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拜德雅·視覺文化叢書.觀看的方法:如何解讀視覺材料(原書第3版)
拜德雅·視覺文化叢書.觀看的方法:如何解讀視覺材料(原書第3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拜德雅·視覺文化叢書.觀看的方法:如何解讀視覺材料(原書第3版)

作者: (英)吉莉恩·羅斯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88.00
市场价格: RM105.71
本店售价: RM94.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堅定地專注於研究方法而不是媒體。書中的主體章節,每一章都會討論一種可用於詮釋視覺材料的方法,而每一章要用何種視覺材料來探究這種方法,則取決於它是否最能體現這種方法的步驟、長處和不足。本書要做的就是深度探討每一種方法。

第1章是對用來理解視覺文化各種不同理論方法的概覽,同時也探究了一些關於無處不在的數位元影像所造成的差異問題。

在第2章中,作者精心製作了一個指導讀者使用她提出的“批判性視覺方法論”的實用性框架。

第3章詳細解釋了本書的結構,這將有助於讀者從隨後討論方法的章節中有所斬獲。

從第4章到第10章均專注於處理既有影像的方法,如內容分析、符號學、精神分析和話語分析等。

第11章比前一版更為細緻地專注於另外一些研究視覺影像的方法,這些方法旨在處理為解答研究的問題而製作的視覺影像。

視覺倫理學是第3版中全新的一章。研究活動中的倫理學關乎研究者的行為。它關注他們研究中自身的誠實和堅定性,以及他們正在與什麼材料,或跟誰一起展開研究如此這般的關係問題。
 


作者介紹

吉莉恩·羅斯(Gillian Rose),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文化地理學教授,當前研究領域集中在當代視覺文化和視覺方法論等。普通的、日常的觀看方式以及在家庭和公共空間觀看的效果,是其興趣所在。

她主持了一項以家庭照為研究物件的長期課題,該課題旨在檢視在全球視覺經濟中,作為視覺物件的家庭照,在一系列不同實踐活動間的傳播。課題的研究成果《家庭攝影活動:家庭、公眾和情感的政治》(DoingFamilyPhotography:TheDomestic,ThePublicandThePoliticsofSentiment)已於2010年由Ashgate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考察規劃都市空間的經驗是她最近主持的另一個研究課題,該課題由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資助(www.urban-experience.net)。不過耗時最長的課題還是本書。

譯者簡介

肖偉勝,男,1970年生,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主要從事西方美學與視覺文化研究。主持“‘文化轉向’與視覺文化研究”、“‘語言學轉向’與視覺方法論研究”、“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等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教育部人文社科專案等課題。

撰有《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視覺文化與當代文化批評》、《現代性困境中的*體驗》等學術專著。曾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二十一世紀》(香港)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多篇被全文複印或轉載。
 


目錄

插圖目錄
總 序
譯者前言
致 謝
緒言:新版介紹
 
1 視覺材料研究:一個概述
1.1 初探“視覺事物”
1.2 瞭解視覺材料的社會效果
1.3 視覺方法論的三條準則
 
2 邁向一種批判的視覺方法論
2.1 生產、影像自身和受眾的三個地點
2.2 地點一:生產
2.3 地點二:影像
2.4 地點三:收視
 
3 如何使用這本書
3.1 地點和模態基礎上選擇性地閱讀此書
3.2 找到影像的基礎上選擇性地閱讀此書
3.3 為何要閱讀其他書籍
3.4 每一章的結構
3.5 簡要概括如何尋找影像
3.6 引用和複製影像的簡要概括
 
4 好眼力:構成性詮釋法觀看影像
4.1 構成性詮釋法引論
4.2 作構成性詮釋:影像的技術和生產
4.3 作構成性詮釋:影像自身的構成性
4.4 構成性詮釋:一種評價
 
5 內容分析:數數你(自認)所看到的
5.1 內容分析引論
5.2 內容分析的四個步驟
5.3 內容分析:一種評價
 
6 符號學:揭露暗藏在美麗事物平靜表面下的成見
6.1 符號學引論
6.2 揀選影像以作符號學研究
6.3 主流符號學中符號和其產生意義的過程
6.4 製造社會意義:社會符號學
6.5 符號學:一種評價
 
7 精神分析:視覺文化、視覺快感和視覺斷裂
7.1 精神分析和視覺性引論
7.2 對精神分析和視覺性的詳細介紹:主體性、性意識和無意識
7.3 性別差異如何視覺展現(1):與蘿拉 · 莫爾維一起看電影
7.4 性別差異如何視覺展現(2):從戀物到偽裝
7.5 從窺視癖的凝視到拉康的凝視:其他觀看方式
7.6 從使人屈從的規訓到幻想的可能性
7.7 酷兒的視線
7.8 反身自省
7.9 精神分析和視覺性:一種評價
 
8 話語分析Ⅰ:文本、互文性和語境
8.1 話語和視覺文化引論
8.2 話語分析Ⅰ和話語分析Ⅱ引論
8.3 為話語分析Ⅰ尋找文獻
8.4 話語分析Ⅰ:話語的生產和修辭組織
8.5 話語分析Ⅰ和反身自省
8.6 話語分析Ⅰ:一種評價
 
9 話語分析Ⅱ:體制和觀看的方式
9.1 話語和視覺文化再論
9.2 尋找話語分析Ⅱ的文獻來源
9.3 美術館和博物館的裝置
9.4 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技術
9.5 參觀者
9.6 話語分析Ⅱ:一種評價
 
10 受眾研究及其超越:電視觀眾、影迷與使用者的民族志
10.1 受眾研究引論
10.2 受眾、影迷和用戶
10.3 受眾研究:以受眾和粉絲為對象
10.4 視覺物件的民族志
10.5 收視的民族志研究:一種評價
 
11 製作照片成為研究課題一部分:照片文檔、照片引談法和攝影小品
11.1 引論:製作照片成為研究課題一部分
11.2 照片文檔
11.3 照片引談法
11.4 攝影小品
11.5 製作照片成為研究課題一部分:一種評價
 
12 道德規範與視覺研究方法論
12.1 研究倫理和視覺材料引論
12.2 同意、匿名和版權
12.3 同意
12.4 匿名
12.5 版權
12.6 結論:道德規範,視覺研究和當代視覺文化
 
13 視覺方法論綜述
13.1 引論
13.2 地點、模態和方法
13.3 綜合方法
 
解讀視覺材料的實用讀本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