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29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掌故(第十集)
掌故(第十集)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掌故(第十集)

作者: 嚴曉星
出版社: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162882
出版日期: 2023-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68.00
市场价格: RM84.13
本店售价: RM74.8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掌故》從2016年6月推出第一集,至今第十集面世,七年之功,算是稍見規模。本集中有吳夜雨寫清末民初的箋紙畫家王劭農(他在魯迅、鄭振鐸編輯的《北平箋譜》中入選數量僅次於陳師曾、齊白石)一文,借助作者豐富的藏品,我們選擇四幅王氏彩箋,約請劉濤、揚之水、白謙慎、徐俊、陸灝五位揮毫助興,印成“掌故十集紀念箋”附贈讀者。吳夜雨之外,本集的四位新作者是榮鴻曾、蔡玉洗、陸灝、王蔚。史學家楊聯陞以“博雅”著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擅長繪事,曾畫過一張“琴人圖”送給趙如蘭。榮鴻曾通過寫“琴人圖”的繪製與流傳,描繪出另一幅學術薪火相傳的圖景。

蔡玉洗作為“文革”後成長起來的出版人,曾與上世紀八十年代非常紅火的作家高曉聲密切接觸多年,筆下的形象富有時代氣息,真實可信。陸灝是一等一的愛書家,書架上的簽名本幾乎本本都有故事,讀來如同置身馳譽書林的海上聽水書屋,目不暇接。五四時期的女作家廬隱,因為與初戀未婚夫解除婚約“人生走入另一條軌道”,經過王蔚的追尋,未婚夫的真實姓名與人生以及廬隱何以會“儘量模糊前未婚夫的身份”,時隔八九十年,仍然找到了答案。

本集還收錄譚苦盦的《孟森之死》與樊愉的《我的母親龐左玉》。前者考察一代史學名家的死因,重在追索真相,反思執念;後者既是屬於作者自己的私人記憶,也是屬於現代藝術史的群體記憶,而幼年的作者跟隨母親走入陳小翠舊居時所目睹的驚人一幕,更應融入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


作者介紹

嚴曉星
 
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查阜西與張充和》、《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目錄

1.孟森之死 / 譚苦盦
孟森憂國與患病的前後順序乃至因果關係,在相關敘述中,並不十分明確,究竟憂國在前繼而導致患病在後,抑或本身已有病兆,逢此浩劫,因而加劇,今已無從論斷。但因當時處於特殊歷史時期,即使孟森死於胃癌,“對於孟森的去世,日本侵略者是絕對脫不了干係的”,敘述者乃至研究者“各取所需”可也。

43.第四次遇見劉世珩 / 胡文輝
劉世珩大約沒有特意突出自己的遺老身份,也沒有特意突出自己的學人身份,他不但將自己的政見隱藏在文化面具的背後,也將自己的學問隱藏在刻書家面具的背後。最終,他活成了我們後人眼中的樣子,一個隻知汲汲於古典文獻的人。

64.周肇祥退穀得失記 / 宋希於
陳慎言又為櫻桃溝留下了生動的記述。他熟知櫻桃溝舊貌,當年才能寫得出影射其地的小說,多年後才能看出營建的失去原貌。他感慨舊日主人已歸黃土,顯然與周肇祥相熟,並無不敬,倒有慨歎。

80.簽名本瑣憶 / 陸 灝
我們碰到陸谷孫先生,就“嘲諷”他是中國英文第二好的,第一好的當然就是給他批改譯稿的那位女編輯。陸先生後來大概找到改稿看了,悄悄問我,有沒有辦法請出版社改回去。

99.楊聯陞·趙如蘭·“琴人圖” / 榮鴻曾
我私下問Canta,能否給我楊聯陞的《停琴聽松圖》作紀念?她答應了。現在這張“琴人圖”懸掛在我家已快十年,我每天都望上幾眼,追思趙如蘭教授,也遐念我們的三代師生情緣。

118.陸丹林二三事 / 黃大德
這是陸丹林以第三人稱對蕭女士戀情的唯一的敘述。不過,他在文中對鄭午昌題跋中的一些關鍵字句作了些刪改。由此可見,他並不希望人們知道他與心丹的關係,只把這段情深深地埋在自己心底。

135.從顧澹明到陳仁濤、張大千——書信裡的域外販畫故事 / 許禮平
翁萬戈和王季遷請律師處理,結果他們都沒事,但是陳仁濤有八十多件書畫,運入美國時沒有報關,被沒收了。這原屬於陳仁濤的八十多件古書畫,沒收二十年後美國政府撥歸某自然科學博物館,古書畫對這個館沒有用,八十年代再轉交弗利爾博物館收藏。是傅申經手整理的。

157.我的母親龐左玉 / 樊 愉
父親帶著我跟隨到了中匯大樓,父子倆不知所措地呆站在馬路對面,望著一位位從大門走進的畫師。為了要趕緊送我上學,父親又急忙帶著我離開了。我記得最後一眼看到的是留著白鬍子的豐子愷老先生走進大樓。自從母親離去後,有三十多年我從不願靠近中匯大樓,直到最近這些年開車經過附近,才朝那樓望一眼。

182.憶劉九庵先生 / 白謙慎
和某些鑒定大家不同的是,劉先生不光研究歷史上的大名家、名作,他對很多別人不太留意的、我們稱之為小名頭的書畫家,也都關注,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鑒定路數。

206.不可替代的箋紙畫家王劭農 / 吳夜雨
《北平箋譜》中入選畫作最多的是陳師曾,其次為齊白石,與之鼎足而三的即是王劭農。陳、齊的成就,已載入文化史冊,但王劭農又是何人?畫紅人不紅,是顯而易見的。

218.關於叢碧先生幾頁詩稿的補注 / 趙 珩
這次聚會已經是四十一年前的往事了,當時的參與者如今多已不在。這幾首叢碧先生的打油詩,就留作他年記事珠罷。

237.廬隱的未婚夫“林鴻俊” / 王 蔚
廬隱向劉大傑講述時或有所掩飾,劉大傑行文中也有所保留,將兩位林君合而為一,以至只有作為引子的林君潛浮出水面,真正的主角反而隱身了。

260.姚雪垠的作家氣質和學人品質 / 俞汝捷
有時,姚老會故作神秘,仿佛所談真屬機密,不可外泄,但這正像我對他小說所提意見一樣,本身就是不善於保密的表現。我曾對一些友人說,姚老也有狡猾的時候,但那是李逵式的狡猾,一眼就可看穿的。

280.想起高曉聲 / 蔡玉洗
他不止一次地對我說,如果他不幹文學,當幹部,做生意,搞科研,也一樣能幹得風生水起,照樣活得比別人好。我承認他絕頂聰明,精明能幹,但像他這樣有強大內心自信爆棚的人還是鳳毛麟角。

297.聞見偶錄 / 劉永翔
太炎先生臨歿,以少子托孤于朱公季海。季海為人脫略,未盡厥責。章子後竟因事入獄。湯夫人恚甚,召章氏弟子群集,責朱負師之托,宣言褫其門籍。

303.踞灶觚(三) / 王培軍
魯迅下世,葉公超連作二文,稱美其文章,以為過於徐志摩、胡適。胡適見之,不快,對葉雲:“魯迅生前吐痰都不會吐在你頭上,你為什麼寫那麼長的文章捧他。”

311.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