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審物:18世紀之前歐洲對中華諸物的描述與想象
審物:18世紀之前歐洲對中華諸物的描述與想象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審物:18世紀之前歐洲對中華諸物的描述與想象

作者: 潘天波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88.00
市场价格: RM105.71
本店售价: RM94.08
促销价: RM88.80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全球交往體系下,從13世紀旅行家馬可·波羅到17世紀傳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寫”與“物的想像”已然成為他們建構良好“中國形象”的重要途徑。然而到了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後,良好的“中國形象”在歐洲人心目中轟然倒塌。
 
本著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來華傳教士馬可•波羅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1299年)和門多薩撰寫的《中華大帝國史》(1585年)以及“啟蒙運動”時期(17—18世紀)利瑪竇、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別撰寫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1615年)、《中華帝國》(1642年)、《中國新志》(1688年)、《中華帝國全志》(1735年)為案例,較為詳實地描述了歐洲近代兩大思想解放運動時期來華傳教士在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下對中華工匠文化的另樣回應,確證了中華諸物對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的深遠影響,顯示了中華諸物在歐洲世界崛起中的作用,並進一步闡釋了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工匠文明之獨特價值。


作者介紹


目錄

潘天波:
·藝術史博士
·中國藝術文化史學者
·江蘇師範大學工匠與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
·央視百家講壇《好物有匠心》主講人
·年榜“中版好書”“鳳凰好書”和月榜“中國好書”作者
·江蘇南京社會科學普及公益導師
·江蘇南京長江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