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逆覺體證”與“理一分殊”:論現代新儒學之內在發展
“逆覺體證”與“理一分殊”:論現代新儒學之內在發展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逆覺體證”與“理一分殊”:論現代新儒學之內在發展

作者: 張子立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 2023-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48.00
市场价格: RM116.49
本店售价: RM103.6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全書先是從牟宗三與劉述先這兩位現代新儒學代表人物之對比中,剖析其繼承關係與理論同異;繼而從中汲取資源,提出理一分殊的哲學解釋架構,探討現代新儒學未來的可能發展取向。所涉及的理論議題,除了儒學內部問題,如牟宗三與勞思光對“道德的形上學”之不同評語與定位,如何從朱子與陸王論爭中“去兩短、合兩長”,內聖外王之相互關係,對儒家“遊魂”處境之評語,以及當代新儒家“良知的傲慢”之批評;也涉及西方哲學熱烈爭論的主題,如道德與知識之關係,普遍人性之論辯,乃至伽達默爾與哈貝馬斯之間歷史性與普遍性、經驗與先驗等哲學視角之差異。


作者介紹

張子立

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研究員。曾任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哲學系訪問學人。研究領域為宋明儒學、現代新儒學與倫理學,特別是從與西方倫理學的比較研究,以及當前社會的具體情境中,探討如何進行儒家的現代詮釋。代表著作有《儒學之現代解讀:詮釋,對比與開展》。


目錄

推薦序 / 劉述先 1
自 序 5

導 論 現代新儒學之內在發展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 2
第二節 “逆覺體證”釋義 6
第三節 理一分殊新釋 12
第四節 “逆覺體證”到“理一分殊新釋” 22
第五節 議題重探:兼論理一分殊作為哲學解釋架構 31

第一部分 現代新儒學之日用常行化
第一章 “道德的形上學”到“理一分殊新釋” 37
第一節 “道德的形上學”論爭 37
第二節 相關問題析論 40
第三節 “道德的形上學”兩種創生形態:“本體宇宙論的創生”與“實現物自身的創生” 59
第四節 天人關係之界定:“同於”無限 68
第五節 天人關係再界定:同異並存 74
第二章 道德實踐之定位:“理一”到“分殊” 82
第一節“良知的傲慢”問題 82
第二節 理路融貫與證立問題 93
第三節 道德實踐亦為坎陷之“分殊” 97
第三章 儒學本質之界定:“聖賢工夫”到“基本操守” 101
第一節 儒學本質與新儒學之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 102
第二節 “知”與“行”分離問題 108
第三節 儒家不同面向之分析 111
第四節 道德實踐大門之敞開:理想境界到基本操守 114
第五節 重新界定儒學本質 118

第二部分 廣義道德實踐之發揮
第四章 內聖外王新詮:“曲通”到“廣義的道德實踐” 127
第一節 內聖外王的概念詮釋 127
第二節 “內聖外王”與牟宗三的開出說 128
第三節 理一而分殊:廣義道德實踐之外王 146
第五章 “尊德性”到“先後天工夫並重”:論朱子格物致知 154
第一節 牟宗三對朱子的定位 154
第二節 道德實踐與知識 156
第三節 劉述先對朱子的評價 164
第六章 普遍人性析論:“實踐的印證”到“共識的印證” 174
第一節 “仁”之為普遍人性 174
第二節 普遍人性之界定:以康得與舍勒為例 175
第三節 “實踐的印證”:牟宗三論普遍人性之內涵 183
第四節 “共識的印證”:全球倫理與理一分殊新釋 194
第五節 儒家證立普遍人性之進路 204

第三部分 理一分殊哲學解釋架構與議題重探
第七章 “理一分殊”作為哲學解釋架構 211
第一節 天人關係再定位:“同于”“同異並存”到“通於” 211
第二節 儒學重歸日用常行 216
第三節 “理一分殊”哲學解釋架構 221
第八章 “去兩短、合兩長”:聚焦道德與知識之辯證關係 226
第一節 朱子與陸王:從道德與知識之辯證關係來看 226
第二節 道德判斷與知識 228
第三節 由道德判斷與知識之關係論“逆覺體證” 235
第四節 由道德判斷與知識之關係論“格致工夫” 248
第五節 如何“去兩短、合兩長”? 254
第六節 結語:從道德與知識對列辯證關係論“去兩短、合兩長” 260
第九章 內聖與外王之兩行 263
第一節 內聖與外王關係之定位 263
第二節 檢視內聖開外王的三種解釋:以余英時為例 265
第三節 “社會公義”開出“心性修養”? 275
第四節 “教化”與“限權”兩難因應之道 279
第五節 “公私領域基本道德素養如何可能”與“良序社會” 284
第六節 內聖外王之雙向互動 289

結 論 現代新儒學之哲學取向:調和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第三種進路 292
第一節 逆覺體證與理一分殊 292
第二節 有限性與無限性之往來 297
第三節 有限性與無限性平衡之道:從理一分殊哲學解釋架構來看 303
參考書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