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3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大腦睡了沒?解決情緒焦慮,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
大腦睡了沒?解決情緒焦慮,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大腦睡了沒?解決情緒焦慮,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

作者: 林佩芸,謝季玲,劉貞柏
出版社: 柏樂診所
出版日期: 2023-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90.00
市场价格: RM59.33
本店售价: RM5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從腦科學角度剖析大腦失眠與情緒的關係,並從生活、工作、人際、家庭等心理層面釋放焦慮壓力。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進入的精神科普書,讓你從此睡得著,精神好。
  ◎簡單好懂的譬喻,經常發生的個案,幽默生動的文筆,讓人秒懂焦慮與失眠。
  ◎三強聯手,篇篇精彩;劉貞柏醫師親繪彩色插畫,可愛精美,令人愛不釋手。

  跳脫乏味無趣的衛教知識說明,
  利用生活中各種熟悉的場景
  引導讀者練習察覺自己的情緒脈絡,
  並透過各種詼諧又一針見血的提問突破盲點,
  讓身處不同生命階段與生活環境的讀者,
  都能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焦慮失眠確實令人不適,
  但我們不妨將它看作是大腦給我們的提醒
  ——提示我們需要改變、需要喘息,
  需要從習以為常、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做出調整,
  重新建立起正確的系統,學會接納自己、
  欣賞自己、認可自己。

  認識大腦與情緒、認識焦慮的來源與釋放、
  解除工作與社交焦慮、調整情緒維護美滿家庭,
  也許我們無法透過分析讓這些焦慮跟壓力完全消失,
  但卻可以增加心靈潛意識對這些失眠焦慮的抵抗力!

重磅推薦

  蔡佩蓁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醫師
  鄭映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新竹醫院身心科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佩芸


  法律系畢業,目前從事法律實務工作。
  期許能和大家一起以從容和緩的心情面對法律與生活中的每個時刻。

謝季玲醫師

  現任柏樂診所醫師,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諮商中心兼任醫師。
  期許以醫學為基礎,輔以心理治療的精神,好好地幫助與陪伴。

作、繪者簡介

劉貞柏醫師


  現為柏樂診所及雅歌身心診所院長。曾任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國立中央大學及私立中原大學諮商中心兼任醫師、新竹及桃園地方法院鑑定合作醫師。推廣使用人文藝術創作媒材結合精神醫學、心理治療領域專業知識來提升靈性感知、豐富生命。
 
  FB粉絲頁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相關著作
  《失眠關鍵50問》,文經社,2014
  《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聯經出版,2015
  《睡覺也需要練習:治療失眠從活化心靈開始,24週讓你一夜好眠,》四塊玉文創,2019
 


目錄

推薦序一: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進入的精神科普書/臺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醫師 蔡佩蓁
推薦序二:從錯誤的認知中重新跟自己相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新竹醫院身心科醫師 鄭映芝
林佩芸序:當精神科遇到法律
謝季玲醫師序:自我洞察、關係處理,才能跳脫情緒惡性循環
劉貞柏醫師序:改善失眠第四部曲──大腦睡了沒?

PART 1
認識你的大腦與情緒


1.1 失眠焦慮動不動跑醫院,怪我囉?!
「健康」不僅指生理機能,心靈健康便經常被忽略,身心都健康,才有美滿人生。

1.2 睡好,睡滿,讓大腦深層睡眠並不難
告訴你什麼是快樂食物、憂鬱食物,還有快速入眠小撇步!

1.3 大腦忘了找零錢:大腦記憶與投射心理
雙方之所以堅持己見,通常不是由於惡意,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記憶」。

1.4 失眠焦躁,情緒變差怎麼辦?牢記「PEACE」就OK
人一定會有情緒起伏,有時歡喜有時憂,先不要否定負面情緒,與它共存,效果更好。

1.5 遇到不會寫的題目,是動更多腦筋還是換下一題?
不要只是想像壞結果或拘泥在一個點上,要全面思考。面對問題,大腦便會激發更多潛能!

1.6 大腦情緒標籤,關係到記憶力
大腦越認為重要的事情,會記得越清楚,而大腦認為重要的事,通常伴隨著情緒,情緒越強烈,越「銘心刻骨」。

PART 2
認識焦慮與釋放焦慮


2.1 焦慮到睡不著,原來是大腦杏仁核太活躍
焦慮不只是情緒問題,跟大腦也有關係密切,所以不要一直以為自己精神有病。

2.2 擔心到徹夜難眠,我好像生病了?
生病會感到不舒服,但過度擔心自己生病的心理也會造成不舒服。

2.3 半夜爬起來整理雜物,心靈缺口誰來補?
心裡破了一個洞,想要堆放好多東西將它填起來,可以嗎?

2.4 成家立業焦慮:三十而立,還是三十危機?
不管成家立業還是躺平耍廢,都要先放下對現實和未來的焦慮,這樣才能看得清楚。

2.5 我失眠了嗎?常常睡不好就要吃安眠藥嗎?
失眠患者大多數有顯而易見的睡眠習慣問題,也許吃藥並非第一選項。

2.6 我得了憂鬱症?不要把這個標籤貼在身上!
有些事情你一定會難過,甚至很難過,但那不一定就是憂鬱症。

2.7 放假焦慮:假日也失眠!你假日過得如何?
我們連觀看影片也都已經習慣使用倍速播放,這樣好嗎?

2.8 午夜夢迴,你愛的究竟是誰?
為何一味討好,卻總是得不到別人的愛?你全然忘了自己,別人也不會在意你。

2.9 拖延焦慮:新垣結衣的心靈武器
如果最終能完成任務,那拖延只是過程轉個彎,但如果變成逃避,那就不太好了。

2.10 慣性焦慮:是關心,還是濫好人?
我們的焦慮可能來自過度關心,而過度關心又來自過度期待自己是個好人!

2.11 量身訂做的舒壓法:用討論代替建議
當別人傾訴煩惱時,不要急著建議怎麼做,而是逐步討論出對方認為可行的方案。

2.12 心靈救難包:緊急時只會「呼吸—吐氣」還不夠
如常有焦慮症狀,可以把醫師開的藥物準備好隨身攜帶,才不會措手不及。

2.13 心情安全地帶:每天五分鐘,創造自己專屬的空間
是任務真的放不下,還是自己放不下?不要把自己一直囚禁在心牢裡!

2.14 生活比症狀重要:不管有沒有病,最後都要回歸生活
你應該思考如何好好過生活,而不是拘泥到底有沒有病、嚴不嚴重、會不會死掉?

2.15 別人的憂鬱不是你的責任
我們不是醫生,沒有治療別人的能力和責任,更不是神,不要攬起來自己痛!

2.16 用科技儀器改善大腦磁場?心病終究還要心藥醫
精神症狀是生理心理兩項問題,無法只用科技治癒,也需要充分的心理輔導。

PART 3
不要抱著焦慮工作與社交


3.1 職業倦怠:遲到睡過頭你累了嗎?
上班上到懷疑人生,是抗壓性太差,還是身心已經高度彈性疲乏了?

3.2 我是工作狂嗎?熱愛工作但成癮了
「工作成癮」大多有其內在的心理因素或價值觀偏差,這才是更需要探討的。

3.3 哪些人是工作狂危險族群,你是嗎?
並不是危險族群才會有工作狂現象,但如果你是危險族群,就要特別提防了!

3.4 用工作和馬斯洛三角形自我認同
如果無法自我認同,人生就會像飄盪在汪洋裡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會覆滅。

3.5 我不幹了!先別急,可以先這樣減緩辭職焦慮
不管是在辦公室擺爛的「被動辭職」或真的給老闆炒魷魚,你都應先好好想一想。

3.6 從學霸到霸道總裁?高階專業者的障礙與挑戰
念台大時考試一百分好棒棒,但進入職場後考核變成沒有試題的考卷!

3.7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糾紛焦慮無解嗎?
糾紛往往源於立場不同,論述的道理也不同,大家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3.8 情緒界限:好的陪伴必須拿捏彼我分寸
釐清界限不是不夠朋友,而是你不該逾越自己的能力,也不該逾越他人的領域。

3.9 學習同理心,才能有效幫助他人情緒
友人悲傷,有同理心的陪伴才能讓對方感到有被安慰到,這是可以學習的。

PART 4
調整情緒,家庭更美滿


4.1 靈魂伴侶哪裡找?經營親密關係也很重要
為什麼後來都不對了?一開始就沒找到對的人,之後也沒有悉心維護!

4.2 好的對象,應該是那些會讓你更好的人
你若能讓對方更好、更愛自己,你們的感情就會越親密!

4.3 吊橋效應?有些情境讓你愛上不對的人
越是身心恐懼的狀態下,越會認為身邊的人具有保護力,甚至誤以為自己愛上對方。

4.4 破窗效應!雙方裂痕為何越裂越大?
感情就像窗戶,有時打開,有時關上,最重要的是,破了就要趕快補好。

4.5 夫妻都有不被了解的失落與委屈
老婆把老公的珍藏品丟棄是很可議,但身為枕邊人,為何她一點都不了解老公?

4.6 伴侶展開對話三原則:溝通有技巧,感情更美好
伴侶爭吵往往是發生差異時,自己的焦慮或埋怨不經思索地就發洩出來。

4.7 夫妻相處之道不是在戰勝或駕馭對方
心理治療師是賽跑教練,不是跆拳道教練,重點是放在自己而非對方身上。

4.8 家庭暴力當下與後續如何處置?
家庭暴力發生的當下首要在保護自己,後續則須注意心理的重建。

4.9 再談家庭暴力:為何受暴者無法走出困境
警政統計通報:2020年警察機關受理家庭暴力案8.9萬件,平均每天243件!

4.10 主婦需要被同理對待!是妻子又是媳婦的老媽子
主婦的地位比外傭還不如,凡事包辦,沒有假日,還要二十四小時伺候!

4.11 產後憂鬱:迎來新生兒我卻好憂慮
母性雖然是與生俱來的,但並不因此意味,照護嬰幼兒就是媽咪一個人的工作。

4.12 你乖一點,我就會高興!但錯眞的在對方嗎?
模糊的心理界限,形成錯誤的互動模式,最後變成情緒勒索!

4.13 孩子老是拖延怎麼辦?他的快樂不現實!
人類天生的設定是「快樂原則」,需用「愛」轉換為「現實原則」,才能獨立面對環境。

4.14 孩子拒學,要先釐淸他的情緒障礙
孩子拒絕去學校,就是偷懶或開始要變壞嗎?沒有其他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