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5,38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翻譯美學教程
翻譯美學教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翻譯美學教程

作者: 劉宓慶,章艷
出版社: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30.00
市场价格: RM59.33
本店售价: RM5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翻譯美學教程》系「中譯翻譯文庫•高等院校翻譯專業教材」之一,是一部翻譯美學教程,同時又是一部系統的翻譯美學研究課題集,其中的課題分布反映了翻譯美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結構框架。

本書是一部理論教程,同時又具有較高的實務操作性,做到了有虛有實,是翻譯學一本難得的好書。

本書作者力求對翻譯學的「歸屬」作一個全面的本體論剖析和闡釋,指出應該讓翻譯學回歸美學,這也是翻譯學界非常關心的大課題。

本書適用於外語本科高年級、外語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學與研讀,也同樣適用於有翻譯實踐基礎的專業人士擇需或擇題自學、撰寫研究論文等。

劉宓慶,生於1939年,祖籍湖南新寧。中國當代知名的翻譯理論家,創建了翻譯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后期的功能理論觀以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為導向,在國際學術界備受重視。劉氏長期從事翻譯實務與理論研究,曾在內地、台灣、香港多所大學執教,在國內及歐美多所國際機構從事翻譯實務。

主要論着有《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翻譯美學導論》《文化翻譯論綱》《翻譯與語言哲學》等14本,其中大部分已收入《劉宓慶翻譯論着全集》,由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章艷,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翻譯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翻譯的美學視角和文化視角,發表相關論文和專着(及合着)20余篇(部)。長期從事社會科學著作和文學作品的漢譯工作,正式出版的譯着逾200萬字,其中《娛樂至死》獲2005年首屆華語圖書傳媒大獎(社科類圖書獎)。


目錄

本書出版及使用說明
前言翻譯美學教學的目的和目標
Part One翻譯美學簡介
Topic 1.1學科定位:翻譯學歸屬於美學
Topic 1.2語言學對翻譯學的意義
Topic 1.3語言和翻譯的交匯點:語言審美
Topic 1.4語言審美的普遍性
(思考討論題)
Part Two翻譯美學的學科結構
Topic 2.1翻譯美學的學科結構
Topic 2.2翻譯美學對於中國翻譯的重要性
Topic 2.3翻譯美學的關注中心(Focuses)
Topic 2.4翻譯美學研究的兩種路子(Approach)
Topic 2.5翻譯美學的研究方法論
(思考討論題)
Part Three中西翻譯美學思想發展概略
Topic 3.1翻譯學美學的思想萌芽
T3.1.1中國翻譯美學之源:中國審美文化史
T3.1.2中國翻譯美學思想之源:中國傳統哲學和美學
Topic 3.2中國傳統翻譯理論的美學內涵
Topic 3.3翻譯美學需要整體性整合研究:相映成輝
Topic 3.4西方美學發展的四個時期
Topic 3.5翻譯美學學科建設的歷史機遇
(思考討論題)
Part Four語言審美概論
Topic 4.1語言審美:翻譯美學的最佳切入點
Topic 4.2探求語言美:翻譯美學的基本任務之一
Topic 4.3語言審美信息搜索的途徑:神形兼備論
T4.3.1語言審美分析的結構層級論
T4.3.2傳統美學的語言審美感應論
T4.3.3心理美學的語言審美方法論
Topic 4.4語言審美的基礎:翻譯美學的意義觀
T4.4.1翻譯中的「意義審美」
T4.4.2翻譯意義審美的一般指引
T4.4.3翻譯中的形式審美
Topic 4.5漢語之美
T4.5.1漢語的結構美:「玲瓏飛逸」
T4.5.2漢語的音樂美:清純柔潤,鏗鏘有致
T4.5.3漢語的音韻美:「循聲至雋」
T4.5.4漢語的聲調美:聲中有意,調中有情
T4.5.5漢語的意象美:「神用象通」
T4.5.6漢語的意境美:「境與意會」
T4.5.7漢語的模糊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T4.5.8當代漢語行文審美基本要領
Topic 4.6英語的豐采
T4.6.1歷時的斑斕與共時的輝煌——以廣袤的語言版圖顯示英語之大氣卓然
T4.6.2英語的理性美——以嚴謹的語言規范盡顯英語的理性素質
T4.6.3英語的動態感性美——以語法規范的內在律動表現語言的生命力
T4.6.4英語的自然美——以自然天成為語言表現的本色和依歸
T4.6.5英語的豐繁美——以多姿多彩的結構形態表現出英語的富集豐腴
T4.6.6英語的幽默美——以機智的瀟灑調侃人生百態,博得了世人贊譽
T4.6.7當代英語審美表現的新趨勢
(思考討論題)
Part Five語言審美的價值觀論
Topic 5.1語言審美價值論的重要性
T5.1.1語言審美的普遍原則(General Principles)132
T5.1.2語言審美的差異性
Topic 5.2語言美的普遍價值標准(Axiological universals)135
T5.2.1高度和悅的視聽感性
T5.2.2精致獨到的結構形態
T5.2.3深刻巧妙的意義蘊含
T5.2.4精心鑄造的意象意境
T5.2.5鮮明獨特的文化色彩
Topic 5.3語言美的特殊性
T5.3.1漢語的地理生態與文化選擇不同於英語
T5.3.2語言美具有不同的歷時特征和共時特征
Topic 5.4關於語言美的多維、辯證、動態價值觀
(思考討論題)
Part Six論翻譯審美
Topic 6.1所謂「翻譯審美」
Topic 6.2翻譯審美活動的基本特征
T6.2.1翻譯審美涵蓋一個復雜的「三維結構」
T6.2.2翻譯審美的對象是語言
T6.2.3翻譯審美必須是語際的(Interlingual)
T6.2.4翻譯審美主體是關鍵
T6.2.5翻譯審美要求普遍性和專業針對性
Topic 6.3翻譯審美的特征普遍存在
Topic 6.4翻譯的審美閱讀策略
T6.4.1理解性閱讀:審美閱讀的前提
T6.4.2翻譯審美的文本閱讀
Topic 6.5對原語文本的審美解構:審美信息掃描
Topic 6.6翻譯審美理解的「相對共性」
Topic 6.7超文本語言審美探索
T6.7.1關於「超文本」意義生成的原因分析
T6.7.2關於意象美
T6.7.3關於意境美
T6.7.4關於意蘊美
Topic 6.8悉聽弦外之音,始得文本深意
(思考討論題)
Part Seven翻譯的審美主體
Topic 7.1復雜的審美主體:「四維復合性」
Topic 7.2翻譯審美主體的特征
Topic 7.3翻譯審美主體的條件
T7.3.1審美能力
T7.3.2語言感應力(語感)
T7.3.3審美想象力
T7.3.4審美理解力
T7.3.5審美的情感操控能力
T7.3.6審美創造能力
Topic 7.4審美主體的差異性問題
Topic 7.5審美標准的主體中心論
(思考討論題)
Part Eight翻譯的審美客體
Topic 8.1審美客體是一個「感性活體」
Topic 8.2審美客體的形態分類
Topic 8.3審美客體的特征
Topic 8.4審美客體的功能
T8.4.1信息提供(Informative)
T8.4.2外象描寫(Descriptive)
T8.4.3情感激勵(Emotional)
T8.4.4感悟啟發(Elicitating)
T8.4.5觀念剖析(Ideational)
Topic 8.5翻譯審美客體的結構
Topic 8.6語言美的語際轉換:美的「可譯性」問題
Topic 8.7翻譯審美轉換障礙問題
(思考討論題)
Part Nine翻譯審美心理結構探討
Topic 9.1審美心理結構闡釋
Topic 9.2審美心理活動的特征
T9.2.1情感體驗(Emotional Experience)
T9.2.2價值實踐(Value Practice)
Topic 9.3翻譯審美心理活動的基本特征
T9.3.1靈活的心理調節策略
T9.3.2高度的審美再創造的目的性
T9.3.3想象力與「意義的完形」
T9.3.4在詩意樂園中的暢游心態(Felicity)
Topic 9.4翻譯審美心理活動的一般過程
Topic 9.5翻譯審美心理活動中的審美情感
T9.5.1翻譯與審美情感(Aesthetic Emotions)
T9.5.2審美情感對翻譯的意義
T9.5.3中西審美情感特征比較
Topic 9.6翻譯與審美想象(Aesthetic Imagination)
Topic 9.7翻譯心理活動研究的前景
(思考討論題)
Part Ten翻譯的價值觀論——兼論翻譯批評審美原則
Topic 10.1翻譯的審美價值論概述
T10.1.1審美價值的基本特征
T10.1.2「語言美」應該如何進行審美評價?
Topic 10.2翻譯審美價值(AVT)的多維表現
Topic 10.3翻譯美學的基本價值原則——「相對性」
T10.3.1(PR1)關於原語的語言形式:是不是「必須盡力加以模仿」??
T10.3.2(PR2)關於原語的語義內容:是不是「忠信第一」??
T10.3.3(PR3)關於文化審美觀念:是不是「必須追求同一」??
T10.3.4(PR4)關於「意」的把握:意象、意境、意蘊的轉換
能不能「纖毫無誤」??
Topic 10.4翻譯審美價值觀是發展的
(思考討論題)
Part Eleven文化翻譯與文化審美
Topic 11.1文化與審美的關系
Topic 11.2民族文化思維形態特征與翻譯審美探討
T11.2.1關於意象性思維特征的語言表現
T11.2.2關於主體性思維特征的語言表現
T11.2.3關於模糊性思維特征的語言表現(一)
T11.2.4關於模糊思維的語言表現(二)
T11.2.5漢語語法機制的基本特征:模糊性
Topic 11.3中國藝術理論中的模糊性
Topic 11.4文化審美與情感
T11.4.1文化與審美情感的互動關系
T11.4.2審美情感的語言文化表現問題
Topic 11.5譯語的文化取向問題
T11.5.1跨語言文化轉換:五種方式
T11.5.2文化特征化與等級化分布(Stratified istribution)
Topic 11.6翻譯的文化審美要領
Topic 11.7文化翻譯對策論的要點和依據
(思考討論題)
Part Twelve翻譯的審美再現論
Topic 12.1翻譯的語言表現論——翻譯審美再現概述
Topic 12.2審美再現的主體前結構及其適應性
Topic 12.3中西審美再現對策論:發展及現狀
Topic 12.4翻譯審美再現方法論
T12.4.1漢語審美表現法概述
T12.4.2英語審美表現法概述
T12.4.3所謂「好英語」(Good English)的審美理想
T12.4.4英語句段表現法審美標准
T12.4.5英語篇章表現法審美標准
Topic 12.5翻譯審美再現范式論專題(一)
T12.5.1審美再現:模糊式(Fuzziness)
T12.5.2審美再現:悖論式(Paradox)
T12.5.3審美再現:懸疑式(Suspense)
T12.5.4審美再現:反襯式(Irony)
Topic 12.6翻譯審美再現范式論專題(二)
T12.6.1模仿論溯源
T12.6.2關於兩類模仿
T12.6.3動態模仿(Dynamic Imitation)與隱喻的翻譯
Topic 12.7翻譯審美再現范式論專題(三):翻譯審美與移情
Topic 12.8翻譯審美再現范式論專題(四):語言的形式美
Topic 12.9論審美調節(Aesthetic Modulation)
T12.9.1審美調節的整體性
T12.9.2翻譯審美調節手段
T12.9.3翻譯審美調節圖式
Topic 12.10翻譯美學審美再現論主旨性對策:擇善從優
T12.10.1翻譯審美再現「擇善從優」的四點要旨
T12.10.2四點對策
(思考討論題)
Part Thirteen論翻譯風格審美與再現
Topic 13.1翻譯的風格論
Topic 13.2風格的審美分析——信息掃描
T13.2.1語言中各層級的顯性和隱性審美信息掃描
T13.2.3風格審美分析中的關鍵——風采的融匯把握
Topic 13.3超語言層級的風格研究:把握隱性風格美信息
T13.3.1「大語境」?:社會文化背景與作家風格
T13.3.2作家的人文背景與風格
T13.3.3文學流派與作家風格
Topic 13.4風格翻譯的取向原則——「不拘一格,擇善從優」
T13.4.1風格翻譯的原語取向
T13.4.2風格翻譯的譯語取向
T13.4.3譯者個人的風格取向
T13.4.4文風時尚問題
Topic 13.5風格翻譯需要扎實的審美功力
(思考討論題)
Part Fourteen翻譯美學的接受理論
Topic 14.1翻譯的「接受調節」不可避免
Topic 14.2「接受」是一個「看不見」的制高點
T14.2.1讀者的超功利性
T14.2.2讀者群體(RP)的復合性
T14.2.3讀者實際上參與了翻譯審美的「價值體現」和
「價值融合」
T14.2.4「讀者接受」的「歷史性」
Topic 14.3「翻譯接受」的價值論
T14.3.1「翻譯接受」必須高度重視意義的審美轉換
T14.3.2「翻譯接受」對語言審美的基本態度:保持相對性
T14.3.3「翻譯接受」必須拒斥「漢化英語」或「洋化漢語」
T14.3.4「翻譯接受」必須高度重視文化適應性(Cultural Adaptability)
Topic 14.4翻譯的「讀者接受觀」需要有充分的前瞻性
(思考討論題)
后記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