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國醫大師夏桂成中醫婦科集驗
國醫大師夏桂成中醫婦科集驗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國醫大師夏桂成中醫婦科集驗

作者: 夏桂成,談勇
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148.00
市场价格: RM386.16
本店售价: RM343.6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國醫大師夏桂成精研六十年中醫婦科學術與臨床,理論結合實踐,對中醫婦科學具有深刻的認識,創造性的形成其的獨特的中醫調整月經週期節律理論和方法,“心(腦)腎—肝脾—子宮軸”“經間期學說”等理論,對中醫婦科月經、帶下、妊娠、產褥、雜病的治療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提出與時俱進的新見解和學術觀點,有效地指導臨床,治療常見病和疑難病症,創制了一系列療效卓著的方劑,這些方劑在臨床上得以推廣運用,並研究得出其奏效機制,“女性生殖節律理論創新及臨床應用”榮獲2011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這些均激勵後學努力學習中醫,弘揚國粹,傳承經典。本次書稿是國醫大師夏桂成教授中醫婦科學術經驗集大成者,並且有夏桂成教授最新的學術觀點和臨床實踐,讓後學者得以深入學習夏桂成教授理論與實踐經驗,把握國醫大師學術發展與昇華,加深對中醫婦科學術的把握和運用。


作者介紹

夏桂成

國醫大師,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終身名譽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婦科分會顧問,第二至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與“白求恩獎章”稱號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指導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0余項,其中“女性生殖節律理論創新及臨床應用”榮獲2011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主編《簡明中醫婦科學》(英文版)《實用中醫婦科學》(英文版)《夏桂成實用中醫婦科學》等。從事中醫婦科醫療工作60年,提出“經間期”學說,宣導“月經週期節律調節法”及“心-腎-子宮軸”理論指導臨床,對不孕不育症、月經病、更年期綜合征及婦科疑難病治療頗有特長。談勇,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臨床研究院生殖調節研究所所長。


目錄

第一篇 醫理釋真

第一章 理經溯源003
第一節 婦科理論源流對夏桂成立說的影響003
一、 理論與立說的關聯003
二、 理論與臨床的淬煉005
第二節 《周易》與女性學008
一、 《周易》理論的歷史源流008
二、 《周易》理論的基本內涵009
三、 周易理論與中醫學009
四、 《周易》理論與女性關係011
第三節 五行、運氣學說與女性學012
一、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與特點013
二、 五行學說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017
三、 運氣學說與中醫學027
四、 運氣學說的基本內容030
五、 運氣學說與中醫婦科學038
六、 運氣學說在防治方面的運用041
七、 傳承龍砂醫學流派、重視五運六氣理論在婦科臨床的應用043
第四節 藏象、經絡與女性學045
一、 五臟與女性功能046
二、 經絡與女性功能047
第五節 《易》數學中奇偶數律在婦產科臨床上的重要性及其應用048
一、 奇偶數律總述049
二、 月經週期正常陰陽運動與奇偶數律053
三、 月經週期異常陰陽運動形式與奇偶數律失常055
四、 奇偶數律分述056
五、 奇數律在婦科疾病診療標準中的重要性061

第二章 女性的生理和病理063
第一節 月經生理063
一、 月經的生理現象063
二、 月經與臟腑、經絡的關係064
第二節 帶下的生理065
一、 帶下的生理現象及作用065
二、 帶下產生與調節的機制066
第三節 妊娠和產褥的生理和病理066
一、 妊娠機制067
二、 妊娠期生理現象067

第三章 心(腦)腎—肝脾—子宮軸及經絡陰陽的調控系統069
第一節 天癸的重要作用070
一、 天癸與心(腦)腎的關係070
二、 天癸的多樣性071
第二節 心(腦)腎、肝脾、子宮的主調作用072
一、 心(腦)腎的主調作用072
二、 肝脾的協調作用077
三、 子宮的調節作用078
第三節 沖任督帶迴圈圈為主的奇經八脈的調節作用078
第四節 陰陽的自我調節079
一、 陰陽互根協調,維護相對性平衡079
二、 陰陽消長對抗、不平衡性推動發展080

第四章 月經週期節律與調攝083
第一節 行經期的生理、病理、診治特點083
一、 行經期的生理特點083
二、 重陽必陰的變化085
三、 行經期的病理特點087
四、 行經期的診治特點091
第二節 經後期的生理、病理、診治特點096
一、 經後期的生理特點097
二、 經後期的病理特點104
三、 經後期的診治特點110
第三節 經間排卵期的生理、病理、診治特點121
一、 經間排卵期的生理特點121
二、 重陰必陽123
三、 月周運動生物鐘節律126
四、 經間排卵期的病理特點129
五、 經間排卵期的診治特點136
第四節 經前期的生理、病理、診治特點141
一、 經前期的生理特點141
二、 經前期的病理特點149
三、 經前期的診治特點157
四、 分析陽長的特點和性質,深層論治160
五、 推導五行生克,論治未病162
六、 從陰虛論治,滋陰助陽164
七、 經前後半期的有關問題166
第五節 應用調周法必須注意幾點171
一、 掌握原則性,亦要注意變動性與特異性171
二、 順應四季五時的變化,調周法應有新的變化172
三、 按“7、5、3”奇數律所屬體質,重視微調週期方法172
四、 注意藥物之間的協同性,慎用或避用拮抗性藥173
五、 長期服藥,必須注意有毒性的藥物173
六、 處方用藥宜精簡,不宜龐雜174
七、 耐藥性與過敏性174

第五章 兩個轉化期的相關性、差異性以及協調性175
第一節 兩個轉化時期的相關性175
第二節 兩個轉化時期的差異性177
第三節 兩個轉化時期的協調性179

第六章 兩個長消期的相關性、差異性、複雜性處理181
第一節 兩個長消期的相關性181
一、 太極陰陽中的整體聯繫181
二、 天癸陰陽相關聯181
三、 水液相關182
四、 奇偶數律的關聯182
第二節 兩個長消期的差異性182
一、 陰陽消長的性質不同183
二、 陰陽消長的形式不同184
三、 奇偶數律不同185
四、 陰陽論治不同185
第三節 複雜性處理187
一、 全面綜合,複方論治187
二、 急則治標,標中求全187
三、 分段處理,調周治法188

第七章 月經週期節律中六陰六陽物質基礎的精准調控189
第一節 癸陰、癸陽在月周律中的盛衰重要性及其診治189
一、 經後期,癸陰不足,陰長不及,雌激素低下者189
二、 經後期,癸陰(盛)太過,亦即雌激素過多、過高者190
三、 經前癸陽不足衰者多191
四、 經前期癸陽過盛亦即是黃體激素偏甚者191
第二節 精陰、精陽在月周律中的重要性及其診治192
一、 關於精陰,主要在經後期的盛衰之變194
二、 關於精陽主要在經前期的盛衰195
第三節 海陰、海陽在月周律中盛衰及其診治196
一、 血海的概念196
二、 血海的病變197
三、 海陰的病變197
四、 海陽的病變198
第四節 水陰與氣陽在週期中的盛衰及其治療199
一、 水陰的概念及其在經後期的重要性199
二、 氣陽的概念及其在經前期的重要性200
第五節 火中之水,陽中之陰在經後期中的盛衰及治療201
一、 心腎失濟、陰虛心火旺者,治用清心滋腎湯201
二、 心肝火旺,脾腎陽虛者治用清心溫腎湯201
三、 其他方面診治202
第六節 火中之陽,土中之陽在經前期中的盛衰及治療203
一、 土陽不足,脾腎陽虛203
二、 火陽不足,心腎之火衰微204
三、 土陽有餘204
四、 火陽有餘204

第二篇 臨證指要

第八章 婦科診法概要209
第一節 婦科辨證的特點與診斷概要209
一、 一般辨證210
二、 矛盾辨證213
三、 婦科的微觀辨證216
四、 婦科的宏觀辨證223
五、 婦科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224
第二節 脈診在婦產科學上的重要性225
一、 三部九候的概念225
二、 胎產生理病理脈診的重要性226
三、 月經生理病理脈診227
四、 帶下雜病脈診227
五、 證脈合參,舍證從脈227
第三節 中醫婦科醫案(病歷)的書寫與要求228
一、 幾種形式229
二、 病歷的格式要求案例232
三、 有關病歷的幾點思考237

第九章 月經病的調治240
第一節 月經不調240
一、 月經先期241
二、 月經後期246
三、 月經先後無定期252
四、 月經過多256
五、 月經量少261
六、 經期延長267
第二節 痛經272
一、 原發性痛經272
二、 膜樣痛經280
三、 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283
第三節 崩漏290
附一: 青春期崩漏295
附二:
圍絕經期崩漏297
第四節 閉經304
第五節 經間期諸證320
一、 經間期出血320
二、經間期腹痛328
三、經間期乳房乳頭脹痛331
第六節 經行前後諸證334
一、 經前乳房乳頭脹痛335
二、 經行發熱341
三、 經行眩暈344
四、 經行口糜347
五、 經前期漏紅350
六、經前期黃褐斑356
七、 經行痤瘡359
八、 經行泄瀉362
九、 經行嘔吐366
十、 經行頭痛368
十一、 經行吐衄373
十二、 經行浮腫376
第七節 絕經前後諸證379
第八節 經斷複來398

第十章 帶下病的調治403
第一節 帶下過多404
第二節 帶下過少410
第三節 赤白帶416

第十一章 妊娠病的調治422
第一節 妊娠惡阻422
第二節 異位妊娠427
第三節 胎漏、胎動不安432
第四節 滑胎438
第五節 子腫443
第六節 子暈448
第七節 子癇450
第八節 胎萎不長454
第九節 子嗽458
第十節 子瘖461
第十一節 妊娠小便淋痛464
第十二節 妊娠小便不通467
第十三節 羊水量異常469
一、 羊水過多469
二、 羊水過少472
第十四節 妊娠身癢475
第十五節 前置胎盤478
一、 出血期: 重在止血479
二、 血止後在補腎、補氣、養陰、清熱治療前提下,加入保產無憂散的方藥480

第十二章 產後病的治療482
第一節 產後腹痛482
第二節 產後發熱486
一、 產褥感染486
二、 產後血虛發熱491
第三節 產後血崩493
第四節 產後惡露不絕496
第五節 產後血暈500
第六節 產褥期抑鬱症502
第七節 產後自汗盜汗508
第八節 產後排尿異常512
第九節 產後關節痛516
第十節 產後便秘519
第十一節 產後缺乳522
第十二節 產後乳汁自出526
第十三節 產褥中暑529
第十四節 產後虛勞532

第十三章 雜病的治療538
第一節 不孕症538
一、 排卵障礙性不孕症539
二、 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症548
三、 輸卵管性不孕症554
四、 免疫性不孕症560
五、 原因不明性不孕症566
第二節 盆腔炎性疾病574
一、 急性盆腔炎575
二、 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580
第三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腺肌病587
一、 子宮內膜異位症587
二、 子宮腺肌病595
第四節 多囊卵巢綜合征600
第五節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609
第六節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617
第七節 陰挺623
第八節 陰瘡629
第九節 陰癢632
第十節 癥瘕638
一、 子宮肌瘤639
二、 卵巢囊腫644
三、 輸卵管腫瘤647
四、 子宮頸癌650
第十一節 乳腺疾病655
一、 乳癖655
二、 乳癰660
三、 乳泣663
四、 乳衄666

第十四章 優生概論669
第一節 優生的傳統理念669
第二節 優生的條件670
第三節 優生的現代策略672
第四節 優生的時空觀和方法673
第五節 優孕675

第三篇 臨床病案分析
第一節 月經病病案681
一、 月經先期681
二、 月經後期682
三、 月經先後無定期685
四、 月經過多686
五、 月經過少689
六、 經期延長689
七、 經間期出血691
八、 經前漏紅693
九、 崩漏694
十、 老年複經698
十一、 痛經699
十二、 閉經707
十三、 經行疼痛710
十四、 經行狂躁715
十五、 絕經前後諸證716
第二節 帶下病717
一、 帶下過多717
二、 帶下過少719
第三節 妊娠病案720
一、 妊娠惡阻720
二、 異位妊娠721
三、 滑胎721
四、 試管嬰兒保胎723
五、 胎萎不長723
六、 乳泣724
七、 妊娠咳嗽725
八、 妊娠小便不通725
九、 妊娠身癢726
第四節 產後病病案726
一、 產後惡露不絕726
二、 產後盜汗728
三、 產後身痛729
四、 產後自汗729
五、 缺乳730
第五節 不孕不育病案731
一、 功能性不孕症731
二、 免疫性不孕症735
三、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736
第六節 盆腔炎病案737
盆腔炎性後遺症737
第七節 雜病病案738
一、 圍絕經期乾燥綜合征738
二、 圍絕經期陰癢739
三、 面部痤瘡740
四、 面部黃褐斑741
五、 陰吹741
第八節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病案742
第九節 計劃生育併發症病案743
一、 宮內放置節育器的併發症743
二、 人流術後併發症743

附錄 夏桂成常用婦科驗方歌訣745
參考文獻756
方劑索引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