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0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新名詞與文化史
新名詞與文化史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新名詞與文化史

作者: 余來明,王傑泓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16.00
市场价格: RM92.76
本店售价: RM82.5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由概念、術語切入研究中國現代學術轉型及現代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形成,是近年來歷史研究的重要理路。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國學界的興起,既有來自海外學術新方法的影響,也是現代學術研究路徑在新時期的重新激發。
 
本書從四個方面展現從“新名詞”角度探討文化史現象:
(1)詞語的選擇,從方法論層面討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西日文化互動背景下新語輸入的一般情形,及其與現代學術轉型、話語形成之間的關聯;
(2)交錯的文化史,以“文學”“藝術”“美學”“教育小說”等新術語為例,揭示近代中外文化接觸過程中與概念厘析、文化跨語際轉移等問題相關的歷史內涵;
(3)詞語、觀念與歷史,聚焦近代以降中西文學、文化交匯進程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術語、觀念,考析其在跨語際實踐過程中發生的意義變形與重組,由概念、術語的知識考古展現多面歷史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4)詞語翻譯與歷史重構,由近代中西術語、概念的對譯切入,考察詞語翻譯過程中發生的意義轉移現象,由此解析因話語變化而衍生的歷史建構問題。


作者介紹

余來明,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博導, 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王杰泓,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導。武漢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研究院,兼任 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湖北省美學學會常務理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