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音.CD > 蕭士塔高維契: 第九號交響曲 &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黑膠) / 勞賓 (小號) / 布朗夫曼 (鋼琴) / 楊頌斯 (指揮)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限台灣)
蕭士塔高維契: 第九號交響曲 &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黑膠) / 勞賓 (小號) / 布朗夫曼 (鋼琴) / 楊頌斯 (指揮)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限台灣)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蕭士塔高維契: 第九號交響曲 &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黑膠) / 勞賓 (小號) / 布朗夫曼 (鋼琴) / 楊頌斯 (指揮)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限台灣)

作者:
出版社: BR Klassik
ISBN:
出版日期: 2022-10-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299.00
市场价格: RM251.49
本店售价: RM223.83
促销价: RM211.2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勞賓(小號)
勞賓九歲時從父親那裡接受了他的第一堂小號課程。他在獨奏組和團體組的“青年音樂家”中獲得了三項全國冠軍。1974年,他在“布拉格協奏曲”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從 1971 年到 1976 年,他是國家青年管弦樂團的成員,也是弗萊堡/布賴斯高音樂學院的一名年輕學生,在那裡他接受了 Robert Bodenröder 教授的小號課程。 1976 年 9 月,他在 NDR 交響樂團擔任第三小號手,兩年後被任命為首席小號手。
1992 年,在成為會員 16 年後,他獲得了斯圖加特音樂學院的教授職位。自 1995 年 1 月起,他一直擔任洛林·馬澤爾指揮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永久替補,自 2003 年 10 月起與馬里斯·楊松斯合作。1996年10月,他被任命為慕尼黑音樂學院教授。 2003 年,他擔任慕尼黑國際 ARD 比賽的評委。

布朗夫曼(鋼琴)
布朗夫曼出生於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塔什幹,15歲移民以色列。Bronfman 的老師是Rudolf Firkušný、Leon Fleisher和Rudolf Serkin。他於 1975 年與Zubin Mehta和蒙特利爾交響樂團一起在國際上首次亮相。他於 1989 年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次亮相,並於 1991 年與艾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進行了一系列獨奏會。1997年,他與Esa-Pekka Salonen和洛杉磯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三首巴托克鋼琴協奏曲,並於 1997年獲得格萊美獎。布朗夫曼還致力於室內樂,並與許多室內樂團和樂器演奏家合作過。1999 年,他出現在迪斯尼的幻想曲 2000中,在短片中介紹了“堅定的錫兵”片段。他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契的F 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是該樂段使用的音樂。2006年3月,布朗夫曼與Mstislav Rostropovich指揮的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布朗夫曼還與密爾沃基交響樂團和奧蘭多愛樂樂團一起演出了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他近年的演出包括和巴黎管弦樂團和新加坡交響樂團合作、巴吞魯日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和BBC交響樂團等世界頂尖交響樂團的世界巡演。

楊頌斯(指揮)
楊頌斯在裡加學習拉小提琴,並於 1957 年進入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師從拉比諾維奇指揮,以及鋼琴和小提琴。他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前首次公開指揮,然後於 1969 年至 1972 年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 Hans Swarowsky。1969 年和 1970 年在薩爾茨堡擔任 Herbert von Karajan 的助手,楊松斯於 1971 年在國際馮卡拉揚基金會指揮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並於同年被任命為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副指揮,與樂團傑出的首席指揮葉夫根尼·姆拉文斯基合作。1979 年,楊松斯被任命為他的第一任首席指揮,負責奧斯陸愛樂樂團,他大大提高了樂團的標準。與這個樂團合作,他錄製了許多唱片,包括備受讚譽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循環,並在歐洲(包括在薩爾茨堡音樂節和倫敦海濱長廊音樂會上亮相)和遠東地區進行了廣泛的巡迴演出,這兩項活動極大地提升了指揮家的聲譽和管弦樂隊。他於 1985 年成為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副首席指揮,並一直擔任該職位至 1999 年。除了在蘇聯和挪威工作外,楊松斯在此期間還活躍於英國,指揮 BBC 威爾士國家交響樂團經常和倫敦愛樂樂團,從 1992 年到 1997 年,他擔任首席客座指揮。與大多數具有楊松斯水準的指揮家一樣,這些永久職位所涉及的工作與大多數主要歐美管弦樂團的客座演出相結合,例如紐約柏林愛樂樂團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和維也納愛樂樂團。1995 年,他成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指揮教授。1997 年,他接替洛林·馬澤爾成為匹茲堡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在這裡,他也極大地提高了樂團的水平,儘管樂團不得不在國內努力提高觀眾水平,但這一成就在其眾多的國外巡演中得到了認可。他接受了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任命,從 2003 年秋季起再次接替馬澤爾,並於 2004 年秋季起擔任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在風格上,楊松斯的指揮是紀律和靈感的有力結合。在他最好的情況下,他有能力用極少數其他指揮家達到的一系列色彩和音色來投資樂譜。他對管弦樂手的要求極高,既不專橫,也不霸道,並嘗試了許多不同的詮釋方法。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949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於首任指揮約夫姆(Eugene Bochum)帶領之下,藉由密集的巡迴演出,樂團聲望持續地傳揚增長。其歷任指揮皆為國際間知名指揮大師,楊頌斯自2003年擔任指揮至今,將樂團推至世界頂級樂團行列,以極致細膩的音樂詮釋與精確的演奏技巧,為樂團歷史開創全新的一頁。更是是英國《留聲機》雜誌評鑑世界十大交響樂團之一,亦是古典樂迷一生必聽的經典天團,同時也是美國《葛萊美獎》與德國《唱片評論》常勝軍。

LP曲目:

Side A
C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品35
Side B
降E大調第九號交響曲,作品70

總時間:45分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