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宋明哲學的本質
宋明哲學的本質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宋明哲學的本質

作者: (日)岡田武彥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8.00
市场价格: RM94.92
本店售价: RM84.48
促销价: RM83.5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岡田武彥畢生研究宋明哲學的總結性著作。儒學經戰國到宋初約一千五百年的發展,終於誕生了新儒學,即宋明理學。從宋學的唯理思想,到明學的唯心思想,再到復古學的唯氣思想,宋明理學六百多年的展開,不僅是一場儒學變革,更是一場深刻的時代精神變革。
 
岡田武彥指出,宋明時代精神從唐代的外觀、包容、感性一轉而變為內觀、知思、抒情,在哲學、詩歌、書法、繪畫、陶瓷等領域呈現出內觀、格物、簡素、古拙、藏五種特徵。特別是揭曉事物根本存在和價值意義的理學,打破了漢唐經學的桎梏,超克了佛、老的虛弊,奠定了宋明時代精神文化發展的基礎。
 
本書融合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為理解宋明理學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本質,開闢了廣闊的視野。


作者介紹

岡田武彥(1908—2004),國際陽明學大師,日本當代著名儒學家,被儒學大師杜維明贊為“儒學祭酒”。1934年畢業于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1958年任九州大學教養部教授,196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66年受聘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1972年榮退後為九州大學名譽教授,並獲“中華學術院榮譽哲士”稱號。曾任日本中國學會理事、評議員,東方學會名譽會員、評議員等重要學術職務。著有《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王陽明與明末儒學》《宋明哲學的本質》《〈孫子兵法〉新解》《簡素:日本文化的根本》《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等作品。
 
譯者簡介:
 
連凡,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日本九州大學中國哲學史專業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比較哲學及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研究。獲2020 年度湖湘文化研究突出貢獻獎。已出版《思想與文獻:〈宋元學案〉綜合研究》《〈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等專著和《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等譯著。


目錄

第一章 宋明時代精神的概觀
一、唐代精神 /031
二、宋代精神 /032
三、元代精神 /035
四、明代精神/037

第二章 陶瓷器的精神
一、陶瓷器與時代精神 /041
二、唐三彩與唐代精神 /043
三、宋瓷與宋代精神/045
四、元瓷與元代精神/049
五、明瓷與明代精神/051

第三章 宋明學的精神
一、內觀的精神 /055
二、格物論及其背景 /062
三、簡素的精神/075
四、古拙/085
五、藏的精神/088

第四章 經學中的新古典主義與自由主義
一、漢唐的經學 /093
二、新古典主義 /095
三、自由主義/104

第五章 宋明的實學
一、儒家與異學異端 /111
二、道家與虛實的思想 /113
三、佛家與虛實的思想 /120
四、宋明理學與實的思想 /125
五、朱子學末流虛弊的救正 /141
六、王門三派間虛實的糾葛/145
七、挽救虛弊的新朱子學的建立/148
八、事功派與唯氣派的實學/152

第六章 宋學的精神——唯理的思想
一、周、程的思想 /155
二、邵、張的思想/166
三、程門及其後繼者的思想/173
四、湖南學派的思想/178
五、朱子之父與師的思想/187
六、朱子的思想/192
七、朱子講友的思想/200
附錄 事功學派的精神/203
八、宋末朱子學派的思想/206
九、元代朱子學派的思想/214
十、明代朱子學派的思想/217

第七章 明學的精神——唯心的思想
一、陸學的先驅/235
二、陸象山的思想/237
三、陸門的思想/245
四、朱陸同異論/250
五、明初的心學/255
六、王陽明的思想/261
七、現成派的思想/272
八、歸寂派的思想/278
九、修證派的思想/280
十、劉念台的思想/283

第八章 反宋明學(復古學)的精神——唯氣的思想
一、唯氣論的源流/289
二、王浚川的思想/291
三、吳蘇原的思想/296
四、郝楚望的思想/302

附錄
附錄一 明代儒學的展望/313
附錄二 明末儒教的動向/324
附錄三 明代思想的動向/344
譯者的話/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