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4,50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溫伯格宇宙學
溫伯格宇宙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溫伯格宇宙學

作者: (美)史蒂文·溫伯格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194.00
市场价格: RM214.65
本店售价: RM191.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對現代宇宙學研究里採用的想法和公式進行了詳盡的、富有創造性的又全面的探討。全書分為兩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提供了詳實的材料可供研究生一學期的學習使用。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各同向性和同質的普通宇宙;第二部分專註于從普通宇宙的脫離。作者在書中呈現了詳細的宇宙現象分析計算,而非簡單的陳述通過數值計算獲得的結果。書里給出了諸如重組、微波背景極化、瘦體發生、引力透鏡、結構形成和多場膨脹等主題的詳細描述,而這些主題通常在宇宙學論文中會被簡單處理。本書提供了大量現有研究文獻的參考資料,附錄包括對廣義相對論的簡要介紹,以及在宇宙學演化的計算中使用的光子和中微子的玻爾茲曼方程的詳細推導。



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年5月3日—2021年7月23日),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並獲得過美國科學最高獎——國家科學獎章(1991年)。溫伯格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1950年畢業於紐約布朗克斯理科高中,隨後進入康奈爾大學並於1954年獲得學士學位。之後他前往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攻讀研究生,開始了他的物理研究生涯。一年後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師從山姆·特雷曼(Sam Treiman)教授,並於1957年獲得博士學位。1967年,溫伯格在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教授時提出了電弱統一理論,后成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一部分,並由此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73年,他提出了一個關於標準模型的、不含有希格斯粒子的修改理論,同年成為哈佛大學Eugene Higgins講席教授。1979年,他提出了量子場論重整化的現代觀點,認為所有的量子場論都是有效理論,並且改變了對以往理論的看法(包括他自己在1967年文章中提出的理論),提出合理的量子場論都應該是可重整的。此觀點推動了一系列有效理論的發展,包括量子引力、低能量子色動力學和重夸克有效場論,並且對於當今研究而言,其仍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1982年以來,溫伯格在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擔任Jack S. Josey-Welch Foundation Regents講席教授,以及理論物理研究組主任。

溫伯格一生髮表了300多篇論文,內容涉及基本粒子物理學、宇宙學以及其他物理分支。他的科學著作有《引力和宇宙學:廣義相對論的原理與應用》(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量子場論》(The Quantum Theory of Fields)三卷、《量子力學講義》(Lectures on Quantum Mechanics)、《宇宙學》(Cosmology)、《天體物理學講義》(Lectures on Astrophysics)、《現代物理學基礎》(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s)。他寫的面向大眾讀者的科普書有《最初三分鐘》(The First Three Minutes)、與費曼合著的《基本粒子和物理學定律》(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終極理論之夢》(Dreams of a Final Theory),還有文集《仰望蒼穹:科學反擊文化敵手》(Facing Up: Science and Its Cultural Adversaries)等。他還經常為《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及其他知名期刊撰寫文章。在專業領域之外,他致力於將科學理念與人文精神相結合,還獲得過被譽為“科學詩人”的劉易斯·托馬斯科學寫作獎(1999年)和美國人文主義協會的年度人物(2002年)。


作者介紹

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年5月3日—2021年7月23日),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並獲得過美國科學優選獎——國家科學獎章(1991年)。 溫伯格出生于紐約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1950年畢業於紐約布朗克斯理科高中,隨後進入康奈爾大學並於1954年獲得學士學位。之後他前往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攻讀研究生,開始了他的物理研究生涯。
 
一年後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師從山姆·特雷曼(Sam Treiman)教授,並于1957年獲得博士學位。1967年,溫伯格在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教授時提出了電弱統一理論,後成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一部分,並由此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73年,他提出了一個關於標準模型的、不含有希格斯粒子的修改理論,同年成為哈佛大學Eugene Higgins講席教授。
 
1979年,他提出了量子場論重整化的現代觀點,認為所有的量子場論都是有效理論,並且改變了對以往理論的看法(包括他自己在1967年文章中提出的理論),提出合理的量子場論都應該是可重整的。此觀點推動了一系列有效理論的發展,包括量子引力、低能量子色動力學和重誇克有效場論,並且對於當今研究而言,其仍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1982年以來,溫伯格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擔任Jack S. Josey-Welch Foundation Regents講席教授,以及理論物理研究組主任。
 
溫伯格一生發表了300 多篇論文,內容涉及基本粒子物理學、宇宙學以及其他物理分支。他的科學著作有《引力和宇宙學:廣義相對論的原理與應用》(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量子場論》(The Quantum Theory of Fields)三卷、《量子力學講義》(Lectures on Quantum Mechanics)、《宇宙學》(Cosmology)、《天體物理學講義》(Lectures on Astrophysics)、《現代物理學基礎》(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s)。他寫的面向大眾讀者的科普書有《最初三分鐘》(The First Three Minutes)、與費曼合著的《基本粒子和物理學定律》(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終極理論之夢》(Dreams of a Final Theory),還有文集《仰望蒼穹:科學反擊文化敵手》(Facing Up: Science and Its Cultural Adversaries)等。他還經常為《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及其他知名期刊撰寫文章。在專業領域之外,他致力於將科學理念與人文精神相結合,還獲得過被譽為“科學詩人”的路易斯·湯瑪斯科學寫作獎(1999年)和美國人文主義協會的年度人物(2002年)。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