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57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污水處理技術及資源化利用
污水處理技術及資源化利用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污水處理技術及資源化利用

作者: 廖傳華,李聃,程文潔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828.00
市场价格: RM148.85
本店售价: RM132.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污水資源化利用對於推動水資源的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意義重大。
 
本書共分為預處理篇、能源利用篇、物料利用篇、水資源利用篇四篇,共17章,主要介紹了汙水處理政策解讀及汙水處理方式、污水除渣、氣浮、調節、焚燒產熱、水熱氧化產熱、水熱氣化產熱、水熱氣化產可燃氣、生物氣化產沼氣,生物氣化產氫氣、有機物的分離與回收、有機物的利用途徑、無機物的分離與回收、無機物的利用途徑、污水農業回用、污水工業回用、污水生活回用、污水生態回用等的技術、設備、方法及途徑。
 
本書不僅可供從事汙水處理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廖傳華,南京工業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本科生《過程裝備成套技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的教學工作,編寫教材2部。2005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要從事以下方向的研究工作:
(1)可再生能源與低碳技術研究:主要從事中硬質秸稈的氣化、生物質超臨界水部分氧化制甲烷、中高溫太陽能熱利用、城市型風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1部,申請發明專利8項。
(2)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深度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研究成分果於2011年和2013年分別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三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3)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
(4)超細粉體的製備。(5)熱力乾燥。
(6)工業節水減排技術。研究成果獲2011年江蘇省水利科技成果二等獎。出版專著《工業節水案例與技術集成》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圖書二等獎。


目錄

第1章 緒論001

1.1污水的來源與分類001

1.1.1污水的來源001

1.1.2污水的分類002

1.2污水的水質及危害004

1.2.1污水的水質004

1.2.2污水的危害006

1.3汙水處理政策解讀007

1.4汙水處理010

1.4.1汙水處理的原則010

1.4.2汙水處理的方式011

1.4.3污水的處理方法011

1.4.4污水資源化利用方法012

參考文獻012

預處理篇

第2章 污水除渣014

2.1格柵014

2.1.1格柵的設置014

2.1.2格柵的分類015

2.1.3格柵除渣機0162.2篩網017

2.2.1篩網的設置017

2.2.2篩網的分類0182.3沉砂019

2.3.1沉砂池的設置019

2.3.2沉砂池的分類019

2.3.3除砂與砂水分離021

參考文獻022

第3章 氣浮023

3.1氣浮法的特性023

3.1.1氣浮法的特點023

3.1.2氣浮法的適用對象023

3.1.3氣浮法的分類024

3.2加壓溶氣氣浮024

3.2.1基本流程024

3.2.2工藝設計026

3.2.3工藝特點030

3.3加壓溶氣氣浮的設備組成031

3.3.1加壓溶氣設備031

3.3.2溶氣釋放設備033

3.3.3氣浮池033

3.3.4刮渣機035

3.4其他氣浮法036

3.4.1電解氣浮法036

3.4.2射流氣浮法036

3.4.3曝氣氣浮法037

3.4.4葉輪氣浮法038

參考文獻038

第4章 調節039

4.1調節的作用與分類039

4.1.1調節的作用039

4.1.2調節的分類039

4.2水量調節039

4.3水質調節040

4.4調節池041

4.4.1調節池的分類042

4.4.2調節池的形式042

4.4.3調節池的設計042

參考文獻044

能源利用篇

第5章 焚燒產熱046

5.1焚燒處理的流程及存在的問題046

5.1.1焚燒處理流程046

5.1.2有機污水焚燒存在的問題048

5.2焚燒系統的設計計算049

5.2.1有機污水的熱值估算049

5.2.2有機污水焚燒產熱量計算050

5.3焚燒爐的選型051

5.4焚燒的應用及熱量的回收利用052

5.4.1焚燒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053

5.4.2焚燒熱量的回收利用053

參考文獻053

第6章 水熱氧化產熱055

6.1水熱氧化技術的分類055

6.1.1濕式氧化055

6.1.2超臨界水氧化058

6.2濕式氧化與能源化利用058

6.2.1濕式氧化的工藝流程058

6.2.2濕式氧化的影響因素062

6.2.3濕式氧化的主要設備065

6.2.4有機污水濕式氧化的能量利用065

6.3超臨界水氧化與能源化利用066

6.3.1超臨界水氧化的工藝流程066

6.3.2超臨界水氧化反應器068

6.3.3有機污水超臨界水氧化的能量回用075

參考文獻079

第7章 水熱氣化產可燃氣082

7.1水熱氣化技術082

7.1.1水熱處理過程082

7.1.2水熱氣化過程083

7.1.3水熱氣化過程的影響因素084

7.2有機污水超臨界水氣化制氫085

7.2.1有機污水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的機理085

7.2.2有機污水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的工藝086

7.2.3有機污水超臨界水氣化制氫過程的影響因素086

參考文獻088

第8章 生物氣化產沼氣090

8.1有機污水厭氧消化的機理090

8.2有機污水厭氧消化過程的影響因素093

8.2.1工藝條件的影響093

8.2.2環境因素的影響096

8.3有機污水產甲烷的潛能及消化工藝099

8.3.1有機污水厭氧消化產甲烷的潛能099

8.3.2有機污水厭氧消化工藝100

8.4有機污水厭氧消化反應器103

8.4.1常規型反應器104

8.4.2污泥滯留型反應器106

8.4.3附著膜型反應器111

8.5有機污水厭氧消化產物的利用113

8.5.1沼氣的利用114

8.5.2沼液和沼渣的利用114

參考文獻114

第9章 生物氣化產氫氣116

9.1有機污水生物制氫的方法116

9.1.1直接生物光解制氫116

9.1.2間接生物光解制氫116

9.1.3光發酵制氫117

9.1.4暗發酵制氫118

9.2有機污水厭氧發酵產氫的途徑119

9.2.1 EMP途徑中的丙酮酸脫羧產氫119

9.2.2輔酶Ⅰ的氧化還原平衡調節產氫120

9.2.3產氫產乙酸菌的產氫作用121

9.2.4 NADPH在生物產氫過程中的作用121

9.2.5氫酶的催化作用122

9.3厭氧消化制氫過程的影響因素123

9.3.1物料性質的影響123

9.3.2工藝條件的影響124

9.3.3其他因素的影響125

參考文獻126

物料利用篇

第10章 有機物的分離與回收128

10.1精餾法提取有機物128

10.1.1精餾操作流程128

10.1.2精餾裝置的熱量衡算130

10.1.3多組分精餾132

10.1.4複雜精餾133

10.1.5影響精餾操作的主要因素135

10.1.6間歇精餾的新型操作方式138

10.2萃取法提取有機物140

10.2.1溶劑萃取操作的特點141

10.2.2溶劑萃取的操作流程141

10.2.3溶劑萃取的操作方式143

10.2.4萃取劑的選擇144

10.2.5萃取設備146

10.3化學沉澱法分離回收有機物154

10.4重力沉降法分離回收有機物156

10.5過濾法分離回收有機物156

10.5.1過濾機157

10.5.2過濾機的生產能力164

10.5.3過濾機的選型167

10.6膜濾法分離回收有機物169

10.6.1反滲透及其應用169

10.6.2超濾及其應用170

參考文獻171

第11章 有機物的利用途徑174

11.1工業回用174

11.1.1本工藝過程的回用174

11.1.2其他工藝過程的回用175

11.2農業利用176

11.2.1堆肥176

11.2.2制複混肥料182

11.3制吸附材料183

11.3.1熱解活化法183

11.3.2物理活化法184

11.3.3化學活化法185

11.3.4化學物理活化法186

11.4轉化制能源187

11.4.1熱化學轉化技術187

11.4.2物理轉化技術190

11.4.3生物轉化技術190

參考文獻191

第12章 無機物的分離與回收192

12.1蒸發濃縮法回收無機物192

12.1.1污水蒸發的優缺點192

12.1.2污水蒸發的工藝流程193

12.1.3蒸發器的類型194

12.1.4蒸發器的設計201

12.2結晶法回收無機物201

12.2.1結晶法的分類201

12.2.2結晶設備的選型202

12.2.3結晶過程的計算206

12.3膜分離法回收無機物208

12.3.1反滲透及其應用208

12.3.2納濾及其應用213

12.3.3超濾及其應用214

12.3.4微濾及其應用217

12.3.5電滲析及其應用217

12.4化學沉澱法回收無機物224

12.4.1氫氧化物沉澱法224

12.4.2硫化物沉澱法228

12.4.3碳酸鹽沉澱法229

12.4.4 鐵氧體沉澱法229

12.4.5其他沉澱法231

12.4.6 化學沉澱法的應用234

12.4.7化學還原法的應用234

參考文獻237

第13章 無機物的利用途徑239

13.1工業回用239

13.1.1本工藝過程的回用239

13.1.2 其他工藝過程的回用240

13.2制建築材料241

13.2.1制燒結磚241

13.2.2 制免燒磚242

13.2.3製備陶粒245

13.2.4製備礦渣水泥248

13.2.5 製備輕質填充料249

13.2.6 熔融制人造石料249

13.3制功能材料249

13.3.1製備磁性材料249

13.3.2製備催化材料251

參考文獻252

水資源利用篇

第14章 污水農業回用254

14.1農田灌溉254

14.1.1農田灌溉的方法254

14.1.2灌溉用水的水質要求256

14.1.3污水灌溉回用的水質標準256

14.1.4灌溉回用污水的處理技術259

14.2植苗造林260

14.2.1水在植苗造林中的作用261

14.2.2污水在植苗造林中的回用262

14.3畜牧養殖262

14.3.1畜牧養殖的需水量262

14.3.2畜牧養殖的飲水源263

14.3.3畜牧養殖飲用水的水質要求264

14.3.4畜牧產品加工用水的水質要求266

14.4水產養殖266

14.4.1水產養殖的需水量267

14.4.2水產養殖的水質要求267

14.4.3污水水產養殖回用269

14.5污水生態農業271

14.5.1污水的控制與處理途徑271

14.5.2污水生態農業的原理272

14.5.3污水生態農業的類型274

14.5.4污水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276

參考文獻277

第15章 污水工業回用278

15.1污水工業回用的原則278

15.2工業過程的用水分析279

15.3典型工業過程的主要用水節點281

15.3.1石油煉製281

15.3.2乙烯283

15.3.3煤制氣284

15.3.4合成氨286

15.3.5煤制甲醇287

15.3.6氯堿289

15.4污水的工業回用方式290

15.4.1間接回用290

15.4.2直接回用291

15.4.3再生回用291

15.4.4再生迴圈291

15.4.5污水工業回用的處理292

15.5污水的工業回用途徑292

15.5.1產品用水292

15.5.2冷卻用水293

15.5.3洗滌用水294

15.5.4沖渣用水294

15.5.5煙氣淨化用水295

15.5.6除塵沖灰用水295

15.5.7地坪沖洗用水295

參考文獻296

第16章 污水生活回用297

16.1市政用水297

16.1.1城市綠化用水297

16.1.2景觀環境用水299

16.1.3建築施工用水301

16.1.4道路清掃用水304

16.2消防用水306

16.2.1消防用水量306

16.2.2消防用水的水源309

16.2.3污水消防回用的防護與保障311

16.3生活雜用水311

16.3.1洗車用水311

16.3.2沖廁用水312

參考文獻314

第17章 污水生態回用315

17.1濕地回用315

17.1.1自然濕地315

17.1.2人工濕地317

17.1.3污水在濕地中的回用319

17.2地表水補水320

17.2.1地表水的載體320

17.2.2水資源的危機321

17.2.3緩解水危機的措施324

17.2.4污水地表水補水325

17.3地下水補水326

17.3.1地下水的分類與分佈326

17.3.2地下水的功能與水質328

17.3.3地下水破壞的影響330

17.3.4地下水的補給水源331

17.3.5污水地下水補水332

17.4地下儲能333

17.4.1地下儲能的原理333

17.4.2地下儲能的優點334

17.4.3地下儲能的發展334

17.4.4污水地下儲能335

參考文獻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