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29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克服偏見,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
克服偏見,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克服偏見,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

作者: 薛雲奎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11612810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74.00
市场价格: RM85.21
本店售价: RM75.8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企業的財報資訊有客觀上的片面性與局限性。首先,只有能夠用貨幣來表達的事項才能進入財報系統;其次,財報資訊只是事後反映,有一定的滯後性;最後,財報資訊是分類匯總,沒有辦法對應所有的明細活動。但目前,沒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比財報更全面且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所以,從財報看企業需要克服偏見,比如分析前不能預設立場,先看整體指標,然後再看個體指標,看到資料時更要發掘背後的資訊,聯合不同的財報數據綜合考量。這樣,你才能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也將抵達財報閱讀的更高境界。本書是財報閱讀的進階篇,作者在其四維穿透式分析法的基礎上,甄選了15個熱門上市公司案例,通過真實公司連續10年財報數據的解讀,講述了如何克服閱讀財報的偏見,還原真實的企業狀況。


作者介紹


目錄

前言
0.1 絕對的片面,相對的全面2
0.2 企業沒有第二個系統比財報資訊更全面2
0.3 財報資訊的先天局限3
0.4 財報資訊是硬資訊4
0.5 克服偏見的方法論5

01
樂視網的會計“妙手”與“鬼手”
1.1 上市前後大變臉10
1.2 上市前的績優股10
1.3 上市後的業績大變臉11
1.4 離奇失蹤的“研發投入”13
1.5 巨額虧損的少數股東17
1.6 負值的所得稅19
1.7 樂視網的資產泡沫22
1.8 樂視網的經營困境24
1.9 簡要結論26

02
全通教育,三年跌了近九成
2.1 三年下跌九成30
2.2 小公司,大市值30
2.3 商業模式曾一度領先30
2.4 增長速度難以支撐高股價31
2.5 經營層面:揠苗助長的後果32
2.6 管理層面:戰略性失敗36
2.7 上市並非為了融資38
2.8 業績江河日下38

03
“守株待兔”的山鷹紙業
3.1 兩份引人關注的公告42
3.2 我為什麼看好山鷹紙業45
3.3 造紙行業:夕陽下的最後一抹餘輝?45
3.4 絕處逢生的山鷹47
3.5 守株待兔的山鷹47
3.6 因禍得福的山鷹49
3.7 現金,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素53
3.8 簡要結論54

04
東方雨虹,淨利潤10年增長近27倍
4.1 大股東減持56
4.2 成長性分析56
4.3 中國防水行業龍頭57
4.4 增長穩健57
4.5 管理嚴謹,但比較隨性60
4.6 財務穩健63
4.7 業績優良,但含金量不足65
4.8 簡要結論67

05
起底“華誼兄弟”
5.1 上市“三級跳”70
5.2 上市前的小公司70
5.3 上市後的快速增長74
5.4 收入增長的動因:購並75
5.5 購並擴張的副作用78
5.6 利潤增長的不可持續性83
5.7 利潤含金量明顯不足85
5.8 綜合收益巨虧,揭示潛在風險陡增87
5.9 簡要結論88

06
東阿阿膠:會計與估計
6.1 財務指標分析96
6.2 會計是什麼98
6.3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99
6.4 變更影響並不重大101
6.5 種驢是一種什麼資產101
6.6 由種驢的故事推及其他102

07
康美藥業:構思精巧,理念滯後
7.1 康美藥業:中國最完整的中醫藥產業鏈企業106
7.2 主營業務佈局強悍106
7.3 主營業務增長迅猛107
7.4 產品市場定位偏低109
7.5 擅長行銷、弱化研發110
7.6 管理效率漸次下降111
7.7 債務融資穩中有升114
7.8 業績評價116
7.9 簡要結論118

08
中興通訊為何鋌而走險
8.1 引子122
8.2 中興通訊的生意不賺錢122
8.3 曾經的高科技124
8.4 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125
8.5 研發投入,壓力重重127
8.6 股東回報,出路難尋128
8.7 管理穩健,風險可控129
8.8 簡要結論132

09
中國平安:霧裡看花
9.1 引子136
9.2 中國平安:簡要歷史與現狀137
9.3 收入增長持續穩定,主業鮮明138
9.4 管理日趨穩定,但仍需謹防大企業病142
9.5 負債率雖高,但財務風險控制有度148
9.6 業績優良,回報豐厚150
9.7 簡要結論154

10
讀小米財報,看主營盈利
10.1 引子158
10.2 小米算不算一家高科技公司158
10.3 是手機製造商還是互聯網公司162
10.4 主營業務是否盈利164
10.5 資本“綁架”實業164
10.6 資產及其效率167
10.7 巨額負債169
10.8 現金流表現169
10.9 簡單結論170

11
美年健康:購並無極限
11.1 引子172
11.2 商業體檢行業老大易位172
11.3 愛康國賓的私有化:一波三折173
11.4 商業健康體檢是不是好生意174
11.5 購並的副產品:商譽176
11.6 誰是高端品牌177
11.7 研發重要還是行銷重要179
11.8 財務風險與短期償債能力180
11.9 業績與回報182
11.10 簡要結論183

12
暴風集團:恐陷債務危機
12.1 引子186
12.2 神話破滅後的裸泳186
12.3 市場定位189
12.4 經營理念189
12.5 管理效率191
12.6 財務風險193
12.7 財務業績194
12.8 負值的所得稅費用196
12.9 股東回報197
12.10 簡要結論198

13
華大基因:事業不是吹出來的
13.1 引子200
13.2 一家主業為基因檢測與分析的公司200
13.3 增長速度超過行業平均,但幅度有限202
13.4 是否高科技公司203
13.5 管理效率呈持續下降的趨勢204
13.6 一家財務風險很低,或沒有財務風險的公司 206
13.7 業績平平與股東回報低下208
13.8 簡要結論210

14
金達威:增長為何突然發力
14.1 引子220
14.2 國際范兒十足的小公司221
14.3 從B2B向B2C的轉型:疑似在下一盤大棋224
14.4 公司增長主要還是靠運氣226
14.5 研發與技術領先228
14.6 金達威的持續並購與管理效率分析229
14.7 財務風險231
14.8 公司業績與股東回報233
14.9 簡要結論234

15
穿透財報看華為
15.1 引子238
15.2 誰是華為238
15.3 以多快的速度在增長239
15.4 主營業務是否賺錢240
15.5 算不算是一家高科技公司241
15.6 研發投入,奮起直追242
15.7 華為的管理和理財243
15.8 業績與股東回報246
15.9 簡要結論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