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群體與社會如何影響自我(原書第5版)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群體與社會如何影響自我(原書第5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群體與社會如何影響自我(原書第5版)

作者: (美)道格拉斯·肯裡克,史蒂文·紐伯格,羅伯特·西奧迪尼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99.00
市场价格: RM107.69
本店售价: RM95.8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西奧迪尼領銜主講,用14堂課深度剖析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與事件,教你徹底了解社會群體行為背後的動機與目的。全美5大社會心理學強校聯合採用。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原書第5版)》是一本人們了解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與社會關係的指南書。它代表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範式:不再單純解釋現象,而是試圖探索社會現象背後、以人類目標需求為基礎的行為機制。是從解釋心理學邁向預測心理學的轉型之作。這種大案例教學的方式也必將成為社會心理學應用領域教學的趨勢。
 
本書有三大特點:
1.大案例:14個章節深度剖析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和歷史事件,用哈佛經典案例式的大案例分析方法,將社會心理學的方法和應用融入故事。既可以激發讀者興趣,又能保留學習的過程。
 
2.新視野:全篇圍繞兩大問題“行為背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目的背後的人和環境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詳解社會心理學最核心的12個主題:個人與情境、社會認知、自我、態度、順從、友誼、愛情、親社會行為、攻擊行為、偏見、群體、衝突與合作。
 
3.新趨勢:從解釋心理學邁向預測心理學的轉型之作。不同於以解釋社會現象為導向的傳統社會心理學,更注重探索社會現象背後以目的為基礎的行為機制,代表了社會心理學未來的趨勢。


作者介紹

羅伯特·西奧迪尼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終身校董事講席教授(Regents Professor),也是研究生特聘教授。他在威斯康辛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取得了研究生學位。他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協會的主席,並獲得了協會頒發的突出科學貢獻獎。他的研究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社會心理學手冊》(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等。他的著作《影響力》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在全球售出了300萬冊。
 
道格拉斯·肯里克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位教授。他在道林學院獲得了學士學位,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回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任教前,他曾在蒙大拿州立大學執教四年。他的研究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等。1994 年,他和約翰·西蒙(John Seamon)共同執筆了《心理》(Psychology)一書。現在,他教授教學心理學的研究生課程,也非常享受為本科生們開設的社會心理學課程,而後者為他贏得了多項教學獎。
 
 史蒂文·紐伯格
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取得了研究生學位。他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做了一年博士後研究,然後便一直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執教。紐伯格的研究也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實驗社會心理學進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等。他的研究曾獲得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資助。他也獲得了多項教學獎,包括他所在大學的“傑出教學獎”以及“突出榮譽教師獎”。


目錄

第1章 導論
本章案例:《三杯茶》的人生
1.1什麼是社會心理學
1.2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視角
1.3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
1.4心理學家是如何研究社會行為的
1.5社會心理學與其他知識領域的聯繫
 
第2章 個人與情境
本章案例:馬丁·路德·金——從平凡到非凡
2.1個人
2.2情境
2.3個人與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3章 社會認知:了解我們自己和他人
本章案例:希拉里·克林頓的“畫像”
3.1社會思考者
3.2努力地保存
3.3管理自我形象
3.4尋求準確的理解
 
第4章 呈現自我
本章案例:弗雷德·德馬拉的傳奇人生
4.1什麼是自我呈現
4.2表現得討人喜歡
4.3表現能力出色
4.4傳達地位和權力
 
第5章 態度和說服
本章案例:彼得·賴利的蛻變
5.1態度的本質
5.2什麼是說服
5.3對世界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5.4維持態度和行為的一致性
5.5獲得社會認同
 
第6章 社會影響:從眾、順從和服從
本章案例:史蒂夫·哈桑的兩次驚人轉變
6.1社會影響的分類:從眾、順從和服從
6.2正確選擇:向準確屈服
6.3贏得社會認可:向被喜歡屈服
6.4管理自我形象:向一致性屈服
 
第7章 歸屬與友誼
本章案例:兩位囚犯的友誼
7.1什麼是朋友
7.2獲得社會支持
7.3獲得信息
7.4獲得地位
7.5物質利益的交換
 
第8章 愛情與浪漫關係
本章案例:“大象與鴿子”的風流韻事
8.1愛情與浪漫吸引的定義
8.2獲得性滿足
8.3建立家庭聯繫
8.4獲得資源和社會地位
8.5分手還是在一起
 
第9章 親社會行為
第10章 攻擊行為
第11章 偏見、刻板印象和歧視
第12章 群體
第13章 社會困境:是合作還是衝突
第14章 整合社會心理學

術語表
譯後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