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5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

作者: 張健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22-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88.00
市场价格: RM105.71
本店售价: RM94.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利用清代檔案、方志、文集中有關黃河中游地區氣候和災害的大量資訊建立旱澇災害數據庫,基於該數據庫中的資訊,作者對清代黃河中游地區旱澇等級、降雨量變化序列進行了重建,並分析其變化特徵、演化規律和時空分佈特徵。在此基礎上,作者將之與太陽活動變化、樹輪序列等進行對比分析,以判斷引起清代黃河中游地區氣候變化與波動的原因。不僅如此,作者還選取有代表性的氣候事件進行個案分析,以復原其形成的氣候背景,探討它們對區域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以及社會應對方式。


作者介紹

張健

1980年生,陝西大荔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2012年6月獲博士學位;同年7月入職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2016年特評副教授,入選西北大學青年學術英才計畫。主要從事歷史地理資訊技術、歷史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環境史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專案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專案與面上專案各1項、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並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全球變化研究計畫專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等。

在《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自然科學史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曾先後榮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陝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論著獎、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國務院扶貧開發成效協力廠商評估先進個人等獎勵。


目錄

序……………………………………………………………………………張曉虹 I
緒 論……………………………………………………………………………… 1
第一節 歷史氣候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 1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目標、思路和方法 …………………………………… 15
第四節 時空界定與研究區概況 ………………………………………… 18
第五節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區史料及其蘊含的氣候資訊 ……………… 22

第一章 黃河中游旱澇等級序列重建與特徵分析(1644— 2009年) ……… 30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30
第二節 代表網站的選取 ………………………………………………… 31
第三節 旱澇等級序列的重建 …………………………………………… 33
第四節 旱澇特徵分析 …………………………………………………… 40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49

第二章 清代以來黃河中游 5— 10月面降雨量序列重建與特徵解析
(1765— 2009年) …………………………………………………… 5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51
第二節 萬錦灘水志設立與水位數據解讀 ……………………………… 52
第三節 面降雨量重建的思路與方法 …………………………………… 57
第四節 面降雨量重建結果與特徵解析 ………………………………… 62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72

第三章 康熙年間陝、晉、豫三省大旱事件剖析(1689— 1692年) ………… 74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思路 ………………………………………………… 75
第二節 大旱災情與時空分異特徵 ……………………………………… 77
第三節 大旱事件的自然和社會因素分析 ……………………………… 117
第四節 1689— 1692年大旱災的社會應對 ……………………………… 134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157

第四章 嘉慶二十四年(1819)黃河中游極端降水事件診斷 ……………… 158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思路 ………………………………………………… 158
第二節 雨情與災情 ……………………………………………………… 160
第三節 降水時空分異特徵分析 ………………………………………… 166
第四節 氣候背景推斷 …………………………………………………… 176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179

第五章 清代黃河中下游決溢與氣候波動關係討論(1751— 1911年) …… 18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181
第二節 黃河中下游決溢事件及氣候背景 ……………………………… 182
第三節 氣候波動與黃河歷次決溢程度變化關係 ……………………… 191
第四節 本章小結與討論 ………………………………………………… 197

第六章 清代黃河防汛與報汛制度的運作…………………………………… 199
第一節 古代水志設立及其應用的三段時期 …………………………… 199
第二節 清代黃河水志設置及其水位記錄的學術意義 ………………… 201
第三節 清代黃河河務與報汛制度運作 ………………………………… 20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215

第七章 民國時期黃河中游氣溫變化及寒冷事件…………………………… 217
第一節 引言 ……………………………………………………………… 217
第二節 問題的提出 ……………………………………………………… 219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說明 ………………………………………………… 220
第四節 氣溫變化特徵 …………………………………………………… 223
第五節 “民國十八年年饉”與寒冷事件史實、影響及天氣背景 ………… 235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248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250
第一節 結論與創新 ……………………………………………………… 250
第二節 未解決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 254

附錄一 1644— 2009年黃河中游旱澇等級資料 …………………………… 260
附錄二 1644— 1911年黃河中游旱澇分異圖集 …………………………… 274
參考文獻………………………………………………………………………… 309
後 記……………………………………………………………………………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