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儒家政論衍義
儒家政論衍義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儒家政論衍義

作者: 薩孟武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 9787108065391
出版日期: 2022-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68.00
市场价格: RM138.07
本店售价: RM122.88
促销价: RM115.98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借孔子、孟子、荀子的政論為題,引用經史文集,敷暢其旨。讀此一書,不但可以瞭解儒家政治思想的體系及其演變,且會更進一步理解吾國歷代政治思想(上自先秦各家,下至明清)、政治制度(如秦漢的丞相制如何演變為前清軍機處,以及考選、祿俸、田制等等)和政治現象(如歷代宦官之禍、大學生運動、朋黨之爭、豪宗大族的勢力、農民的生活等等)。
 
作者認為,關於政治,有三種重要問題,一是政治思想,二是政治制度,三是政治現象,此三者均與時代背景有關,又有相互關係。因此本書不只是闡述儒家的政治思想,而是以此為經,於解說之中,敘述時代背景、政治制度、政治現象,此外又兼述經濟等等。
 
本書體例新穎,各章節根據儒家政治特點分為各名目,均成獨立的單位,可合而讀之,又可分而讀之。既可當學術書通讀,又可作工具書檢索。且每一名目皆旁徵博引中國歷代政治思想及得失,實已超出儒家之範圍,而可謂中國政治思想及其實踐之提綱挈領之作。


作者介紹

薩孟武(1897~1984),名本炎,孟武為其字,福建福州人,著名政治學家。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士,回國後歷任上海各大學教授。1927年,任總政治部宣傳處編輯科科長,1928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官兼編輯部主任,1930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普通行政系教授,越一年兼任系主任,另兼陸軍大學教官、中央學校教授。抗戰軍興,隨政校上廬山、抵芷江、入重慶。國民參政會成立,遴選為參政員。抗戰勝利後,歷任中山大學、臺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政校複校,兼任政治系研究所教授,並曾任立法委員。著有《政治學》《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水滸傳>與中國古代社會》《孟武自選文集》等著作。
 
薩孟武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制度、理論的研究,能不落俗套,深入淺出,貫通中西,對中國政治學的形成影響很大。幾本隨筆式的小書,以小說解說學術觀念,獨具特色,也頗得讀者歡迎。薩氏對於中華民國憲法有著精闢的見解,批抨早年時期的國民大會代表之言筆,被部分前司法院大法官曾用來解釋憲法。薩孟武被認為是近代著名的中華民國憲法書籍著作人,亦是少數被學院派的學者認同是分析解辟中華民國憲法的專家。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孔子
第一節  性、情、知 
(一) 性 
(二) 情 
(三) 知 
第二節  政治原則 
(一) 統一及正統 
(二) 正名 
(三) 從周及正朔 
(四) 尊王 
(五) 攘夷 
(六) 民本——民本與民主的區別 
(七) 春秋三世 
第三節  禮治 
(一) 禮與法 
(二) 禮之作用 
(三) 制禮的權 
(四) 禮的內容 
(五) 禮與義 
第四節  人治 
(一) 行法在人 
(二) 政者正也 
(三) 不求備於一人 
(四) 選才的方法——考績 
第五節  刑賞 
(一) 賞罰與勸懲 
(二) 刑賞與人情 
(三) 刑與禮治——孔子何以反對晉鑄刑鼎 
第六節  為政之道 
(一) 一張一弛 
(二) 興革須依人力財力先定規模 
(三) 無欲速、無見小利 
(四)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五)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六) 愛惜名器 
(七) 法令不可輕易更改 
第七節  君與臣 
第一項  君臣關係 
(一) 君臣相處之道——忠的觀念的演變 
(二) 禮敬臣下——由禮敬演變為奴畜 
(三) 慎擇邇臣——歷代宦官之禍 
(四) 外重或內重 
(五) 小謀大、內圖外——內朝官如何演變為外朝官 
第二項  君道 
(一) 君道無為或守要 
(二) 委任責成 
第三項  臣道 
(一) 曠職及越權 
(二) 對於內亂及外患的態度 
(三) 諫諍 
第八節  經濟 
(一) 庶與富——歷代戶口墾田及米價——先富後教 
(二) 大富與大貧 
(三) 義與利 
第九節  教育——歷代太學、學生運動、朋黨 
第十節  獄訟及軍事 
(一) 獄訟 
(二) 軍事——宋向戌的弭兵、足食與足兵 
第二章  孟子
第一節  人性 
(一) 性善 
(二) 性與命 
(三) 寡欲 
(四) 環境與人性 
第二節  政治 
(一) 國家的要素 
(二) 政治的起源 
(三) 一治一亂 
(四) 統一——統一與武力、統一與革命的區別 
(五) 思想的統一 
(六) 王與霸 
第三節  復古思想 
第一項  貴族政治 
(一) 不得罪於巨室——歷史上豪宗大族的勢力 
(二) 貴戚之卿有易君位之權 
第二項  封建制度 
井田制度——歷代田制及唐代反對封建的意見 
第四節  人治 
第一項  民本 
第二項  仁政 
(一) 仁政的本質 
(二) 仁政的政策 
(三) 仁政與小惠 
第三項  賢能政治 
(一) 賢與能的區別 
(二) 賢明與多數 
(三) 徒善與徒法 
第四項  放伐暴君 
第五節  人君 
(一) 君權與天 
(二) 君道 
第六節  人臣 
(一) 士之品格 
(二) 入官——歷代考選制度 
(三) 為貧而仕——歷代祿俸制度 
(四) 臣道 
(五) 諫諍及格君心之非 
第七節  經濟 
(一) 分工 
(二) 富民之必要 
(三) 富民的政策 
第八節  外交及反戰 
(一) 外交 
(二) 反戰 
第三章  荀子
第一節  人性及人情 
(一) 性之本質及其與情的區別 
(二) 人情 
(三) 人欲——先哲對於人欲的看法及理學派懲忿窒欲的主張 
(四) 性惡 
(五) 計算利害大小 
(六) 環境與人之情性 
第二節  社會 
第三節  禮治及法治 
(一) 禮之基礎 
(二) 禮之起源 
(三) 禮之作用 
(四) 禮治 
(五) 由禮治而主張法治 
(六) 由法生“類”——後世沿類創例,吏胥緣例操縱國權 
(七) 禮用於士以上,法用於眾庶百姓 
第四節  勢與術 
(一) 勢 
(二) 術 
第五節  政治 
(一) 統一——思想的統一 
(二) 法後王 
(三) 民本——民主政治的制度 
(四) 政治上的平等 
(五) 改革 
第六節  人治 
第七節  刑賞 
(一) 刑賞的起源 
(二) 刑賞的作用 
(三) 刑賞須合理 
(四) 厚賞重刑尤其重刑之必要 
第八節  人君 
(一) 君之作用 
(二) 君道無為 
第九節  人臣 
第一項  總說 
(一) 遇合 
(二) 通才與專才 
第二項  宰相 
(一) 相之起源及其重要 
(二) 相的職權 
第三項  群臣 
(一) 百官的分職 
(二) 臣道 
第十節  經濟 
(一) 富國即富民的重要 
(二) 富民政策 
(三) 先富後教 
(四) 聚斂與藏富於民 
(五) 國貧的原因 
(六) 義與利 
第十一節  軍事 
第十二節  天及蔔筮 
(一) 天——歷代民變與宗教 
(二) 蔔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