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1,87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人與機器:思想人工智慧
人與機器:思想人工智慧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人與機器:思想人工智慧

作者: 顧駿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28.00
市场价格: RM40.99
本店售价: RM36.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人工智能是當下受關注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趨勢。從積極方面說,人類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生產和生活效率,這已成共識,可以討論的只是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這一點。從消極方面說,“第四次革命”“奇點”“顛覆性影響”等說法,形形色色,傳遞出人類對人工智能既愛又怕的複雜心態。為了利用人工智能,應對可能的衝擊,前瞻人工智能可能給人類帶來負面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這同樣是必要的,只有把各種可能性都做了考慮,才能未雨綢繆,確保人工智能開發不至於走得過遠,集聚失控風險。

問題是,目前國內有關人工智能風險的研究大多未涉及人工智能本身的屬性,即使有,多半也只是一些碎片化言論,缺乏完整論述,更未對所取立場、視角和方法作方法論反思。因此,此類研究雖則在具體問題上見仁見智,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看法,但基本上停留在形而下的層面,將人工智能等同於人類已有的創造,並以人類過往對科學技術的有效管控為參照,對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的關係,採取簡單樂觀的態度,至多針對就業崗位減少等表層效應,提出預測和應對方案,而就人工智能開發整體上表示審慎態度和長遠憂慮的論述極少。客觀地說,如此態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來說,構成了相當友好的環境,但就正視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充分評估潛在的負面效應,提前做好風險應對的準備而論,則是明顯不夠的。

一旦出現未曾預料的新現象、新進展、新證據或新後果,現有的前瞻研究很可能被證偽,無法起到科學預測應有的作用。事實上,從“深藍”到AlphaGo,遵循“摩爾定律”的人工智能,以其神速發展和已達到的智慧水準,一再令人大感意外。按照這樣的軌跡和速率,在未來的日子裡,人工智能震驚人類的頻率和烈度,只會趨於密集和增高,盲目樂觀將被證明是不明智甚至愚蠢的。作為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中國的人工智能風險研究尤須走出表層思考,努力提升思維層次,形成與發達國家學者對等交流的態勢。從確保前瞻研究的方法論嚴謹和預測可靠出發,保持適度超脫,站在哲學高度,嚴肅提出問題,破除遮蔽,擦亮思維,激發洞察,才能站上前瞻研究的制高點。


作者介紹

顧駿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獨立策劃人和自由撰稿人。策劃和主持“大國方略”系列課程,撰寫《經國濟民一一中國之謎中國解》,主編《大國方略一一走向世界之路》《創新路上大工匠》。喜好智慧研究,重點探究不同文化對人類基本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決路徑,聚焦傳統智能的當代運用,著有《人·仁·眾:人與人的智能》《猶太智慧:創造神跡的人間哲理》《傳統中國商人智謀結構》《猶太商人的智能》,發表《天問:二元智慧的一元未來》《“龍性”的補足:明道理與求知識》等論文。長期跟蹤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公共治理,重點研究社會科學技術及其在社會治理中的運用,擔任國家民政部等黨政部門決策諮詢專家和各類媒體的特約評論員,出版《社區調解與社會穩定》《流動與秩序》《活力與秩序》《和諧社會與公共治理——顧駿時評政論集》等。


目錄

前言 人工智能之“天問”
一、人工智能的形而上意義何在?
二、被顛覆者有能力前瞻顛覆者嗎?
三、人工智能僅止于模擬人類智慧嗎?
四、“單項型”能戰勝“全能型”嗎?
五、不具有非理性成分是人工智能的劣勢嗎?
六、人工智能需要自我意識嗎?
七、人工智能還是無機智慧?
八、演算法是“道成肉身”嗎?
九、“零的增長”是可能的嗎?

第一章 圖靈測試到底靈不靈?
一、人工智能為何言必稱圖靈?
二、圖靈機與圖靈測試有何共同之處?
三、圖靈測試有沒有破綻?
四、人類邏輯體系的起點在哪裡?
五、預設前提:圖靈測試的問題在哪裡?
六、人類不該為自己的智慧而驕傲嗎?
七、走出人類中心觀:平行智慧是可能的嗎?105i
八、如何為圖靈測試“打補丁”?
九、為什麼有破綻的圖靈仍然很靈?
十、思想超越:科學是如何發展的?

第二章 機器智慧是如何生成的?
一、機器智慧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二、ABC時代,機器智慧會超過人類嗎?
三、機器智慧主要有哪些內涵模組?
四、機器如何獲得智慧?
五、人需要向智慧型機器入學習嗎?
六、機器智慧到底模擬人類什麼?

第三章 贏了圍棋,機器就能戰勝人類嗎?
第四章 “小冰”作品的詩意哪裡來?
第五章 機器人坐堂會讓醫生失業嗎?
第六章 機器人獨霸股市會顛覆市場秩序嗎?
第七章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如何結伴而行?
第八章 機器人之間也有倫理關係?
第九章 中國機器人何時成為機器中國人?

結語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