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朱熹《論語》詮釋學研究
朱熹《論語》詮釋學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朱熹《論語》詮釋學研究

作者: 樂愛國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68.00
市场价格: RM138.07
本店售价: RM122.8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面對當今《論語》詮釋中所存在的各種觀點之間的差異和分歧,本書選取《論語》中最能體現其根本思想且歷代有著不同詮釋又為當今學者最為關注的重要概念和論題,以朱熹的詮釋為中心展開論述;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朱熹的詮釋與漢魏諸儒的異同,以及清儒的詮釋與朱熹的分歧與相通,不僅對當今各種觀點的來龍去脈作出梳理,而且對其相互差異和矛盾衝突作出解釋,著重闡述朱熹以“理”“氣”“心”“性”等理學概念對《論語》的詮釋,彰顯朱熹《論語》學的新意及其對後世的影響,闡發其對於今天的思想發展、社會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介紹

樂愛國(1955年—)

男,浙江寧波人,華東師範大學本科,復旦大學碩士,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專案“百年朱子學研究精華集成”首席專家;主要研究宋明理學、朱子學。出版著作:《朱熹的自然研究》《朱子格物致知論研究》《宋代的儒學與科學》等。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錄

前言

一 “仁”:從“愛人”到“愛之理,心之德”
(一)漢唐諸儒論“仁”
(二)以“性”“情”言“仁”“愛”
(三)“仁者,愛之理,心之德”
(四)餘論

二 “道”:“事物當然之理”
(一)由言“道”而講“理”
(二)“道者,事物當然之理”
(三)“逝者如斯夫”言道體
(四)“吾道一以貫之”言道之體用
(五)餘論

三 “吾道一以貫之”與“忠恕違道不遠”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一以貫之”即“一本萬殊”
(三)“忠恕本未是說一貫”
(四)“忠恕”與“升一等說”
(五)餘論

四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一)漢唐諸儒的解讀
(二)性與天道“夫子罕言之”
(三)“聖門教不躐等”
(四)清儒的解讀
(五)餘論

五 “孝弟”:“仁之本”還是“為仁之本”
(一)“為仁之本”與“為人之本”
(二)“仁是體,孝弟是用”
(三)“所謂孝弟,乃是為仁之本”
(四)明清時期的討論
(五)餘論

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漢唐諸儒的解讀
(二)“以己及人”與“推己及人”
(三)“仁”“恕”有別
(四)餘論

七 “克己復禮為仁”
(一)漢唐諸儒的解讀
(二)“克,勝也”與“克,能也”
(三)“克己復禮”與“存天理滅人欲”
(四)克己與複禮“不是做兩截工夫”
(五)餘論

八 “未知,焉得仁”
(一)“未知,焉得仁”與“未智,焉得仁”
(二)仁包“義禮智”與智藏“仁義禮”
(三)清儒的討論
(四)餘論

九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一)漢唐諸儒的解讀
(二)“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
(三)“不思而得”與“不勉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