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29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

作者: 汪玢玲
出版社: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110470
出版日期: 2015-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30.00
市场价格: RM59.33
本店售价: RM5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探討了《聊齋志異》中的民間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齡的思想特征、創作取向等重要話題。同時,還將聊齋俚曲納入研究視野,以《琴瑟樂》為標本,進行美學諸要素的研究,具有開拓性意義;對蒲松齡的一些民俗性雜著,如《日用俗字》《農桑經》等也作了探究,更為全面地梳理了蒲松齡與民俗學、《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的關系。《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將蒲松齡研究與民俗學研究巧妙融合,既闡析了蒲松齡,又顯豁了一個歷史時期的民俗現象,展示了「聊齋學」研究的新方向、新體系。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人民藝術家蒲松齡與人民
第一節 《聊齋志異》的深遠影響
第二節 蒲松齡的時代、家世及其與人民的關系
第三節 蒲松齡的創作思想和世界觀
第四節 蒲松齡的采風活動

第二章 《聊齋志異》考源及其思想藝術成就
第一節 《聊齋志異》考源
第二節 《聊齋志異》的人民性
第三節 《聊齋志異》的民間藝術方法
第四節 《聊齋志異》的提煉
一、《促織》
二、《王六即》
三、《俠女》
四、《愛奴》與《元少先生》
第五節 《聊齋志異》怎樣寫歷史傳說人物
一、《陽武侯》
二、《姊妹易嫁》
三、《大力將軍》
四、《胭脂》
五、《林四娘》

第三章 《聊齋志異》中的民間典故
第一節 《聊齋志異》用典之精妙
第二節 神話傳說典故
第三節 歷史逸聞典故
第四節 民間故事典故
第五節 詩歌典故
第六節 民俗典故
第七節 典故中所見的作者形象

第四章 《聊齋志異》與鬼文化
第一節 中國鬼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一、靈魂觀念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解
二、中國鬼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古代幽都及佛教地獄觀念
一、靈魂的歸宿——古代幽都
二、佛教的傳入與地獄觀念的形成
第三節 傳統志怪小說對《聊齋志異》的影響
第四節 《聊齋志異》鬼故事類型
一、人鬼戀愛型故事
二、冥府吏治型故事
三、惡鬼害人型故事
四、善鬼成神型故事
五、感恩圖報型故事
六、輪回果報型故事
七、奇癖痴迷型故事
第五節 《聊齋志異》鬼故事的創作方法
一、人各面目的鬼女典型
二、性生活描寫與性開放意識
三、細節描寫的真實性
四、民間講述手法和斗爭智慧的運用
五、鬼魂信仰中的民俗幻想
附錄:《聊齋志異》鬼故事篇目

第五章 《聊齋志異》與狐文化
第一節 狐的自然生態與狐崇拜淵源
第二節 《聊齋志異》狐典型的高度藝術成就
一、情狐之千姿百態
二、義狐之善心俠行
三、天狐之修真煉丹
四、文狐之聰明才智
五、妖狐和凡狐
第三節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
一、狐崇拜與傳統靈狐的傳奇特色
二、狐典型的鮮明性和雙結合的創作方法
三、細節的真實和語言的典麗華采
附錄:《聊齋志異》中狐故事篇目

第六章 論聊齋俚曲
第一節 俚曲創作的意義及其創作年代
第二節 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俚曲
一、《富貴神仙》和《磨難曲》
二、《牆頭記》
三、《姑婦曲》及其他
四、《鬧館》及其他
第三節 以傳統故事為題材的俚曲
一、《蓬萊宴》
二、《增補幸雲曲》
第四節 俚曲的曲牌及其民間源流

第七章 《琴瑟樂》論析
第一節 《琴瑟樂》發表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琴瑟樂》所受明清民歌俚曲的影響
第三節 《琴瑟樂》的風俗史畫和性心理描寫
一、底蘊深厚的婚俗描寫
二、花燭之夜性描寫
第四節 《琴瑟樂》的性開放意識及其思想根源
附錄1:聊齋俚曲中民間諺語、歌謠、故事輯錄
附錄2:聊齋俚曲的曲牌四支

第八章 民俗學家蒲松齡的廣闊視野
第一節 民俗學和蒲松齡的民俗寶庫
第二節 《聊齋志異》中所反映的民間信仰
一、北方信狐和南方的淫祀
二、魔術與禁忌
三、民間醫藥
第三節 創作中所反映的政治觀念及社會習俗
一、民俗心理與政治教化
二、鄉誼風物與民俗節日
三、婚喪禮俗的描寫
第四節 《日用俗字》的文化普及作用
第五節 《農桑經》及生物小品的經濟民俗價值
一、正確對待民俗與生產的關系
二、《農桑經》的科學認識作用
三、生物民俗傳說的科學價值
第六節 《聊齋雜記》的治生實用思想

第九章 七十年來的蒲松齡研究
第一節 資料輯佚工作
第二節 作家研究
第三節 作品研究

后記一
后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