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法律人類學的困境——格盧克曼與博安南之爭
法律人類學的困境——格盧克曼與博安南之爭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法律人類學的困境——格盧克曼與博安南之爭

作者: 王偉臣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02148
出版日期: 2013-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92.00
市场价格: RM34.52
本店售价: RM30.7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1955年,英國人類學家格盧克曼在他的首部法律民族志中認為,非洲本土習慣法與西方法律相比共性大於差異。但是美國人類學家博安南卻提出相反觀點,認為非洲習慣法與英美法相比存在着較大差異。所以他強調要從當地人的視角來理解當地人的法律,主張放棄英美法律范疇,大量使用當地人自用的術語。因而雙方為此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激烈爭論。

雙方爭論的內容主要包括:不同地域和民族是否具有相同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觀念?能否使用西方的法律范疇比如概念、原則、體系、法學理論來描述和分析非西方的法律制度?能否對不同的法律制度進行比較?使用何種語言進行比較?使用西方法律范疇進行研究,能否體現出當地法律的特殊性?這些問題正是法律人類學一個世紀以來不斷面對、至今仍未解決的困境之所在。

王偉臣,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與他人合着有《法律移植論》、《探尋法律成長的足跡》兩部,在《貴州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三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級課題兩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史、比較法。


目錄

導論
一、書名釋義
二、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章為何爭論
第一節為何出現於英美
一、作為「他者」的殖民地
二、殖民巨頭的資助
三、殖民統治的需要與田野調查
第二節為何是20世紀50年代
一、重要作品的簡要回顧
二、20世紀50年代的知識背景
第三節為何是格盧克曼和博安南
一、博安南為何要反思
二、博安南為何批評格盧克曼
三、爭論的開始:蓄謀、意外還是倉促
第二章爭論什麼
第一節解讀方法與順序
一、解讀方法
二、解讀順序
第二節法律民族志
一、格盧克曼:《司法程序》(1955年)
二、博安南:《正義審判》(1957年)
第三節針對性著述
一、博安南:「人類學的理論」(1959年)
二、格盧克曼:「巴羅策法學的專業詞匯」(1959年)
三、格盧克曼:「非洲法學」(1961年)
四、格盧克曼:「非洲自然正義」(1964年)
五、格盧克曼:《巴羅策的法學觀念》(1965年)
六、格盧克曼:「分散社會法律中的理性與責任」(1965年)
七、格盧克曼:《部落社會的政治、法律和儀式》(1965年)
八、博安南:「法律的不同領域」(1965年)
九、格盧克曼:《司法程序》(第二版,1967年)
十、博安南:「書評:巴羅策的法學觀念」(1967年)
十一、博安南:「法律和法律制度」(1968年)
十二、博安南:《正義審判》(第二版,1968年)
第四節奧地利會議
一、格盧克曼:「部落法比較研究中的概念」(1969年)
二、博安南:「法律人類學的民族志與比較」(1969年)
第五節再版與反思
一、格盧克曼:《巴羅策的法學觀念》(第二版,1972年)
二、格盧克曼:《司法程序》(第三版,1973年)
三、博安南:「關於《正義與審判》出版以來的一些思考」(1980年)
四、博安南:《正義審判》(第三版,1989年)
第三章為何結束
第一節結束的時間和標志
一、結束的時間:1969年
二、結束的標志:過程論轉向
第二節陷入僵局與范武轉移
一、陷入僵局
二、范式轉移
第三節「法學家派」和「非法學家派」
一、問題緣起
二、追根溯源
三、何為學派
第四章什麼困境
第一節認識論困境
一、怎樣理解他者的法律
二、定位:認識論之回顧
三、對比:宗教人類學引發的合理性之爭
第二節方法論困境
一、怎樣表達他者的法律
二、定位:方法論之梳理
三、對比:經濟人類學的實質與形式之爭
第三節學科身份困境
一、交叉還是分支
二、定位:人類學與法學之關系
三、對比:荷蘭的法律人類學
第五章本體論的反思與困境
一、打破西方法律的高等性
二、人類學促成的反思
三、永遠無法擺脫自我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