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4,50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歷史比較語言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歷史比較語言學

作者: 陳忠敏
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8.00
市场价格: RM94.92
本店售价: RM84.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歷史比較語言學起源於18和19世紀的印歐語研究,是語言學中極為重要領域。它以歷史比較法、內部擬測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係、語言的分化和演變。它為現代語言學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誌。
 
本講義介紹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範圍、理論和方法,特別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新發展。本講義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演變的各種類型介紹,以及對各種演變解釋的探討;語言構擬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建立語言譜系關係的標準和依據,以及譜系關係建立後它的下位分類的方法和依據;漢藏語及東南亞語言演變的特點及譜系關係;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史等內容。
 
本講義大部分或部分章節曾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新加坡國立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及全國暑期語言學高級講習班講授。


作者介紹

陳忠敏,男,1962年9月出生,上海人。1984年畢業于上海大學文學院,獲學士學位;1987年和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和美國伊阿華大學東亞系,獲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獲博士學位。2004年任教于浙江大學,同年晉升為教授。學習和研究領域涉及歷史語言學、漢語音韻學、方言學和實驗語音學等。是歷史語言學領域裡最早提出歷史層次法研究的學者之一。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歷史比較語言學  1
1.1  概說  3
1.2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定義  5
1.3  歷史語言學的任務  6
1.4  觀察語言演變的視角或視窗——文獻比較  7
1.5  觀察語言演變的視角或視窗——親屬語言的比較  14
1.6  觀察語言演變的視角或視窗——共時變異分析  18
1.7  總結  20

第二章  音變及音變類型  23
2.1  概說  25
2.2  什麼是音變  25
2.3  規則音變及其特點  29
2.4  音變的各種類型  31
2.5  音變定律與規則音變  48

第三章  音變的解釋  53
3.1  概說  55
3.2  音變的發音制約因素  57
3.3  感知原因造成的音變  61
3.4  制約音變的音系結構因素  68
3.5  制約音變的增強區別性因素  70
3.6  音變由聽者啟動理論評述  76

第四章  類推變化與構詞法  85
4.1  類推的定義與分類  87
4.2  類推的方向  91
4.3  類推演變與英語動詞的強動詞、弱動詞構詞法  93
4.4  類推演變與音變的關係  98
4.5  類推的動因和機制  101

第五章  詞彙與語義演變  107
5.1  概說  109
5.2  語義演變的類型  112
5.3  語義演變的模式  114
5.4  語義演變的機制  116
5.5  語義演變的方向與原始語義重建  122

第六章  句法演變  131
6.1  概說  133
6.2  語言類型與句法演變  133
6.3  語序演變  136
6.4  類型學與語序的一致性  140
6.5  句法演變的機制  142

第七章  語法化  153
7.1  概說  155
7.2  語法化概念、特點  155
7.3語法化的演變路徑和詞類的語法化157
7.4  句法結構的語法化及其特點  160
7.5  語法化的原則、機制和動因  169

第八章  語言構擬的方法Ⅰ——歷史比較法  175
8.1  概說  177
8.2  歷史比較法與其他方法的區別  178
8.3  歷史比較法操作程式  179
8.4  歷史比較法處理子語言語音的合併和分裂  189
8.5  歷史比較法基本假設理論基礎及驗證  192
8.6  歷史比較法的局限  196
8.7  印歐語歷史比較與幾條重要的音變規則  198

第九章  語言構擬的方法Ⅱ——內部擬測法  209
9.1  內部擬測法的定義  211
9.2  內部擬測法操作程式  211
9.3  內部擬測法所揭示的音變時間順序  218
9.4  索緒爾與原始印歐語喉理論(Laryngeal Theory)  220
9.5  內部擬測法的局限  224
9.6  內部擬測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異同  226

第十章  語言的譜系分類  229
10.1  語言的各種分類和特點  231
10.2  語言譜系分類及其標準  232
10.3  語言譜系分類的步驟  236
10.4  語言演變的模式  241
10.5  印歐語的幾種古文字介紹  245
10.6  語系的下位分類(subgrouping)和下位分類的標準  247
10.7  其他語言譜系或下位分類方法介紹  253

第十一章漢藏語研究及漢藏語系分類  259
11.1  概說  261
11.2  漢藏語研究的歷史  261
11.3  漢藏語系的分類  263
11.4  漢藏語系譜系分類的標準  270
11.5  如何鑒別同源詞還是借詞  274
11.6  漢藏語系語言的特點  277
11.7  漢藏語系裡幾種重要的古文字介紹  278

第十二章  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  283
12.1  概說  285
12.2  語言借用與語言底層干擾  285
12.3  語言借用的層級與語言借用的單位  288
12.4  借詞的當地語系化與借詞的鑒定  294
12.5  語言聯盟(Linguistic area/Sprachbunde)  299
12.6  東南亞語言聯盟  301

第十三章  語言變異與語言演變  309
13.1  概說  311
13.2  方言地理學與語言變異  311
13.3  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與語言變異研究特點  314
13.4  社會語言學語言變異的研究方法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