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1,77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信息化與中國法院變遷
信息化與中國法院變遷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信息化與中國法院變遷

作者: 葉燕傑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中國法院司法資訊化歷史變遷以及資訊化如何影響、塑造中國法院的一部專著。本書依託大量的一手素材,系統地梳理了司法資訊化發展變遷的四個歷史階段,分析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建設重點與基本特徵,總結了中國司法資訊化的總體特徵。

本書從六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司法資訊化變遷的內在動力,總結了司法資訊化應用與變遷的內在邏輯,對智慧法院建設展開了理論反思,對智慧法院的實踐運作進行了實證考察,梳理了智慧法院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實踐難題,並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後,本書從理論層面分析了資訊化對中國司法的影響,包括宏觀與微觀、抽象與具象。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探討了司法資訊化與司法改革之間的內在關係,回答了中國法院的司法資訊化將去向何處的問題。


作者介紹

葉燕杰
 
1990年6月出生,重慶石柱人,西南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數位法學。曾在《人大法律評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地方立法研究》等CSSCI來源刊物(擴展版)發表多篇論文,出版專著一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重慶市社科聯博士啟動專案等多項省部級課題,曾榮獲第七屆陳光中訴訟法獎學金、第十二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徵文優秀獎。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意義
三、概念界定
(一)信息化
(二)法院信息化
(三)“智慧法院”
四、文獻綜述
(一)“法院信息化”相關問題研究
(二)“智慧法院”建設相關問題研究
(三)研究述評
五、研究方法
(一)歷史分析方法
(二)實證研究方法
(三)規範分析方法
六、主要內容

第二章 司法信息化的歷史展開
一、基本裝備建設時期
(一)建設背景
(二)建設展開
(三)建設特點
二、基礎信息網路建設時期
(一)建設背景
(二)建設展開
(三)建設特點
三、“電子政務”建設時期
(一)建設背景
(二)建設展開
(三)建設特點
四、“天平工程”及此之後建設時期
(一)建設背景
(二)建設展開
(三)建設特點
五、小結:司法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特徵
(一)信息化建設內容的階段性
(二)信息化推進模式的變動性
(三)信息化發展理念的漸進性
(四)信息化服務物件的擴展性

第三章 司法信息化推進的內在動力
一、適應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需要
二、應對日益嚴峻的審判執行形勢
(一)人案矛盾問題
(二)審判效率問題
(三)執行難問題
三、強化內部管理及促進對外溝通的迫切需要
(一)法院組織規模的擴大
(二)司法透明度不高
(三)司法不夠便民
四、推進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的內在需要
(一)司法改革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二)司法改革對信息技術的內在需求
五、構建現代型法院的必由之路
六、物質條件的改善
(一)經費保障條件的完善
(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七、小結

第四章 司法信息化推進中的實踐問題
——以智慧法院建設為例
一、智慧法院的建設實踐展開
(一)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定
(二)智慧法院建設的推進機制
二、智慧法院建設的成效與實踐難題
(一)建設成效
(二)實踐難題
三、智慧法院建設實踐難題的成因探析
(一)上下級法院在信息化建設目標上的差異性
(二)外生動力與內在需求之間的張力
(三)業務專業性與技術專業性之間的矛盾
四、小結

第五章 信息化如何塑造中國法院
一、信息化對人民法院信息聯結機制的塑造
(一)司法信息化的歷史展開
(二)信息化帶來的內部溝通機制變革
二、信息化對人民法院辦案體制機制的塑造
(一)信息化提供了多樣化的辦案工具選擇
(二)對辦案效率的影響
(三)對辦案品質的影響
三、信息化對司法管理體制機制的塑造
(一)對管理主體的影響
(二)對管理物件的影響
四、小結:技術融於司法的有效性及其限度
(一)技術融於司法的有效性
(二)技術治理邏輯的有限性

第六章 中國司法信息化的前景展望
一、平衡好司法機關的需求與公眾的期待
(一)司法需求與公眾期待仍存落差
(二)法院需求與公眾期待的平衡
二、明確技術改革和司法改革的內在關係
(一)技術改革不應取代司法改革的作用
(二)司法改革應為技術應用提供更多制度支撐
三、完善司法信息化的推進機制
(一)進一步提升智慧司法產品的實用水準
(二)完善司法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和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