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檢察關鍵詞:人民檢察制度研究
檢察關鍵詞:人民檢察制度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檢察關鍵詞:人民檢察制度研究

作者: 王海軍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1340356
出版日期: 2023-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檢察制度是一種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訴訟和維護法律實施的司法制度,是人類法律文明演變過程中的重要公共法治產品。人民檢察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在借鑒蘇聯檢察制度上自主組織、自主選擇和自主規範的過程,自主性發展是人民檢察制度建立、改革進程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命題,是人民檢察制度發展的關建和根本,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演變的重要路徑和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成就和重要範疇。

在人民檢察制度自主性發展過程中,“人民檢察”“檢察權”“法律監督”“法律監督機關”“一般監督”概念是其發展的縮影,也是制度層面內容在歷史文化層面的展現。本書回顧了人民檢察史的發展歷程及其創造併發展出諸多制度,以檢察相關概念作為支撐和表達,解析了這些概念在人民檢察制度發展過程中的內涵演變;通過一種概念史的方式對人民檢察制度進行研究,對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內涵的演變進行剖析,從另一種視角對人民檢察制度進行闡釋,凸顯了制度發展軌跡。

司法體制改革一直處在動態衍進之中,人民檢察制度正是在“不變”與“變”的法治建設中逐漸鋪設出自主性發展道路。關鍵檢察概念內涵也是在“不變”與“變”之中演進的,“不變”的是概念內涵的核心要素,是基於概念表現出的制度功能和制度價值,無論制度如何發展,都是始終無法動搖的內容。本書在解析“不變”的同時,提出人民檢察制度中的關鍵概念也要“變”,要用創新、競爭契合社會發展,以適應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變遷。


作者介紹

王海軍
 
法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法律史與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俄羅斯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出版《羅斯法典研究》《近代俄國司法改革史》《蘇維埃政權下的俄羅斯司法》等5部專著,在《Eurasia: statum et legem》《Очерки новейшей камералистики》《學術交流》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俄羅斯聯邦轉型期司法權運行機制研究”。


目錄

第一章 “人民檢察”概念的生成與演進
第一節 人民檢察制度形成前的“檢察”概念
第二節 “人民檢察”概念的出現及內涵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概念的出現
第四節 “人民檢察”概念的新時代發展

第二章 中國“檢察權”的概念內涵
第一節 中國立法中“檢察權”的概念結構
第二節 近代中國“檢察權”概念的建構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檢察權”概念的社會主義內涵
第四節 改革開放後“檢察權”概念的發展與定型
第五節 檢察權在現代中國的功能

第三章 “法律監督”概念的中國流變
第一節 蘇聯“檢察監督”概念的理論基礎及內涵
第二節 從“檢察監督”到“法律監督”的概念轉變
第三節 “法律監督”概念的中國化
第四節 “法律監督”概念的中國自主發展

第四章 “法律監督機關”的概念內涵及演變
第一節 “法律監督機關”概念的生成
第二節 “法律監督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闡釋
第三節 “法律監督機關”概念的初始立法內涵
第四節 “法律監督機關”法定化後其內涵的演進邏輯
第五節 “法律監督機關”法定化內涵演進的內在機理

第五章 跨語際的“一般監督”概念
第一節 蘇聯一般監督制度的運行
第二節 “一般監督”概念的中國演變
第三節 “一般監督”概念在現代中國的意涵

代結語 人民檢察制度的自主性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