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2,68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疑難病證思辨錄
疑難病證思辨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疑難病證思辨錄

作者: 柯雪帆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34.00
市场价格: RM42.07
本店售价: RM37.4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是對章回體醫案小說《疑難病證思辨錄》的修訂、增補,由病休后70余歲的作者親筆撰寫。在原書30回基礎上,增加了20回。書中精心挑選的病例,在臨床上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讀者在饒有興趣閱讀小說的過程中,輕松、自然地就可了解中醫面對疑難病證時的四診經驗、病機認識、辨證方法、治療思路、組方遣藥體會,乃至對服用西藥后原病狀被掩蓋或出現副反應時的中醫分析。限於小說體裁,原書中有一些中醫藥方面的重要內容言而未盡,故作者在本版新增了30篇評釋文章,圍繞小說中涉及的問題,分專題作了闡述,精彩紛呈,提出了不少既出自中醫又源於當今臨床的新見解、新方法、新經驗,充分反映了新中國培養的首屆中醫院校畢業生在幾十年教學、臨床、科研中嚴謹治學、辛勤探索、理性思考的成果。

柯雪帆,17歲從師學醫,后考入上海中醫學院,是該院首屆畢業生。


目錄

上篇醫案小說
第1回 老海員急病多反復 鍾醫生妙用傷寒方
第2回 赴急診鍾老下決心 治心衰中西醫結合
第3回 陳某臨垂危而獲救 鍾老融古今於一堂
第4回 論辨病巧斷蛔蟲症 用土方消散大腸癰
第5回 辨主次鍾老抓重點 論標本《素問》有明文
第6回 論病情集各家所長 治濕熱得守方之效
第7回 選藥務須精當慎重 治痿何必獨取陽明
第8回 評五行宜一分為二 論心火有物質可求
第9回 審病情分虛實動靜 論針麻辨寒熱陰陽
第10回 論虛火虛中豈無實 辨異病異中卻有同
第11回 陰得陽升泉源不竭 病與證合法度宣明
第12回 外病求內在之根源 中醫用x線以辨證
第13回 治腹痛用甘緩辛散 論眩暈主痰火風虛
第14回 知常達變辨證嚴密 酌古論今施治精詳
第15回 論肝腎知眩暈之本 辨虛實明勞損之變
第16回 虛勞證治有三要點 陰陽虛實與五臟連
第17回 藥貴精專豈可亂投 方雖有名還須足量
第18回 痙攣症將虛實細辨 舞蹈病按風痰論治
第19回 瀉心證辨寒熱多少 胃反病宜攻補兼施
第20回 五臟六腑皆分寒熱 選方用藥明辨陰陽
第21回 處方乃醫理之體現 X線是望診之延長
第22回 辨症情實中有虛象 用黃芪扶正以達邪
第23回 議劑型分大小緩急 論藥量有輕重懸殊
第24回 陰陽亂而盛夏無汗 溫涼並仍處方有法
第25回 沉痾痼疾難治難愈 古方新用相反相成
第26回 治冠心辨胸悶胸痛 用經方分通陽降逆
第27回 制丸劑分緩和峻急 識溫病辨伏氣新感
第28回 欲墮胎丈夫思路窄 益氣血母女兩平安
第29回 論標本辨輕重緩急 治脾腎分長幼淺深
第30回 肺脾腎司氣機升降 中西醫論眩暈機理
第31回 通經絡治頸性眩暈 涼肝血醫蕁麻頑證
第32回 制丸藥治心動過速 用散劑療骨質增生
第33回 鍾老醫師綜合調治 女大學生如期復學
第34回 老中醫偏遇新問題 錯雜證勉用大復方
第35回 合多方而配伍有序治 少見之心律失常
第36回 兩方相似細別溫涼 四病有異皆用棗仁
第37回 心神無主誘生諸病 藥物有情能療苛疾
第38回 經驗方應積累經驗 頭痛病使醫生頭痛
第39回 慢性頭痛重症心衰 調理救急皆用經方
第40回 化痰飲溫涼有差異 治心衰補瀉大不同
第41回 補法乃治病之一法 膏方是精煉之藥方
第42回 治高熱大膽用補藥 遇頑症精心選古方
第43回 辨暑病分陽明少陰 用古方調寒熱溫涼
第44回 解熱藥溫涼皆有效 發熱論中西各逞才
第45回 少見病仍按辨證治 起搏器難倒老中醫
第46回 求創新應掌握傳統 解疑難憑中西結合
第47回 治中風慎選化瘀藥 降血壓重用活血劑
第48回 升陽氣並非升血壓 用大黃在於瀉痰火
第49回 心絞痛辨因人之異 疑難病求可治之方
第50回 遇急診崗村風急夜 采草藥浮溪迎朝陽

下篇 評 釋
評釋第1 麻黃湯發汗解熱古今談
評釋第2 心力衰竭辨證論治縱橫談之一——基本概念
評釋第3 心力衰竭辨證論治縱橫談之一——辨證內容
評釋第4 心力衰竭辨證論治縱橫談之三——治法方藥
評釋第5 承氣湯類方攻下的古典與新探
評釋第6 淺論中醫治則中的正治反治標本緩急
評釋第7 「水濕痰飲」究屬何物?
評釋第8 「藥對」舉要
評釋第9 李東垣脾胃內傷學說小議
評釋第10 宣發、肅降面面觀
評釋第11 脈診趣話
評釋第12 風病證治的比較分析
評釋第13 中醫臨床辨證施治的幾種思維方法
評釋第14 仲景方配伍規律新探索(一)——相輔相成
評釋第15 仲景方配伍規律新探索(二)——相反相成
評釋第16 仲景方配伍規律新探索(三)——平調協和與綜合配伍
評釋第17 腹診小議
評釋第18 經典辨證在本書中的應用
評釋第l9 臟腑辨證在本書中的應用
評釋第20 中西醫結合辨證及其它辨證在本書中的應用
評釋第21 張仲景臨床辨證的具體方法
評釋第22 大黃淺議
評釋第23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神經精神性病證的辨證論治(一)
評釋第24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神經精神性病證的辨證論治(二)
評釋第25 小柴胡湯散論
評釋第26 臨床辨證施治中容易混淆的幾個中西醫學概念
評釋第27 淺論外感病治療中的截斷法
評釋第28 認識中藥的途徑:古籍、臨床與藥理相結合
評釋第29 從仲景脈學看中醫脈診的意義
評釋第30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各個脈象的診斷意義的分析
附1《疑難病證思辨錄》自序
附2《疑難病證思辨錄》跋
附3《醫林掇英》序
附4《醫林掇英》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