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54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機械設計手冊(第6版):第6卷
機械設計手冊(第6版):第6卷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機械設計手冊(第6版):第6卷

作者: 聞邦椿(主編)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11583462
出版日期: 2018-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194.00
市场价格: RM214.65
本店售价: RM191.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版手冊是在前5版手冊的基礎上吸收並總結了國內外機械工程設計領域中的新標準、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技術、新產品、新設計理論與方法,並配合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需求撰寫而成的。
 
本版手冊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常規設計、機電一體化設計、機電系統控制、現代設計與創新設計方法及其應用等內容,具有體系新穎、內容現代、凸顯創新、系統全面、信息量大、實用可靠及簡明便查等特點。

本版手冊分為7卷55篇,內容有:機械設計基礎資料、機械零部件設計(連接、緊固與傳動)、機械零部件設計(軸系、支承與其他)、流體傳動與控制、機電一體化與控制技術、現代設計與創新設計等。

本卷為第4卷,主要內容有:液壓傳動與控制、氣壓傳動與控制、液力傳動等。
本版手冊可供從事機械設計、製造、維修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工具書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的相關專業師生使用和參考。


作者介紹

聞邦椿,1930年9月29日出生於杭州,祖籍浙江溫嶺,東北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振動利用工程學科主要奠基者。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合會(IFToMM)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轉子動力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亞太振動會議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四屆機械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振動工程學報》主編等職。曾獲國際科技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一、二等科技獎10余項。


目錄

第32篇 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綜述
第1章 現代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向
1 概述 32-3
2 現代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向 32-3
2.1 “以人為本”方向 32-3
2.2 “極端製造”方向 32-3
2.3 “綜合集成”方向 32-4
2.4 “資訊化”方向 32-4
2.5 “綠色化”方向 32-5
第2章 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一般過程及幾個關鍵問題
1 概述 32-7
2 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一般模型 32-7
2.1 產品開發過程的一般模型 32-7
2.2 產品開發一般過程中各模組及其相互關係 32-7
3 產品研究與開發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32-9
4 產品設計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核心因素 32-10
第3章 現代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的主要進展
1 現代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簡況 32-12
2 國際著名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簡介 32-12
3 產品主要設計方法的簡介 32-15
第4章 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的分類
1 概述 32-17
2 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種類 32-17
3 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的分類 32-18
第5章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的發展及其特點
1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的發展 32-20
1.1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的發展趨勢框圖 32-20
1.2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的發展 32-20
2 產品設計已從傳統設計全面地過渡到現代設計 32-22
2.1 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的比較框圖 32-22
2.2 現代產品設計工作發展的幾個主導方向 32-23
3 系統化設計或基於系統工程的綜合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特點 32-24
3.1 基於系統工程的綜合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產品設計四個階段 32-24
3.2 各類設計目標及各種設計理論與方法的選用 32-24
參考文獻 32-26
第33篇 機械系統概念設計
第1章 概 論
1 機械系統的基本概念 33-3
1.1 什麼是系統 33-3
1.1.1 系統的定義 33-3
1.1.2 系統的特性和組成 33-3
1.2 什麼是機械系統 33-3
1.2.1 機械系統的基本特點 33-3
1.2.2 傳動-執行機構組成了機械系統的核心 33-4
1.3 什麼是廣義機械系統 33-4
2 機械系統的基本特徵 33-4
2.1 整體性 33-4
2.2 相關性 33-5
2.3 層次性 33-5
2.4 目的性 33-5
2.5 環境適應性 33-5
3 機器的類別和基本特徵 33-5
3.1 機器的類別 33-5
3.2 能量流、物質流和資訊流 33-6
3.3 機器的基本特徵 33-6
4 機械設計概述 33-8
5 機械系統的概念設計 33-9
5.1 概念設計與方案設計、創新設計的比較 33-9
5.2 概念設計的內涵 33-10
5.3 概念設計的基本特徵 33-11
5.4 機械系統概念設計的基本內容 33-11
5.4.1 功能分析與功能結構設計 33-11
5.4.2 工藝動作的分解和構思 33-11
5.4.3 執行機構系統方案構思與設計 33-11
5.5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概念設計 33-11
第2章 機械系統概念設計的基本方法
1 工藝動作過程和執行機構 33-13
1.1 工藝動作過程 33-13
1.2 執行動作 33-13
1.3 執行構件和執行機構 33-13
2 工作原理和工藝動作分析 33-14
2.1 機械工作原理的確定 33-14
2.1.1 糖果包裝 33-14
2.1.2 印刷工作 33-14
2.1.3 螺栓的螺紋加工 33-14
2.2 工藝動作過程的分解 33-14
3 系統設計方法 33-15
3.1 系統設計基本概念 33-15
3.2 系統分析 33-15
3.2.1 系統分析的要素 33-15
3.2.2 系統分析的程式 33-16
3.3 系統設計 33-16
3.3.1 系統設計的概念 33-16
3.3.2 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33-16
3.3.3 系統設計的過程 33-16
3.3.4 系統綜合評價 33-17
4 層次分析方法 33-17
4.1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驟 33-17
4.2 層次結構模型 33-18
4.3 構造判斷矩陣和計算相對權重 33-18
4.3.1 構造判斷矩陣 33-18
4.3.2 計算權重 33-19
4.4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33-19
4.4.1 完全一致性 33-19
4.4.2 一致性檢驗指標 33-19
4.4.3 隨機一致性指標 33-19
4.5 層次總排序 33-20
4.6 層次分析法應用舉例 33-20
5 形態綜合法 33-21
5.1 形態綜合的基本概念 33-21
5.2 子系統的求解 33-21
5.3 形態綜合法進行子系統解的組合 33-22
5.4 求最佳系統方案 33-23
第3章 動作行為載體及其創新設計
1 機械系統的功能-行為-結構特點 33-24
1.1 總功能與工藝動作過程 33-24
1.2 行為與執行動作 33-24
1.3 結構與執行機構 33-24
1.4 工藝動作過程-執行動作-執行機構的功能求解模型 33-25
2 動作行為和執行機構 33-25
2.1 常見的動作行為形式 33-25
2.2 動作行為載體(執行機構)的類型 33-25
3 機構組合和組合機構 33-26
3.1 機構的串聯式組合 33-26
3.2 機構的並聯式組合 33-27
3.3 機構的疊合式(或運載式)組合 33-27
3.4 機構的疊聯式組合 33-28
3.5 組合機構 33-28
4 廣義機構 33-29
4.1 液動機構 33-29
4.2 氣動機構 33-29
4.3 電磁機構 33-30
4.4 振動機構 33-30
4.5 光電機構 33-31
5 執行機構的創新方法 33-31
5.1 應用機構學原理 33-32
5.2 利用連杆機構或連架杆機構的運動特點構思新的機構 33-33
5.3 用成形固定構件和相對運動實現複雜運動過程 33-34
5.4 利用多種驅動原理創新機構 33-35
5.5 機構類型創新和變異設計 33-36
5.6 機構類型變換法 33-37
6 機構選型 33-38
6.1 按運動形式選擇機構 33-38
6.2 按執行機構的功用選擇機構 33-39
6.3 按不同的動力源形式選擇機構 33-39
6.4 按先易後難選擇機構 33-40
6.5 選擇機構及其組合安排時應考慮的主要要求和條件 33-40
7 動作解法庫的建立 33-40
第4章 機械運動系統的協調設計
1 機械運動系統的基本構成 33-41
1.1 傳動系統 33-41
1.2 執行系統 33-41
2 機械運動系統設計 33-41
2.1 機械運動系統的基本內容 33-41
2.2 機械運動系統的集成設計 33-46
3 執行機構的協調設計 33-48
3.1 機器的機構傳動系統類型和工作原理 33-48
3.2 機器執行機構的協調設計 33-50
3.3 執行機構協調設計的分析計算 33-51
4 機械運動循環圖表設計 33-52
4.1 機器的運動分類 33-52
4.2 機械的運動迴圈週期 33-52
4.3 機器的工作循環圖表 33-52
4.4 擬定機器工作循環圖表的步驟和方法 33-53
4.5 機器工作循環圖表的作用 33-54
4.6 機械運動循環圖表設計舉例 33-54
第5章 機械系統的需求分析和工作機理確定
1 市場需求是產品開發的起點 33-56
1.1 需求與產品設計的關係 33-56
1.2 需求的內容和特徵 33-56
1.3 需求的發現過程 33-57
2 基於需求的功能分析和功能求解 33-58
2.1 基於需求的功能求解 33-58
2.2 功能細化和功能原理方案設計過程 33-58
2.3 確定待研製的產品的總功能(功能抽象表述) 33-59
2.4 功能的細分和設計 33-59
2.5 功能元的組合方式 33-60
2.6 確定合適的技術原理 33-61
2.7 功能元求解 33-61
3 機械產品的工作機理 33-61
3.1 機器工作機理的內涵和表達 33-62
3.2 機器工作機理的重要特徵 33-63
3.3 機器工作機理的構成要素 33-63
4 機器工作機理的基本特徵和分類 33-63
4.1 機器工作機理的表現形式 33-63
4.2 機器工作機理的主要類別 33-64
4.3 按工作機的行業特點對工作機理分類 33-64
5 機器工作機理分析和求解方法 33-64
5.1 機器工作機理的組成 33-64
5.2 機器工作機理的行為表述 33-65
5.3 機器工作機理的分解原理 33-65
5.4 機器工作機理行為表述的應用 33-65
5.5 工作機理行為表述是機器功能原理求解的有效方法 33-66
5.6 結論 33-66
第6章 具有機械產品特徵的功能求解模型
1 現有功能求解模型的介紹 33-67
1.1 設計目錄求解模型 33-67
1.2 功能-結構求解模型(F-S) 33-67
1.3 功能-行為-結構求解模型(F-B-S) 33-67
1.4 功能-效應-原理求解模型 33-67
1.5 運動鏈發散創新求解模型 33-67
2 功能-工作機理-工藝動作過程-執行動作-機構的求解模型(F-W-P-A-M) 33-67
2.1 構建F-W-P-A-M功能求解模型 33-67
2.2 F-W-P-A-M功能求解模型的特點 33-68
2.3 採用F-W-P-A-M功能求解模型的示例 33-68
3 執行機構選型和機構知識建模 33-69
3.1 機構的分類原則和方法 33-69
3.2 動作的描述和機構屬性工作表達方式分析 33-69
3.3 機構知識庫結構模型 33-70
3.4 電腦編碼原則 33-70
3.5 知識存儲 33-71
第7章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的構思和設計
1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的主要步驟和內容 33-72
1.1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的主要步驟 33-72
1.2 功能原理方案設計 33-72
1.3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 33-73
1.4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的尺度綜合 33-74
2 機械的工藝動作過程的構思 33-74
2.1 工藝動作過程是功能和功能原理方案的具體體現 33-74
2.2 工藝動作過程與機器類型的關係 33-75
2.3 工藝動作過程構想原則 33-76
2.4 工藝動作過程的構思方法 33-77
3 機械工藝動作過程分解和執行機構的選擇 33-78
3.1 機械工藝動作過程的內涵 33-78
3.2 機械工藝動作過程的分解 33-78
3.3 動作組合的創新 33-80
3.4 動作的描述和機構屬性工作表達方式分析 33-82
3.5 執行機構的選擇 33-82
4 機械運動系統方案的組成原理與方法 33-83
4.1 機械運動系統組成的相容性原則 33-83
4.2 機械運動系統組成的系統最優化原則 33-84
4.3 錄求執行機構的創新設計是機械運動系統創新設計的基礎 33-84
5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舉例 33-84
5.1 設計平版印刷機的運動系統方案 33-84
5.2 設計衝壓式蜂窩煤成形機的運動系統方案 33-87
第8章 機械運動系統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