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國法學教育的「系統集成」改革
中國法學教育的「系統集成」改革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法學教育的「系統集成」改革

作者: 楊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8.00
市场价格: RM51.78
本店售价: RM46.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東方青年學人文庫」叢書之一,作者聚焦於當前中國法學教育中的問題、挑戰和突破口,認為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的銜接需要更為合理地分配資源,以法學教育考核的實效化為切入點,應當把法學院高級法律職業教育的入口作為甄選法律適才適性者的起點,讓法學院承擔起一般性勝任力的培養,並相應地享有實際的資格評估權力,最終建立起學科教育、一般職業教育、定向職前教育與司法考試的環節銜接。

楊力,1974年生,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副院長。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交大SMC-B「晨星學者」。2005年進入凱原法學院,2006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7-2008年在zui高人民法院訪問,2009年在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出站,2010-2011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杜克大學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社會學、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


目錄

法科院校的「系統集成」改革何以可能(自序)// 001

第一章 中國法學教育的問題、挑戰和改革突破口// 001
第一節 兩大傳統的核心問題// 002
一、 粗放擴張與質量滑跌的逆向性// 002
二、 法科教育體制設計的承載之困// 004
第二節 法治中國建設提出新的挑戰// 005
一、 以「人本」為中心的改革新范式// 006
二、 「認知偏差」和「體制缺陷」的輔正// 008
三、 謀求國際化的涉外法科人才培育// 010
第三節 法科院校的布局及軟實力之弊// 010
一、 缺乏「比較優勢」的法科院校布局// 011
二、 作為體制內標桿的法科院校// 012
三、 承襲傳統與新秀崛起的法學院速寫// 013
第四節 下一輪法學教育改革的關鍵// 015
一、 尋找深水區改革的可選項// 015
二、 以法律職業導向為改革突破口// 016
三、 「法律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區別// 018
四、 回應三個典型的質疑// 019

第二章 以職業主義為導向的法學教育論證與命題// 021
第一節 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之間的共性分歧// 023
一、 歐美文獻的兩大陣營// 023
二、 亞太拉美研究的三條進路// 026
三、 「朗代爾的疑問」與法學教育的共性分歧// 030
第二節 法學教育技術性與公共性的兩難困境// 030
一、 「技術性」導向的法學教育質疑// 030
二、 「公共性」的法學教育路線誤區// 033
第三節 法學教育的「自反性現代化」思路// 037
一、 兩難困境背后簡單的現代性// 037
二、 走出困境的自反性現代化// 040
第四節 職業與社會契約理論在法學教育領域// 041
一、 系統 /環境:功能分化的維度// 042
二、 「共變」的其他子系統// 043
第五節 當下中國法律職業教育的若干命題// 048
一、 「職業勝任力」的低層化波及效應// 048
二、 法律人才培養忽略的「機會成本」// 050
三、 「學科為壑」的大學單一培養建制// 051
四、 多元化的「改革可選項」亟待整理// 052
五、 「建制化」培養涉外型的法律人才// 054

第三章 法律家一流的卓越勝任力結構// 055
第一節 法律職業教育何以轉向勝任力目標// 057
一、 現代職業角色認知的偏頗// 057
二、 什麼是「勝任力結構」// 059
三、 勝任力結構轉向的優越性// 060
第二節 法律職業的九項勝任力特征// 062
一、 個人效能(personal effectiveness)// 063
二、 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 064
三、 過程執行(working with process)// 065
四、 人際影響(interpersonal influence)// 068
第三節 法律職業適才適性者的勝任力甄選// 069
一、 勝任力特征的區別對待及意義// 069
二、 甄選的依據:績效結論與更多勝任力的復合// 070
三、 更多勝任力的甄選方法// 072
第四節 勝任力結構形成的基本路徑// 073
一、 借入「動機獲得理論」// 073
二、 跨越倫理的一般性// 075
三、 問題假設的方法// 076
四、 更多的法學經典閱讀// 078
五、 並非「例證」或「虛擬」的判例研討// 082
六、 模擬事務所及其慎用// 083
七、 狹義地使用診所教育// 084

第四章 法律家培養與法律職業准入制度的耦合// 089
第一節 法律職業准入的模式比較及甄別// 091
一、 法律職業准入的模式// 091
二、 決策的機會成本在哪里// 093
三、 資源優化配置的因應之道// 094
第二節 法律職業教育考核的實效化// 097
一、 從「關卡」到「過程」的轉變// 097
二、 法學院勝任力考核的機會成本// 098
三、 甄選的提前和「大學考試」的權重設計// 099
四、 避免一些錯誤的傾向// 100
第三節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兩段化」與勝任力的階段培養// 101
一、 資格考試的弊端及法學教育的必要回應// 101
二、 推行資格考試「兩段化」的機會成本// 103
三、 兩次資格考試的差別性定位// 104
第四節 兩段式資格考試中的研修教育// 106
一、 法律家一元化的「破局」// 106
二、 配套「短期特色研修」與機會成本的削減// 107
三、 研修的方式和機構的配置// 107

第五章 法律家培養與一流綜合性大學的基石// 111
第一節 「院系林立」格局的瓶頸及體制突破// 112
一、 一流文科標准:問題導向、定量傾斜與國際評估// 113
二、 學科建設改造:「復合」與「專精」的平衡// 116
三、 過程結構優化:「專業延后」和「二次選擇」// 119
第二節 中國「通識」的尷尬、冷觀和前行// 121
一、 法律家的卓越與多元、純粹的通識教育// 121
二、 法科生們遭遇的「通識」之憂// 122
三、 通識對法學教育專業化的「局部修正」// 124
第三節 拔尖法科人才的跨越式培養// 127
一、 拔尖文科生源的甄選機制// 128
二、 非同一般的人文素養基礎的煉成// 130
三、 比較視域的更深層、多元和體制性介入// 132
四、 貫通機制下的連續專精化訓練// 133

第六章 「三三制」:法學教育改革模式的可選項// 137
第一節 法律職業教育改革的基本模式// 138
一、 施行高級法律職業教育的可選項// 138
二、 以推行「貫通本碩」為切入點// 139
三、 以「三三制」作為改革實施方案// 141
四、 職業主義改革的精英打造目標// 141
第二節 職業主義導向改革的關鍵內容// 142
一、 通過遴選程序保證優質生源// 142
二、 按照職業主義標准調整課程設置// 143
三、 改良傳統的教學方法和過程// 145
四、 配備適才師資和職業主義教材// 146
第三節 改革課程的設計及生源的遴選// 147
一、 課程規划設計的九個原則// 147
二、 進階式的基本課程設計方案// 149
三、 法律職業適才適性者的遴選框架// 150
四、 生源的選拔機制// 151
第四節 改革方案的普適性修正和擴展// 152
一、 重拾法律人的「士」的精神// 152
二、 逐步放大課程改革計划的「韌性」// 154
三、 漸次開設較為成熟的新型課程// 156
四、 增列新的企業法務方向培養目標// 157

第七章 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的藍圖和路線// 159
第一節 法科院校走向國際化的類型及格局// 162
一、 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的兩大方向// 162
二、 法科院校國際化辦學的四種類型// 163
三、 正在變化的國際化法律人才需求// 167
四、 國際化法科辦學的錯位及協同// 169
第二節 法科院校國際化觀測及挑戰之應對// 173
一、 國際化辦學評估的維度和精度// 173
二、 扭轉國內法科領域的「留學赤字」// 179
三、 國內法律服務市場放開后的磨礪// 182
第三節 法科院校國際化辦學的技術面改革// 185
一、 國際性法科師資的引智和分工// 185
二、 涉外法科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 188
三、 留華法科優質學位的建制化方案// 191

附錄一 職業主義導向的法律專題特別講義范例// 195
附錄二 職業主義導向的真實案例深度研討范例//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