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8,94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宇宙體系(全譯插圖本)
宇宙體系(全譯插圖本)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宇宙體系(全譯插圖本)

作者: (英)艾薩克·牛頓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48.00
市场价格: RM62.56
本店售价: RM55.6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宇宙體系》是艾薩克·牛頓為他的經典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三編所寫的初稿,是科學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用力學原理構建了人類歷史上首個關於宇宙運行的完備科學體系。

本書共78篇論題,簡述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前兩卷所建立的原理,再將這些原理用於太陽系和彗星實際運行軌道的推算上,通俗地闡述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並由此研究了地球的形狀,解釋了歲差和海洋的潮汐,探究了月球的運動,同時確定彗星的軌道。在本書中,牛頓沒有構建抽象的數學模型,而是結合天文現象來分析,只使用了少量的數學語言,便將這些令人感興趣的內容解釋清楚,使得其內容適合大眾讀者閱讀。

本書附錄部分收錄了《牛頓略傳》《牛頓研究》和《空間、引力與無限性》,介紹了牛頓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以及當時主要的科學家、哲學家對牛頓的主要學術觀點的論戰和評價,是閱讀《宇宙體系》時重要的補充和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艾薩克·牛頓(1643—1727年),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被公認為有史以來偉大和影響深遠的科學大師。他于1661年求學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5年畢業,並提出二項式定理,次年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創立了微積分學說,並開始光譜和望遠鏡的研究。1864年,他開始寫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703年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05年被安妮女王封為爵士。

譯者:
 
潘海璿,女,大連理工大學畢業,主要翻譯方向為字幕(影視劇、紀錄片、綜藝節目等)、劇本、書籍、公司與產品介紹、商務文件、論文等。參與項目有:《加冕街》《遠古外星人》《博物館的奧秘》等。


目錄

編者序/ 1
宇宙體系/1
[1] 天體是運動的…………………………………………………………………(2)
[2] 在自由空間中圓周運行的原則………………………………………………(3)
[3] 向心力的作用…………………………………………………………………(4)
[4] 確定的證據……………………………………………………………………(5)
[5] 凡行星皆存在向心力,向心力指向每個行星的中心………………………(7)
[6] 向心力與到行星中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8)
[7] 遠距離行星繞太陽運行,其接近太陽的半徑所掠過的面積正比於時間…(10)
[8] 控制地外行星的力不指向地球,而指向太陽………………………………(12)
[9] 在所有行星空間裡,環繞太陽的力與到太陽的距離平方成反比…………(13)
[10] 環繞地球的力,與到地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一結論以地球是靜止的為
假設……………………………………………………………………………(13)
[11] 假設地球在運動,也能有同樣的證明………………………………………(14)
[12] 向心力反比於到地球或其他行星的距離平方,這也可由行星的偏心率和回
歸點的緩慢運動證實…………………………………………………………(15)
[13] 指向各個行星的力的強弱;強大的環日力……………………………………(16)
[14] 弱小的地球力…………………………………………………………………(17)
[15] 行星的直徑……………………………………………………………………(17)
[16] 視直徑的更正…………………………………………………………………(18)
[17] 為什麼一些行星密度小,另一些密度大,且所有行星的力皆與該星的質量
成正比…………………………………………………………………………(20)
[18] 天體還展示了力與被吸引物體間的另一種類似關係………………………(21)
[19] 地球表面物體亦遵循此規律…………………………………………………(22)
[20] 類推的同類性…………………………………………………………………(24)
[21] 類推的一致性…………………………………………………………………(24)
[22] 相對極小的物體,吸引力微不足道…………………………………………(25)
[23] 朝向地表的力,和物體量成正比……………………………………………(25)
[24] 這說明,指向天體的是同樣的力……………………………………………(26)
[25] 這種力隨著行星表面向外而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遞減,向裡則與到行星中
心的距離成正比減小…………………………………………………………(27)
[26] 力的強度以及在個別情況下引起的運動……………………………………(28)
[27] 所有的行星皆圍繞太陽運行…………………………………………………(28)
[28] 太陽和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處於靜止狀態;太陽以非常慢的速度運動;太
陽運動的解釋…………………………………………………………………(30)
[29] 行星繞太陽旋轉,形成橢圓,其焦點位於太陽中心﹔其接近太陽的半徑
所掠過的面積,與時間成正比………………………………………………(30)
[30] 軌道的大小,及其遠日點和交點的運動……………………………………(32)
[31] 天文學家早已清楚的一切月球運動,都可根據上述原理推出……………(33)
[32] 由此可以推導出一些不規律運動,但迄今為止未能觀察到………………(34)
[33]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在既定時刻) …………………………………………(35)
[34] 由月球的運動,推導出木星和土星的運動…………………………………(35)
[35] 行星繞自身軸均勻地相對於恒星旋轉,這一運動良好適用於測量時間…(36)
[36] 月球以類似方式繞其軸自轉,由此產生了天平動…………………………(37)
[37] 地球與行星的二分點歲差和軸的天平動……………………………………(38)
[38] 海洋每天必定漲落各兩次,且在日月到達地方子午線後的第3小時,水位………………………………………………………………………………(38)
[39] 在日月位於朔望點時潮汐,在方照點時潮汐小,且發生在月球到達子午線後的第3小時;在朔望點和方照點以外,潮汐產生的時間會從第3小時,稍微移向太陽達到中天后的第3小時………………………………………(39)
[40] 當日月接近地球時,潮汐……………………………………………(40)
[41] 二分點時潮汐……………………………………………………………(40)
[42] 在赤道外地區,大小潮汐交替出現…………………………………………(41)
[43] 潮汐差因外加運動的持續而減小,潮汐可能在每個月朔望後的第3次潮汐出現…………………………………………………………………………(42)
[44] 海洋運動會受海底阻礙而減速………………………………………………(43)
[45] 海底和海岸的阻礙帶來了各種現象,例如大海每天也許只漲潮一次……(44)
[46] 潮汐在海峽中的漲落時間,要比在海洋的漲落時間更不規律……………(45)
[47] 較大且較深的海洋裡,潮汐較大;大陸海岸的潮汐比海洋中央島嶼的潮汐更大;以寬闊通遒面朝大海的淺海灣,潮汐也更大………………………………(46)
[48] 從前文所講的原理可推斷月球運動受太陽擾動的力………………………(47)
[49] 計算太陽對海洋的吸引力……………………………………………………(48)
[50] 計算太陽在赤道處引起的潮汐高度…………………………………………(48)
[51] 計算在緯線圈上由於太陽引力產生的潮汐高度……………………………(50)
[52] 在朔望時和方照時,赤道上潮汐高度的比例,取決於太陽和月球的共同吸引力………………………………………………………………………………(51)
[53] 計算導致潮汐的月球吸引力,以及由此引發的潮汐高度…………………(51)
[54] 太陽與月亮的引力難以覺察,唯有在海面湧起潮汐時才能被察覺到……(52)
[55] 月球密度約為太陽的6倍……………………………………………………(53)
[56] 月球與地球的密度比約為3∶2………………………………………………(54)
[57] 恒星的距離……………………………………………………………………(55)
[58] 彗星可見時,根據經度上的視差可知它們比木星更近……………………(56)
[59] 緯度視差也可以證明這一點…………………………………………………(56)
[60] 視差也證明這一點……………………………………………………………(57)
[61] 彗頭的光表明彗星位於土星軌道附近………………………………………(57)
[62] 它們下落至遠遠低於木星軌道之處,有時低於地球軌道…………………(59)
[63] 彗尾在鄰近太陽處的顯著光輝也證實了這一點……………………………(60)
[64] 在其他情況相同時,根據彗星頭部的光可以推斷它接近太陽時的光線大
小………………………………………………………………………………( 63)
[65] 太陽區域的大量彗星,可以證實相同的結論………………………………(64)
[66] 在彗星頭部越過與太陽的結合點之後,彗尾的量級和亮度要比相合之前的大,這也確證了這一點……………………………………………………………(65)
[67] 彗星尾部由彗星大氣產生……………………………………………………(65)
[68] 空氣和蒸汽在天空中十分稀薄,非常少的蒸汽就足以解釋彗尾的現象…(67)
[69] 彗尾以何種方式從其頭部產生? ……………………………………………(69)
[70] 彗星的不同表現證明了彗尾來自大氣………………………………………(70)
[71] 由彗尾可知,彗星有時進入水星軌道………………………………………(71)
[72] 彗星按圓錐曲線運動,其中的一個焦點位於太陽中心,引向該中心的半徑所掃過的面積與時間成比例……………………………………………………(72)
[73] 這些圓錐曲線近似於抛物線,而這可根據彗星速度推斷出來……………(73)
[74] 彗星畫出的抛物線軌道穿過地球軌道球體的時間長度……………………(73)
[75] 1680年彗星通過地球軌道球體的速度………………………………………(75)
[76] 它們不是兩顆彗星,而是同一顆;我們可以更精確地測定,該彗星以什麼樣的速度沿怎樣的軌道穿越天空………………………………………………(76)
[77] 表明彗星運動速度的其他例子………………………………………………(77)
[78] 可確定彗星運行的軌道………………………………………………………( 77)

附錄/85
牛頓略傳/86
牛頓研究/138
空間、引力與無限性/216
A 惠更斯和萊布尼茨論宇宙引力……………………………………………(216)
B 能責備他不這樣做的人,也不是惠更斯…………………………………(249)
C 重力是物質的基本性質嗎? ………………………………………………(262)
D 虛空與廣延…………………………………………………………………(281)
E 羅奧和克拉克論吸引………………………………………………………(287)
F 哥白尼和開普勒論重力……………………………………………………(291)
G 伽桑狄論引力和重力………………………………………………………(294)
H 胡克論重力與吸引…………………………………………………………(299)
Ⅰ 伽桑狄論水平運動…………………………………………………………(306)
J 運動狀態和靜止狀態 ………………………………………………………(308)
K 笛卡爾論無限和無定限……………………………………………………(313)
L 上帝與無限…………………………………………………………………(315)
M 運動、空間和位置…………………………………………………………(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