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及模式研究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及模式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及模式研究

作者: 謝春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2467076
出版日期: 2017-05-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實現工業化的必由之路。本書正是以「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及模式研究」為主題,借鑒國內外主要工業化國家的工業化模式,深入研究我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和特征,在此基礎上探討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並提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路徑與模式。本書的研究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具有一定的開拓意義,也將會給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提供一條可供借鑒的工業化新模式。

謝春,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湖南省外國專家局局長,管理學博士。長期在鄉、縣、市、省黨政部門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縣域經濟、循環經濟、新型工業化、安全生產以及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先后在《人民日報》《決策探索》《系統工程》《新湘評論》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


目錄

第1章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緒論
1.1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新型工業化的理論探索
1.2.2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研究現狀
1.2.3相關文獻研究評述

第2章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內涵、特征和理論基礎
2.1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內涵與特征
2.2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選擇的理論基礎
2.2.1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
2.2.2內生增長理論與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
2.2.3制度經濟增長理論
2.2.4演化經濟理論

第3章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背景
3.1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3.1.1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工業化探索
3.1.2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工業化初期探索(1949—1978年)
3.1.3中國工業化的調整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
3.1.4中國工業化的提升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之后)
3.2新型工業化的提出和推進
3.3知識經濟全球化為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機遇
3.3.1知識創新:經濟活動的核心資本
3.3.2技術創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與核心
3.3.3生產方式創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
3.3.4資源配置創新: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3.3.5市場創新:市場由國內轉向全球
3.4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面臨的問題
3.4.1資源缺乏
3.4.2環境污染
3.4.3人口問題
3.4.4城鄉收入差距
3.4.5信息科技水平低
3.4.6區域發展不平衡
3.4.7工業結構不合理

第4章 國外主要工業化國家工業化道路的特點及對中國的啟示
4.1英國的傳統工業化模式及新興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4.2美國創新性工業模式
4.3日本的工業化進程與技術創新
4.4韓國的新興工業化道路
4.5國外主要工業化國家工業化道路對中國的啟示
4.5.1加強政府調控職能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方向保障
4.5.2建立國家創新體系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驅動力
4.5.3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與核心
4.5.4改革完善金融體系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資本保證
4.5.5加大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基礎

第5章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的指標體系與方法
5.1我國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的研究現狀
5.2設計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的原則
5.3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
5.4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的具體解釋
5.4.1工業化進程與結構
5.4.2工業化質量
5.4.3工業發展潛力與可持續發展
5.5測度方法的選擇與指標權重的確定
5.5.1測度方法的研究選擇
5.5.2權重確定方法——綜合賦權法
5.6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模型

第6章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實證研究
6.1數據樣本的收集
6.2指標權重的確定
6.3測度模型的應用及結果分析
6.3.1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2005—2014年測度
6.3.2各地區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的測度
6.3.3基於聚類分析的各地區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實證分析

第7章 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路徑和模式
7.1我國實現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模式
7.2我國實現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路徑
7.2.1以「三大創新」驅動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
7.2.2以「四個統籌」保障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

第8章 完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水平政策建議
8.1深化動力體制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8.2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8.3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擴大技術要素內生性效應
8.4重視人力資本積累,加快人力資源開發路徑的轉變
8.5適應信息經濟的要求,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8.6城鄉統籌,堅持「三農」民生工程
8.7大力倡導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促進「兩型社會」的建設
8.8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工業化發展差距
8.9提升對外貿易層次,着手內外部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