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1,87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
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

作者: 葛兆光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14-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8.00
市场价格: RM73.35
本店售价: RM65.2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 精)》的作者是葛兆光。李朝朝鮮的燕行文獻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軼聞和失落的歷史,其中不少是在中國史料中難得看到的。

《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精)》作者在閱讀這些史料的過程中,受到極大的震撼,因為在燕行文獻中,「中國」對於李朝朝鮮,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異國」,「大清」對於朝鮮文人,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游覽勝地。「中國」對於他們來說,既是一個曾經是文明來源的天朝上國,又已經「華夷變態 」,充滿「膻腥胡臭」的地方。他們在復雜心態下,近距離觀看中國,記錄下他們感到不尋常的種種現象,又在想象異域悲情的情感驅使下,李代桃僵地為大明王朝招魂,處處搜尋大清帝國的種種怪現狀。這似乎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近世東亞以及中國,重看東亞與中國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亞洲與中國、民族與認同、族群與疆域等等問題。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文獻概說:
關於朝鮮、日本文獻中的近世中國史料
引子:攬鏡自鑒
一 發現「東亞漢文文獻」:驚異的豐富
二 異域之眼:朝鮮、日本史料的價值
三 跳出中國:為的是反觀中國
四 有待整理的資料庫:以《燕行錄全集》為例
五 以鄰為鏡:不僅僅可以正衣冠
第二章 時代背景:
十七世紀中葉后朝鮮對中國的觀察與想象
引子:從「朝天」到「燕行」
一 從萬歷皇帝說起:朝鮮人對大明帝國的認同
二 鳩占鵲巢?朝鮮人對大清的鄙夷與偏見
三 誰是中華?朝鮮使者對清帝國的觀感
四 斯文之厄:朝鮮人眼中的清代學術
五 旁觀者清:朝鮮使者對清帝國華夏文化墮落的冷眼觀察
六 「明朝后無中國」:十七世紀以后東亞還有認同嗎?
第三章 去國懷鄉:
鴨綠江邊的感懷
引子:鴨綠江邊
一 離鄉之前:在義州的縱情歡娛
二 心懷故國?對異國之行的忐忑不安
三 省卻麻煩:離境前的自行抄檢
四 離鄉悲情:不知何者是山,何者是水
第四章 吳三桂非姜伯約:
從清朝初年朝鮮人對吳三桂的評價說起
引子:山海關邊勾起歷史記憶
一 「中華亂賊」:乍逢巨變之初的評價
二 蠢蠢欲動:朝鮮君臣在三藩之亂中的復雜心情
三 按兵不動:等待的結果
四 遼東見聞:尋訪散在關外的吳三桂舊部
五 「閑坐說玄宗」:朝鮮使者聽吳三桂舊部說天寶遺事
尾聲:蓋棺論定身后事
第五章 想象異域悲情:
朝鮮使臣關於季文蘭的兩百年遐想
引子:江南女子季文蘭的題詩
一 想象中總是以夷亂華的離散悲劇
二 季文蘭題詩故事:成為典故與象征
三 憑想象改塑歷史
四 悲劇如何演成正劇?
五 同情之淚何以變成了斥責之聲?
尾聲:依舊東風榛子店,令人痛哭季文蘭
第六章 明燭無端為誰燒:
清代朝鮮朝貢使眼中的薊州安、楊廟
引子:遺跡、記憶、想象
一 薊州城外翠屏山
二 入祠無客不傷心?
三 或是夷狄舊時風?
四 「中國人憤而未泯,故有此說」?
尾聲:「寰中是誰家天下」?
第七章 大明衣冠今何在?
引子:不意猶見前朝衣冠
一 舊日衣冠:無意中開啟的歷史記憶之門
二 仍舊前朝服色:惟有遺民乎?
三 戲台:「演戲之人皆着古衣冠」
四 外國使節的冠服:化外的豁免
五 漢族婦女服飾:邊緣的模糊
尾聲:「遵時」的一般民眾
第八章 堂子或祀鄧將軍?
正月初一所見之大清宮廷秘事
引子:正月初一凌晨的北京皇城
一 年初行事:堂子祭天的來由
二 朝鮮人的想象:鄧將軍或劉提督
三 當歷史成為記憶,當記憶成為想象
第九章 不意於胡京復見漢威儀:
朝鮮使者對北京演戲的觀察與想象
引子:清代中葉北京城里的戲曲演出
一 燕京戲壇:宮廷、村鎮與城市茶園的演劇
二 茶園的價碼、角色和其他
三 維護皇權的教化,還是保留漢族的記憶?
尾聲:曲終人不散
第十章 鄰居家里的陌生人:
清中葉的朝鮮面對西洋
引子:嘉慶六年的一份報告
一 乍逢異邦:誠是一種別般人物
二 隔岸觀火:在北京看西洋景
三 好奇與好感:漸漸消失的友情
四 真正接觸:卻釀成巨變
尾聲:嫌隙終生仇恨
附錄1 朝貢、禮儀與衣冠
—從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國王熱河祝壽及請改易服色說起
引子:在承德的文化比賽
一 朝鮮燕行使者的詫異
二 安南國王來朝:乾隆五十五年的故事
三 黎阮嬗代:兩個安南國王的恩榮殊異
四 在承德:萬壽節慶典上的安南使團
五 冕旒衣冠:政治承認與文化認同
結語:天朝周邊未必臣服
附錄2 十九世紀初葉面對西洋宗教的朝鮮、日本與中國
—以「黃嗣永帛書」為中心
引子:藏在羅馬的一份帛書
一 從漠視到驚慌:辛酉教難前后的李朝朝鮮
二 禁教之后的平靜與潛流:日本思想世界的背后
三 從不屑到震怒:大清帝國嘉慶帝的反應
結語:重新審視在鎖國與開國之間的東亞三國
附錄3 借鄰居的眼睛重新打量東亞與中國
—有關中國大陸朝鮮燕行文獻研究的評述與思考
引子:從學術史說起
一 在百年現代學術史的脈絡中看朝鮮日本文獻的意義
二 近二十年來的變化:在中國認識朝鮮燕行文獻
三 三個方面:朝鮮燕行文獻研究的初步進展
四 知不足而后有得:問題何在?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