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歷代法帖風格類編:顏系行草(一)
歷代法帖風格類編:顏系行草(一)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歷代法帖風格類編:顏系行草(一)

作者: 陳陽靜,侯東菊(主編)
出版社: 河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40.00
市场价格: RM43.15
本店售价: RM38.40
促销价: RM36.2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侄子顏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縱28.2厘米,橫75.5厘米,23行,凡234字。書于公元758年。此文稿追叔了常山太守顏呆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元人鮮于樞譽其焉“天下行書第二”。


本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磚,縱筆豪放,常常寫至枯筆,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還流露于字裹行間。其書法最妙處,一在其字的點畫密集,草成一個塊面之處;二在其枯筆連擦寫數字之處。這兩種現象交相映襯,造成虛實、輕重、黑白之間的節奏變化,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筆“不拘小節”和結體的偏於鬆散,形成了顏體稿書風格。因其用途和行書書體的形式特點,使其點畫用筆中捨棄了對起筆、收筆、轉折、鈎耀等處的刻意求工,但保留了沉實挺勁而渾厚的綫質,章法又隨勢產生緊松、疏密的變化,體現出顏真卿書法的藝術創造力和高層次的審美意趣。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紙本,行書。台北故官博物院藏,為楊凝式為唐人繪畫所題的一段跋。其用筆、結體極類顏真卿的《爭座位帖》《祭侄文稿》,渾厚凝重,後漢天福十二年丁未(947)七月書。


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虛白,華陰(今屬陝西)人。唐末為秘書郎,五代時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一度在洛陽過着一種佯瘋的生活。楊凝式的書法在唐時受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等人影響較大,後上溯魏晉,于二王處得其風神,形成自己多2的風格,開創宋代尚意書風的先河。


《玉泉帖》為日本書家小野道風代表作之一。小野道風(894-966)為日本平安中期的書法家。他在摹仿王羲之書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秀逸”書風,為“和(日)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謐號敕書》《屏風草稿》《三體千字文》等被視為日本國寶。其墨跡被專稱為“野跡”,與書家藤原佐理的墨跡(佐跡)和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取“權大納言的筆跡”之意),並稱“三跡”。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