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環境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環境生態學

作者: 谷金鋒,孫建騰(主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2403087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14.00
市场价格: RM74.43
本店售价: RM66.24
促销价: RM62.5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環境生態學》為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全書共分12章。第1章主羅介紹了環境問題的產生,環境生態學的形成和發展、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環境生態學及其相關學科;第2、3、4章分別從生物、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基本研究單位進行分析,重點闡述了相關概念及其內部關係;第5、6章分別闡述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及其受到的干擾和恢復;第7、8章介紹生態監測和生態影響評價;第9至11章主要針對不同環境的污染破壞進行分析並給出治理措施;第12章主要介紹“3S”技術及其在生態學中的應用。

《環境生態學》可作為環境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農學、林學、水土保持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專業本科教材,也可供以上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環境生態學的形成和發展1
1.1.1環境問題1
1.1.2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發展2
1.1.3環境生態學的概念6
1.1.4環境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6
1.2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8
1.2.1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8
1.2.2環境生態學的研究方法9
1.3環境生態學及其相關學科10
1.3.1生態學10
1.3.2環境科學11
1.3.3恢復生態學13
1.3.4生態經濟學14
1.3.5其他相關學科14
思考題15

第2章生物與環境16
2.1地球上的生物16
2.1.1生命的產生16
2.1.2生物的發展和進化17
2.1.3地球上的生物種類18
2.1.4生物在地球中的作用19
2.1.5生物圈20
2.2環境的概念、類型及環境因數21
2.2.1環境的概念21
2.2.2環境的類型21
2.2.3環境因數22
2.3生態因數及其作用的特徵22
2.3.1生態因數的概念22
2.3.2生態因數的類型23
2.3.3生態因數作用的一般特徵23
2.4生態因數作用的規律25
2.4.1限制因數25
2.4.2Liebig小因數定律26
2.4.3Shelford耐性定律和生態幅26
2.4.4生物內穩態及耐性限度的調整28
2.4.5指示生物29
2.5主要生態因數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29
2.5.1光因數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29
2.5.2溫度因數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32
2.5.3水因數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34
2.5.4土壤因數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37
思考題38

第3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統40
3.1生命系統的層次40
3.2生物種群的特徵及動態43
3.2.1種群的概念43
3.2.2種群的基本特徵43
3.2.3種群的基本參數44
3.2.4種群增長的基本模式49
3.2.5種群動態52
3.3種群關係56
3.3.1種內關係56
3.3.2種間關係56
3.3.3種間競爭58
3.4生物群落61
3.4.1群落的概念61
3.4.2群落的基本特徵62
3.4.3群落的物種組成64
3.4.4群落結構67
3.4.5群落的演替72
思考題77

第4章生態系統生態學79
4.1生態系統的結構79
4.1.1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及功能79
4.1.2生態系統的物種結構81
4.1.3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82
4.1.4生態系統的空間與時間結構83
4.2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84
4.2.1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84
4.2.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87
4.2.3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89
4.2.4生態系統的資訊傳遞92
4.2.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95
4.3世界主要生態系統的類型96
4.3.1森林生態系統96
4.3.2草地生態系統97
4.3.3河流生態系統98
4.3.4湖泊生態系統99
4.3.5海洋生態系統101
4.3.6濕地生態系統102
4.3.7城市生態系統104
思考題105

第5章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107
5.1生態系統服務的定義與研究進展107
5.1.1生態系統服務的定義107
5.1.2生態系統服務的提出與發展107
5.1.3生態系統服務的特徵108
5.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主要內容109
5.2.1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內涵109
5.2.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類型110
5.3生態系統服務的功能價值111
5.3.1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進展111
5.3.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分類112
5.4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展望113
5.4.1生態系統服務分類及其價值評估方法113
5.4.2多尺度多類型模型研究113
5.4.3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關係113
5.4.4生態系統服務管理及應用114
思考題114

第6章生態系統的干擾與恢復115
6.1干擾與干擾生態學115
6.1.1干擾的定義115
6.1.2干擾的類型116
6.1.3干擾的性質117
6.1.4干擾的生態學意義118
6.1.5人為干擾的主要形式119
6.2退化生態系統成因、類型及特徵120
6.2.1退化生態系統的定義120
6.2.2退化生態系統的成因121
6.2.3退化生態系統的類型121
6.2.4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徵122
6.3恢復生態學及其基本理論125
6.3.1生態恢復的定義125
6.3.2生態恢復後的特徵125
6.3.3恢復生態學的定義126
6.3.4恢復生態學的基本內容127
6.3.5恢復生態學的基本理論127
6.3.6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130
思考題135


第7章生態監測136
7.1生態監測概述和理論依據136
7.1.1生態監測概述136
7.1.2生態監測的理論依據142
7.1.3生態監測指標體系144
7.2水污染的生態監測146
7.2.1指示生物法14
7.2.2生物群落法147
7.2.3細菌學檢驗法150
7.2.4水生生物毒性試驗153
7.2.5遙感技術在水污染監測中的應用158
7.3大氣污染的生態監測161
7.3.1大氣污染指示生物161
7.3.2大氣污染指示生物的選擇方法163
7.3.3大氣污染指示生物的指示方式和指標165
7.3.4大氣污染現場調查法167
思考題168

第8章生態影響評價169
8.1概述169
8.1.1基本概念169
8.1.2基本原則170
8.1.3評價工作分級171
8.1.4評價範圍174
8.1.5生態影響判定依據175
8.2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現狀評價176
8.2.1生態環境現狀調查176
8.2.2生態環境現狀評價177
8.3生態風險評價183
8.3.1生態風險評價研究回顧183
8.3.2生態風險評價的研究現狀186
8.3.3生態風險評價的研究重點、難點及趨向186
8.3.4生態風險評價的研究趨勢187
8.3.5目前生態風險評價研究中存在的問題188
8.3.6生態風險評價的研究方法190
8.4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與替代方案192
8.4.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基本要求192
8.4.2提出生態環保措施的思路和原則193
思考題195

第9章水土環境污染及生態化處理196
9.1環境污染物19
9.1.1化學污染物196
9.1.2物理污染物197
9.1.3生物污染物197
9.2環境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和轉化197
9.2.1需氧污染物在水中的遷移轉化198
9.2.2重金屬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201
9.3環境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和轉化202
9.3.1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轉化202
9.3.2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204
9.4水土污染的生態化處理205
9.4.1污水土地處理系統205
9.4.2污水生態塘處理系統205
9.4.3蚯蚓微生物濾池系統206
9.4.4新型污水生態處理技術206
思考題206

第10章農林生態工程的理論與實踐208
10.1農林生態工程的形成與發展208
10.1.1農林生態經營的發展歷程209
10.1.2世界農林生態經營的發展歷程211
10.2農業生態工程213
10.2.1生態工程與農業生態工程214
10.2.2農業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215
10.2.3農業生態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218
10.2.4農業生態工程的主要技術類型219
10.2.5農業生態工程的應用技術223
10.3林業生態工程224
10.3.1林業生態工程概述224
10.3.2林業生態工程的理論基礎225
10.3.3林業生態工程的特徵228
10.3.4林業生態工程的技術體系228
思考題230

第11章工程建設環境問題的治理與恢復231
11.1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231
11.1.1環境組成和環境因數231
11.1.2環境影響識別方法與分類232
11.1.3環境因數權重的分析與確定232
11.2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233
11.2.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水環境的影響233
11.2.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大氣環境的影響234
11.2.3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聲環境的影響235
11.2.4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地質環境的影響235
11.3採礦工程對環境的影響235
11.3.1地面沉陷的影響因素236
11.3.2地裂縫的影響因素238
11.3.3礦坑突水的影響因素238
11.3.4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響因素242
11.3.5礦區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響因素242
11.3.6礦區水體污染的影響因素243
11.3.7井田熱害的影響因素245
11.4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措施、對策和建議246
11.4.1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246
11.4.2礦山問題的治理對策和建議261
思考題264

第12章“3S”技術及其在生態學中的應用265
12.1“3S”技術概述265
12.1.1“3S”技術的概念及發展歷程265
12.1.2“3S”技術的集合266
12.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66
12.2.1BDS概述266
12.2.2BDS的組成267
12.2.3BDS坐標系統267
12.2.4BDS的特點268
12.3地理資訊系統268
12.3.1GIS概述268
12.3.2GIS的組成269
12.3.3GIS的基本功能271
12.3.4GIS發展前景274
12.4遙感技術274
12.4.1RS概述274
12.4.2RS的分類276
12.4.3RS過程及其技術系統277
12.4.4RS處理技術278
12.5“3S”技術在生態學中的應用280
12.5.1植物生態學280
12.5.2森林生態學281
12.5.3景觀生態學281
12.5.4群落生態學282
12.5.5動物生態學282
12.5.6水域生態學282
12.5.7城市生態學283
12.5.8農業生態學283
思考題284
參考文獻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