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唐宋回鶻史研究
唐宋回鶻史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唐宋回鶻史研究

作者: 楊富學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030733467
出版日期: 2022-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728.00
市场价格: RM310.65
本店售价: RM276.48
促销价: RM260.9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出土的多方墓誌等新資料,結合敦煌、吐魯番等地發現的唐宋時期史乘記載和具體實物,充分利用敦煌出土的各類文書,對唐宋時期回鶻的歷史進行全面考察,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10世紀以前的回鶻先民、漠北回鶻、西遷回鶻的具體史實及其與周邊政權的交往,以及回鶻文文獻、佛教狀況、文學成就、摩尼教的傳播、回鶻文化等問題。


作者介紹


目錄

“研究院學術文庫”總序樊錦詩
序:在民族史研究中堅守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牛汝極
緒論1

第一章 敦煌文獻中的回鶻名稱考8
第一節 “獫狁”之於“回鶻”8
第二節 “匈奴”“凶奴”“突厥”之於“回鶻”13
第三節 敦煌文獻中回鶻的其他代稱15

第二章 鐵勒渾部及其在內亞腹地的遊移18
第一節 族源、名稱及原居地18
第二節 渾部的南遷22
第三節 渾部在河西的活動26
第四節 回鶻汗國崩潰後漠北渾部的去向28
本章小結30

第三章 敦煌文獻所見“破殘回鶻”及相關問題31
第一節 回鶻諸部在敦煌及周邊的早期活動31
第二節 P.3451《張淮深變文》校錄36
第三節 P.3451《張淮深變文》所見“破殘回鶻”來源諸說評議40
第四節 “破殘回鶻”來源之我見42
本章小結45

第四章 曹議金回鶻夫人天公主生平再考47
第一節 關於和親時間47
第二節 天公主稱號50
第三節 天公主卒年考辨52
第四節 甘州回鶻天公主的政治影響力55
本章小結60

第五章 高昌回鶻王國的棉織業6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61
第二節 高昌回鶻之紡織原料生產61
第三節 高昌回鶻之棉織業66
本章小結72

第六章 高昌回鶻之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制73
第一節 吐魯番葡萄種植的自然條件與發展歷史73
第二節 高昌回鶻時期之葡萄種植77
第三節 高昌回鶻時期之葡萄酒生產81
本章小結88

第七章 高昌回鶻王國之金屬加工業89
第一節 高昌回鶻的鑌鐵及金屬武器89
第二節 高昌回鶻的生活用金屬製品90
第三節 高昌回鶻的軍事用金屬製品94
本章小結95

第八章 回鶻文xj222—0661.9所見高昌回鶻史事97
第一節 回鶻文文書xj222—0661.9基本內容及學界的研究97
第二節 文書所見怛邏斯地望考實101
第三節 契丹屬部六姓韃靼叛投高昌回鶻考106
第四節 文書所示事件的時間與性質110

第九章 回鶻木杵銘文所見“倭赤”與高昌回鶻西部疆域114
第一節 吐魯番回鶻文木杵銘文中的U*(倭赤)114
第二節 倭赤與高昌回鶻初期的西部疆界119
第三節 U*(倭赤)入回鶻及其對周邊諸部的影響124
本章小結129

第十章 宋元時期回鶻—畏兀爾農奴制的形成與發展130
第一節 唐宋時期回鶻—畏兀爾農奴制度的萌芽與初步形成130
第二節 蒙古統治對畏兀兒社會的影響132
第三節 農奴制在元代的發展135

第十一章 西安新出《唐故回鶻白夫人墓誌》疏證139
第一節 白夫人為突厥毗伽可汗曾孫說140
第二節 白夫人所嫁為牟羽可汗說145
第三節 白氏夫人與長安146
本章小結148

第十二章 唐與回鶻絹馬互市實質解詁149
第一節 唐與回鶻的絹馬互市及其特點149
第二節 唐與回鶻絹馬互市之非貿易因素152
第三節 唐與回鶻絹馬互市的實質在於羈縻155
第四節 回鶻所獲巨量絹匹的去向159
本章小結166

第十三章 敦煌文獻所見沙州與周邊回鶻的商品貿易167
第一節 契約文書對沙州與周邊回鶻政權貿易的記載167
第二節 西州回鶻向沙州輸出之商品171
第三節 伊州回鶻向沙州輸出之商品175
第四節 甘州回鶻對沙州之輸出商品176
本章小結180

第十四章 曹議金奉天靖難討回鶻考181
第一節 張曹歸義軍之易代181
第二節 四首《望江南》所見曹議金之“奉天靖難”182
第三節 其他文獻所見曹議金的“奉天靖難”187
本章小結190

第十五章 843年—唐與回鶻關係的轉捩點191
第一節 840—843年唐朝主要邊患的解除191
第二節 843年唐朝對回鶻政策的轉折192
第三節 843年會昌滅法與回鶻摩尼教之關聯194
本章小結198

第十六章 高昌回鶻取伊州及與沙州歸義軍政權之關係199
第一節 歸義軍取伊州時的形勢及其與納職回鶻之關係199
第二節 高昌回鶻取伊州諸說獻疑204
第三節 高昌回鶻取伊州之對手為納職回鶻而非沙州歸義軍說207

第十七章 喀喇汗王朝對高昌回鶻西部疆域的蠶食212
第一節 波斯與回鶻史料所見10世紀時回鶻西部形勢212
第二節 喀喇汗王朝東擴的歷史脈絡215
第三節 喀喇汗王朝對天山北麓回鶻疆域的蠶食217
第四節 喀喇汗王朝對龜茲地區的蠶食222
第五節 龜茲在喀喇汗王朝治下之情狀225
第六節 喀喇汗王朝對焉耆地區的蠶食229
本章小結231

第十八章 回鶻社會文化發展逆演進現象考析232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232
第二節 漠北回鶻是純粹的遊牧民嗎?233
第三節 西域回鶻之社會逆演進238
本章小結241

第十九章 儒家孝道思想在回鶻中的流播與影響243
第一節 唐代回鶻孝道思想之濫觴243
第二節 西遷回鶻孝道觀之繼興246
第三節 元代內遷畏兀兒孝道思想的成熟與影響251
本章小結256

第二十章 敦煌回鶻語頭韻詩及其格律特徵257
第一節 敦煌回鶻頭韻詩之格律及其來源257
第二節 回鶻民間文學作品中的頭韻現象260
第三節 回鶻佛教文學作品與佛事文獻中的頭韻262
第四節 回鶻佛典翻譯之頭韻追求265
第五節 回鶻頭韻作品格律的基本特點268
本章小結270

第二十一章 回鶻頭韻詩與北方阿勒泰語系民族文化271
第一節 處於對立面的民族關係產生的文化影響271
第二節 民族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文化影響277
第三節 無押頭韻特徵的阿勒泰語系各族285
本章小結286

第二十二章 回鶻文摩尼教詩歌及其審美特徵287
第一節 摩尼教的傳播及對回鶻文化的影響287
第二節 回鶻文摩尼詩及其頭韻288
第三節 回鶻文摩尼教詩歌的審美特徵292
本章小結296

第二十三章 回鶻摩尼教影響蒙古民間文學之一例297
第一節 回鶻文三王子的故事中的“群魔爭寶”母題297
第二節 “群魔爭寶”故事在世界各地的流傳和演化299
第三節 “群魔爭寶”故事在蒙古族中的流傳及其異同301
第四節 伊朗語、回鶻語、蒙古語民間故事母題組合比較304
第五節 蒙古文本故事所見“光明樹”形象分析306
本章小結310

第二十四章 河西回鶻文殊信仰考論312
第一節 回鶻文題記所見古代裕固族文殊信仰312
第二節 回鶻文題記中的“五台”與“文殊山”317
第三節 作為文殊菩薩道場的酒泉文殊山320
本章小結323

第二十五章 唐代開教福建摩尼僧呼祿法師族出回鶻新證324
第一節 “呼祿”為“呼嚧喚”說再議324
第二節 從福清本《普度科儀》看“呼祿”之名與義325
第三節 “李摩呼祿”與摩尼教無關328
第四節 由福清本《普度科儀》觀見“呼祿法師”之地位330
本章小結332

第二十六章 回鶻文《五臺山贊》及相關問題考釋333
第一節 回鶻文《五臺山贊》譯釋333
第二節 回鶻之五臺山崇拜337
第三節 回鶻文殊信仰的流行340
本章小結343

第二十七章 五件回鶻文《阿含經》寫本殘片及跋文譯釋344
第一節 概說344
第二節 文獻轉寫與翻譯347
第三節 文獻注釋352

第二十八章 新世紀初歐洲學術界對回鶻文佛教文獻的研究355
第一節 德國的研究狀況355
第二節 歐洲其他國家的研究近況362

本章小結364
參考文獻366
後記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