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4,50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廢除文科學部”的衝擊
“廢除文科學部”的衝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廢除文科學部”的衝擊

作者: (日)吉見俊哉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28.00
市场价格: RM40.99
本店售价: RM36.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2015年日本傳聞文部省將在國立大學“廢除文科學部”,雖后證實為謠傳,卻也引發巨大的衝擊。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層的社會心理解析,追溯了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的重理輕文的功利傳統。這一“傳統”往上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臭名昭彰的“學徒出陣”,在戰後依然延續,導致長期以來文科學部獲得的財政撥款遠遠少於理科,文科教育也不受重視。作者用馬克斯·韋伯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區分文理科各自的擅長領域,指出沒有“價值理性”的探索與指引,“工具理性”必然會陷入封閉僵化。作者也重新審視了當下日本大學教育的種種弊端,包括大學擴招和少子化趨勢的背離、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間缺少銜接、課程設置僵化、大學生年齡層過於單一等問題,並對大學改革的方向做出富有探索性的思考。



吉見俊哉,1957年生,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教授、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曾任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教授(學科目前已重組)、情報學環學環長。2009年起擔任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學術專長為社會學、文化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視聽眾研究、全球化、技術的社會建構、大眾文化等。


作者介紹

吉見俊哉
 
1957年出生于東京都。社會學家,東京大學教授、副校長。研究領域為都市論、文化社會學。代表性著作有:《博覽會的政治學》(中公新書)、《媒體時代的文化社會學》(新曜社)、《媒體文化論》(有斐閣)、《世博會幻想一一戰後政治的束縛》(築摩新書)、《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在政治上的無意識》(岩波新書)、《何謂大學》(岩波新書)等。譯者王京歷史民俗資料學博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民俗學、日本文化等。譯作有柳田國男《食物與心臟》、《都市與農村》、《鄉土生活研究法與民間傳承論》(合譯)、福田亞細男《日本民俗學方法序說》等。史歌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日語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等。譯作有柳田國男《海上之路》《關於婚姻》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