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84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荀學探微
荀學探微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荀學探微

作者: 唐端正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79.00
市场价格: RM32.18
本店售价: RM28.6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在於矯正後人對荀子天論和性論之誤解。荀子言天道,分本體與現象兩部分。
 
本體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無形,這屬於天職的部分。現象即能生之本體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有其運行的規律,所謂“天行有常”,故人若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這屬於人職的部分。荀子講明於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強調人偽比天性更重要。
 
荀子論性,認為人既有好利疾惡之性,亦有好義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惡不等於惡,人一味放縱好利疾惡之性,以至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才是惡。同理,好義欲善不等於善,只有學至全盡、知類明統、深思熟慮,實際上建構出禮儀法度來,才是善。荀子批評孟子的性善說是“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是因為孟子不重視後天人為之偽。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樸,無所謂善惡。故與其說荀子是性惡論者,不如說是善偽論者。


作者介紹

唐端正,廣東省南海縣人,生於1930年。廣州興華中學畢業,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師承唐君毅及錢穆兩位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高級講師。
 
著有臺灣東大圖書公司出版之《先秦諸子論叢》《先秦諸子論叢續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之《解讀孔子與儒家》《解讀儒家現代價值》,臺灣學生書局出版之《唐君毅先生年譜》,香港法住出版社出版之《雪泥鴻爪六十年》《千古有餘情之哲人——唐君毅先生傳略》,臺灣聯經書局出版之《剛健的人生》,等等。


目錄

第一章 荀學述要[1]
第二章 荀學價值根源問題的探討[1]
第三章 荀子善偽論所展示的知識問題[1]
第四章 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釋疑[1]
第五章 荀子思想散論[1]
第六章 檢討儒、法的價值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