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4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菩提之樹:釋迦牟尼佛傳
菩提之樹:釋迦牟尼佛傳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菩提之樹:釋迦牟尼佛傳

作者: 王壽雲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 9787552008036
出版日期: 2015-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08.00
市场价格: RM127.28
本店售价: RM113.28
促销价: RM106.9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釋迦牟尼佛偉大的一生為線索,向讀者展現了佛陀從誕生、出家、成道、初轉法輪,到組織僧團、制定戒律、弘化四方、勸誡帝王、度有緣者,直至涅槃的整個歷程,並同時對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社會、與佛教同時期興起的「沙門思潮」及其他宗教、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及得道比丘僧比丘尼的事跡、佛教戒律及僧眾日常生活情況、印度佛教史發展概況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介紹。

書中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導讀者認識這位「出生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弘化度生於人間」的人間佛陀,並穿插佛陀與弟子的談話,讓讀者仿佛親身跟隨佛陀,耳聞目睹他的言傳身教,感受他一生致力於救世濟人、不避艱險、普度眾生的慈悲宏願。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同時,本書也注意列出其各段所依據的佛典原文、考證出處及文獻記載情況,豐富學術思想價值。

王壽雲,號閑散道人、白龍山人。1963年出生於上海。1985年開始研究佛學,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在香港《內明》、上海社會科學院《當代宗教研究》、《解放日報》、《上海佛教》、台灣《十方》等發表論文近20遍。2008年,為溫州能仁寺撰寫1。2萬字寺志稿。2009至2011年,為寧波天童寺整理寺院文獻和撰寫文稿20萬字。2010至2011年,應邀為南京「長蘆寺的總體建設和宗教文化規划」,從歷史文獻考證、文物古籍發掘及殿堂(佛像)建置、佛寺楹聯等角度,提供2。5萬字文稿。整理編輯溫州《周氏祖譜》。已完成巨着《中國佛教史》(擬出版),另着有《印度佛教史》、《印度思想》等。


目錄

贊佛陀(代序) 釋宏生
序言 陳耀庭
自序

第一章 生活在人間
第一節 釋迦部落——迦毗羅衛國凈飯王
一、迦毗羅衛國情況
二、夢中的六牙白象
第二節 唯我獨尊——佛陀誕生藍毗尼
一、聖者來娑婆世界
二、迦毗羅衛的歡樂
第三節 童年時期——學文習武的太子
一、人生中幸與不幸
二、少年時期的太子
第四節 觀察世界——發現人生的真相
一、一幅悲慘的畫面
二、四門游觀的所見
三、行為舉止的出奇
第五節 耶輸陀羅——羅睺羅降臨世間
一、世俗愛欲的糾纏
二、三時宮殿和美女

第二章 尋求解脫道
第一節 逾城出家——尋找人生的真諦
一、逾城出家尋真諦
二、現修道比丘之相
三、雪山訪得道名師
四、請教一切善知識
五、在王舍城中行化
六、殘酷不堪的苦行
七、聖者放棄了苦行
第二節 降魔成佛——人間楷模佛世尊
一、魔王波旬的到來
二、人間楷模佛世尊
三、十二因緣的內容

第三章 最初的弘化
第一節 初轉法輪——佛陀前往鹿野苑
一、悟道后准備弘法
二、至鹿野苑的途中
三、為五比丘說四諦
四、佛教最初的傳播
第二節 第一次傳教——六十位比丘弟子
一、佛與弟子布教事
二、度婆羅門事火教
第三節 摩揭陀國——王舍城中的教化
一、在耆闍崛山弘化
二、在王舍城中居住
第四節 竹林精舍——第一座佛教寺院
一、敬獻竹林給佛陀
二、外道等眾的皈依
三、批評佛教的聲音
第五節 世尊教法——般若智慧到彼岸
一、靈山說大乘妙法
二、佛說妙法度善生

第四章 聖教的傳播
第一節 母國省親——看望父親凈飯王
一、回國探望凈飯王
二、釋迦族王子出家
第二節 舍衛城中——聞佛說法建祇園
一、祇園精舍的來歷
二、波斯匿得度因緣
三、佛在舍衛國教化
四、誣陷佛陀的事件
第三節 賞彌國——佛陀教化優填王
一、優填王與佛因緣
二、瞿師羅園中紛爭
第四節 父王歸逝——釋迦族女性出家
一、回故城探望父王
二、釋迦貴族女出家
第五節 佛教傳播——大乘佛教的出現
一、民眾信樂釋迦佛
二、藥師如來十二願
三、在衛城度化有緣

第五章 毗尼的流傳
第一節 戒律意義——比丘共修的良方
一、維持教團之戒律
二、二十犍度的來歷
三、戒律的「開遮」二門
第二節 佛教律學——律戒意義和演變
一、戒律約制身與心
二、比丘尼僧團出現
三、驅烏沙彌的來歷
第三節 三衣一缽——有關衣缽的故事
一、僧團生活的演變
二、佛教與僧人袈裟
三、比丘的日用物品
第四節 六群比丘——成群結黨之僧人
一、僧團的不善比丘
二、惡比丘因果報應
第五節 諸惡莫作——佛教戒律的流傳
一、佛教戒行之凈法
二、另外一種之殺生

第六章 修行者故事
第一節 佛與僧人——修行的因緣故事
一、釋迦說法的方法
二、行者的悟道因緣
三、尊者悟道的故事
第二節 破迷啟悟——恆順眾生而說法
一、如來大法的妙用
二、修道者對治方法
第三節 我在僧中——佛陀的日常行持
一、釋迦佛一天生活
二、贊揚與反對內容
第四節 外道責難——大雄、富蘭那迦葉
一、外道與婆羅門教
二、大雄與「沙門思潮」
三、度化富蘭那迦葉
四、遠離詭辯的樊籠
第五節 聖僧業績——釋迦牟尼的弟子
一、釋迦佛十大弟子
二、佛教著名比丘尼
三、善男善女的皈依

第七章 佛陀的晚年
第一節 霸王世界——社會動盪而不安
一、摩揭陀國與跋耆
二、毗琉璃和阿闍世
第二節 一種傷害——破僧團滅釋迦族
一、提婆達多的野心
二、傷害毗琉璃太子
第三節 阿闍世王——野心邪惡與懺悔
一、提婆達多的教唆
二、阿闍世悔過自新
第四節 立新僧團——提婆與阿闍世王
一、提婆自立新僧團
二、阿闍世放棄戰爭
第五節 發兵報仇——迦毗羅衛國滅亡
一、佛陀挽救釋迦族
二、毗琉璃王的慘劇
三、佛在華氏城弘化

第八章 釋迦佛涅槃
第一節 指路明燈——禮請供養釋迦佛
一、庵婆波利恭敬心
二、鐵匠淳陀的供養
三、進入沙羅雙樹林
第二節 最后弟子——釋迦佛陀度有緣
一、百二十歲求法者
二、最后法要的開示
第三節 人天眼滅——佛陀涅槃雙樹林
一、前往拘屍那竭城
二、人天眼滅雙樹下
第四節 佛陀遺教——阿闍世王護正法
一、阿闍世王禮金身
二、拘屍那舉行荼毗
三、八大靈塔的修建
四、聖典結集的緣起
五、佛教發展和傳播

附1 印度佛教的古跡
藍毗尼園佛誕生處·菩提伽耶佛成道處
鹿野苑初轉法輪處·王舍城佛說法中心
拘屍那城佛涅槃處
附2 中國佛教紀念釋迦佛的節日
釋迦牟尼的誕生日·釋迦牟尼的出家日
釋迦牟尼的成道日·釋迦牟尼的涅槃日
釋迦牟尼的吉祥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