重構濾波器
14.5 結束語
附錄14.A 半導體電流源和開關
14.A.1 半導體電流源
14.A.2 半導體開關
14.A.3 作為電流源和開關的電晶體
參考文獻

第15章 直接數字下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