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圖解不良資產處置:資產管理公司處置模式操作要點與難點
圖解不良資產處置:資產管理公司處置模式操作要點與難點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圖解不良資產處置:資產管理公司處置模式操作要點與難點

作者: 陳磊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 9787519767082
出版日期: 2022-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16.00
市场价格: RM92.76
本店售价: RM82.56
促销价: RM77.9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從法律理論和實務操作兩方面入手,詳細介紹了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的基本邏輯,以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在現實中如何通過各類型金融工具的運用,對不良資產進行處置。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對不良資產產業鏈進行了整體介紹。該部分內容包括不良資產的認定、不良資產行業鏈中的各類參與主體,以及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介紹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誕生、發展與監管政策,以及資管公司對不良資產進行處置思路的歷史沿革。第三部分介紹了目前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資產進行收購處置的各種業務形態,包括債權轉讓、債務重組、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破產重整等,並着重分析了實務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本書指出,不良資產的傳統處置方式為“打折、打包、打官司”的“三打”模式,不良資產行業的參與者主要為銀行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現階段不良資產產業鏈所涉主體範圍則更加廣泛,信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民營機構與自然人投資者也是產業鏈條上的重要參與者,除傳統“三打”手段外,各主體還通過ABS、私募投資基金等各類型金融工具參與不良資產的收購處置。實踐操作中,資產管理公司必須應對諸多由此產生的創新性、跨領域性的問題。

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各種不良資產處置手段的案例分析,並着重分析了近兩年來監管政策變化、監管態勢趨嚴帶來的行業變革,並且詳細解析了不良資產交易過程中的一些實務操作細節,包括如何對不良資產進行估值定價、如何合規地履行不良資產交易的相關法定程序等。


作者介紹

陳磊,福建福州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公司律師,曾供職于某國有大型信托公司、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股份制商業銀行等機構,主要研究方向為不良資產、破產重整、信托與資產管理、私募基金、知識產權等民商事領域,曾在《法制日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著有《不良資產處置與資產管理公司實務研究》《知識產權金融》等專著。


目錄

第一章 不良資產處置概述
  一、不良資產的認定及處置
   (一)不良資產的定義與認定
   (二)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概述
  二、對不良資產處置的監管
   (一)不良資產的監管概述
   (二)不良資產違規處置類型及其監管
   (三)不良資產處置監管小結

第二章 不良資產行業與資產管理公司
  一、不良資產行業及參與主體
   (一)不良資產行業參與方
   (二)資產管理公司的作用
  二、資產管理公司的產生與發展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誕生及概況
   (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
   (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產生與發展
   (四)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

第三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Ⅰ:不良資產收購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依據
   (一)基本定義
   (二)法律依據
  二、交易要素
   (一)轉讓標的
   (二)轉讓方式與流程
   (三)轉讓對象
   (四)不良資產收購的後續事項

第四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Ⅱ:不良資產轉讓處置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依據
   (一)基本定義
   (二)法律依據
  二、委託清收
  三、其他常見轉讓模式
   (一)委託收購模式
   (二)配資及延期付款模式
   (三)聯合收購模式
   (四)債權收益權轉讓模式
   (五)不良資產基金模式
  四、不良資產的涉外轉讓
   (一)法律依據
   (二)業務模式

第五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Ⅲ:司法處置
  一、司法處置的前期準備
   (一)司法處置的主要策略
   (二)司法處置的相關材料
   (三)司法處置涉及相關費用統計
  二、司法處置的主要流程
   (一)訴訟流程
   (二)執行流程
  三、司法拍賣與網路拍賣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法規
   (二)司法拍賣實踐操作
   (三)不良資產網路交易模式
   (四)網路不良資產交易業務資質問題探討
  四、以物抵債
   (一)以物抵債的定義與規定
   (二)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
   (三)銀行以物抵債實踐
  五、司法處置的重點問題
   (一)執行難點問題
   (二)部分不良資產標的的特殊處置

第六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Ⅳ:債務重組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依據
   (一)基本定義
   (二)法律依據
  二、業務模式
  三、債務重組實務相關問題

第七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Ⅴ:債轉股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依據
   (一)基本定義
   (二)法律依據
  二、歷史發展
   (一)行政審批模式(政策性債轉股)
   (二)市場化債轉股模式
  三、債轉股業務操作模式
   (一)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模式
   (二)債轉股基礎操作模式
   (三)債轉股專項基金探討
   (四)債轉股專案的資金來源

第八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Ⅵ:不良資產證券化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規定
   (一)基本定義
   (二)法律依據
  二、不良資產證券化交易要素
   (一)交易流程
   (二)參與主體
   (三)基礎資產
  三、重點問題探討
  四、不良資產證券化抽樣調查與分析
   (一)抽樣調查的方式
   (二)調查與分析

第九章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Ⅶ:破產重整
  一、基本概念
   (一)基本定義與法律依據
   (二)破產相關程式解析
   (三)破產債委會與金融機構債委會
  二、破產重整的業務實踐
   (一)破產重整的利益博弈
   (二)破產重整的流程
   (三)破產重整的類型
   (四)破產重整計畫的重點內容
   (五)破產重整中的債權人權利保護
  三、破產重整疑難問題探討
   (一)房地產企業破產重整疑難解析
   (二)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疑難解析

第十章 不良資產的價值評估
  一、基本邏輯與政策依據
   (一)估值定價的基本邏輯
   (二)監管規定
  二、不良資產價值評估的流程
   (一)主要流程
   (二)評估分析過程
  三、不良資產估值方法的應用
   (一)市場法及其衍生方法
   (二)成本法及其衍生方法
   (三)收益法及其衍生方法
   (四)其他方法
   (五)評估方法的缺陷
  四、不良資產估值方法的應用實例
   (一)不良資產包收購估值案例
   (二)債務重組估值案例
   (三)債轉股估值案例

第十一章 不良資產業務的稅負承擔
  一、債權清收與轉讓的稅負承擔
   (一)債權清收的稅負承擔
   (二)債權轉讓的稅負承擔
  二、司法拍賣涉稅問題
   (一)司法拍賣涉稅類型與風險
   (二)司法拍賣的稅款處理
  三、債務重組的稅負承擔
  四、以物抵債的稅負承擔
   (一)不動產抵債的稅負
   (二)動產抵債的稅負
  五、債轉股的稅負承擔
  六、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稅負承擔
   (一)發起機構的稅負
   (二)證券化產品投資者的稅負
  七、不良資產業務的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