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5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皮膚病中醫經典與臨床
皮膚病中醫經典與臨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皮膚病中醫經典與臨床

作者: 白彥萍,王紅梅(主編)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6.00
市场价格: RM81.98
本店售价: RM72.9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總論與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主要介紹中醫皮膚科的發展簡史,總結19本經典古籍對指導中醫皮膚科臨床的貢獻。各論選取了35種皮膚科常見病,以病名、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論治、轉歸預後為綱,並輔以古籍條文精選,使讀者“略窺皮膚科古籍之大略”。另外,還介紹了54首經典名方在皮膚病應用中的思路及典型醫案。力爭全方位、新視角體現方劑化裁運用於皮膚病治療的要點。全書從經典到臨床,全方位體現中醫古籍與現代臨床的結合,對中醫皮膚科臨床診治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作者介紹

白彥萍: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從事中醫皮膚科事業35年,是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具備扎實的中醫藥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全國皮膚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業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在學術思想上,尊古而不泥訓,師古融今,敢於創新。多次出國深造,掌握了尖端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提升了皮膚病理知識;創新了清熱涼血方治療銀屑病,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專案、北京市自然基金、首發基金、國家十一五重點專案資助等,研究成果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主持、參與編寫了《中醫皮膚病臨證心得》、《中西醫專家幫您痤瘡》、《皮膚科手冊》等醫學專著,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論文 150 餘篇,其中 SCI 論文 10 餘篇。


目錄

總 論
第一章 中醫皮膚病學發展概況/ 2
一、 中醫皮膚病學發展簡史 / 2
二、 中醫皮膚病學的發展現狀 / 6
三、 中醫皮膚病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8
四、 中醫經典理論對皮膚科臨床的指導意義 / 9
第二章 古代中醫經典著作對皮膚科的貢獻/ 12
一、 《五十二病方》對皮膚科的貢獻 / 12
二、 《傷寒雜病論》對皮膚科的貢獻 / 15
三、 溫病學說對皮膚科的貢獻 / 21
四、 《肘後備急方》對皮膚科的貢獻 / 33
五、 《劉涓子鬼遺方》對皮膚科的貢獻 / 36
六、 《諸病源候論》對皮膚科的貢獻 / 39
七、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對皮膚科的貢獻 /44
八、 《外科精義》對皮膚科的貢獻 / 48
九、 《外科理例》對皮膚科的貢獻 / 52
十、 《解圍元藪》對皮膚科的貢獻 / 56
十一、 《瘍醫證治準繩》對皮膚科的貢獻 / 61
十二、 《外科啟玄》對皮膚科的貢獻 / 65
十三、 《外科正宗》對皮膚科的貢獻 / 69
十四、 《黴瘡秘錄》對皮膚科的貢獻 / 75
十五、 《外科證治全生集》對皮膚科的貢獻 / 78
十六、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對皮膚科的貢獻 / 81
十七、 《瘋門全書》對皮膚科的貢獻 / 86
十八、 《瘍科心得集》對皮膚科的貢獻 / 91
十九、 《理瀹駢文》對皮膚科的貢獻 / 94

各 論
第一章 常見皮膚病臨床診治/ 100
一、 單純皰疹(熱瘡) / 100
二、 帶狀皰疹(蛇串瘡) / 103
三、 水痘(水痘) / 107
四、 扁平疣(扁瘊) / 110
五、 膿皰瘡(黃水瘡) / 113
六、 毛囊炎(坐板瘡、髮際瘡) / 116
七、 癤與癤病(癤) / 120
八、 頭部膿腫性穿掘性毛囊周圍炎(螻蛄癤) / 123
九、 丹毒(丹毒) / 126
十、 甲溝炎(代指) / 130
十一、 麻風(大麻風) / 133
十二、 瘰鬁性皮膚結核(老鼠瘡、蟠蛇鬁) / 136
十三、 硬紅斑(腓腨發疽、驢眼瘡) / 140
十四、 手癬、足癬(鵝掌風、腳濕氣) / 143
十五、 凍瘡(凍瘡) / 147
十六、 痱(痱瘡) / 150
十七、 日光性皮炎(日曬瘡) / 153
十八、 接觸性皮炎(漆瘡) / 155
十九、 濕疹(濕瘡) / 158
二十、 蕁麻疹(癮疹) / 161
二十一、 硬皮病(皮痹) / 165
二十二、 瘙癢症(風瘙癢) / 169
二十三、 多形紅斑(貓眼瘡) / 172
二十四、 銀屑病(白疕) / 175
二十五、 扁平苔蘚(紫癜風) / 179
二十六、 玫瑰糠疹(風熱瘡) / 182
二十七、 天皰瘡、類天皰瘡(天皰瘡、火赤瘡) / 186
二十八、 過敏性紫癜(葡萄疫) / 192
二十九、 結節性紅斑(瓜藤纏) / 196
三十、 痤瘡(肺風粉刺) / 199
三十一、 斑禿(油風) / 203
三十二、 脂溢性脫髮(蛀發癬) / 207
三十三、 黃褐斑、黑變病(黧黑斑) / 210
三十四、 白癜風(白駁風) / 214
三十五、 唇炎(唇風) / 218
第二章 經典名方在皮膚病中的應用/ 222
一、 麻黃類方 / 222
1. 麻黃湯(《傷寒論》) / 222
2. 桂枝麻黃各半湯(《傷寒論》) / 225
3.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 / 229
4.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傷寒論》) / 232
5. 麻黃細辛附子湯(《傷寒論》) / 235
二、 桂枝類方 / 238
6. 桂枝湯(《傷寒論》) / 238
7.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要略》) / 241
8. 當歸四逆湯(《傷寒論》) / 245
三、 白虎類方 / 248
9. 白虎湯(《傷寒論》) / 248
10.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 251
四、 下瘀血湯類方 / 254
11. 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 / 254
12. 桃核承氣湯《傷寒論》 / 257
13. 大黃蟲丸(《金匱要略》) / 260
五、 瀉心類方 / 262
14. 瀉心湯(《金匱要略》) / 262
15. 甘草瀉心湯(《金匱要略》) / 265
六、 甘草類方 / 268
16. 芍藥甘草湯(《傷寒論》) / 268
七、 柴胡類方 / 270
17. 小柴胡湯(《傷寒論》) / 270
18.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 / 274
19. 柴胡桂枝乾薑湯《傷寒論》 / 277
20. 大柴胡湯(《傷寒論》) / 280
八、 附子類方 / 283
21. 真武湯《傷寒論》 / 283
22. 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 / 286
九、 當歸芍藥散類方 / 292
23. 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 292
24. 溫經湯(《金匱要略》) / 296
25. 赤豆當歸散(《金匱要略》) / 300
26. 當歸貝母苦參丸(《金匱要略》) / 304
十、 其他類方 / 307
27. 黃連阿膠湯(《傷寒論》) / 307
28. 烏梅丸(《傷寒論》) / 311
29. 銀翹散(《溫病條辨》) / 314
30. 消風散(《外科正宗》) / 318
31. 玉屏風散(《究原方》) / 322
32. 防風通聖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 326
33. 加味逍遙散(《內科摘要》) / 329
34. 當歸飲子(《重訂嚴氏濟生方·疥癬門》) / 334
35. 枇杷清肺飲(《醫宗金鑒》) / 336
36.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 339
37. 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 342
38. 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347
39. 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雜方門·時毒治驗》) / 350
40.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 354
41. 除濕胃苓湯(《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359
42. 四妙勇安湯(《驗方新編》) / 363
43. 陽和湯(《外科全生集》) / 368
44. 七寶美髯丹(《醫方集解·補養之劑》) / 373
十一、 經典外用方 / 377
45. 二礬湯(《外科正宗》) / 377
46. 如意金黃散(《外科正宗》) / 380
47. 黃連膏(《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384
48. 苦參湯(《瘍科心得集》) / 386
49. 顛倒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388
50. 幹葛洗劑(《瘍醫大全》) / 390
51. 水晶膏(《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393
52. 潤肌膏(《外科正宗》) / 396
53. 玉容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398
54. 海艾湯(《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