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68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印度的發現
印度的發現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印度的發現

作者: (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48.00
市场价格: RM116.49
本店售价: RM103.68
促销价: RM102.51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個國家的民族自信來源於其對自身歷史的認識。尼赫魯對印度的歷史進行重新闡釋,恢復了印度人的自信。不僅如此,他還以真摯情感與優美筆調描述了印度的歷史、文化、哲學、藝術,重新喚起了印度人的文化自覺和身份意識。

本書是尼赫魯於1944年5月—9月在獄中寫就的關於印度往昔、現狀和未來的經典名著。尼赫魯從政治、哲學、宗教、文化等諸方面追溯了自古代到中世紀的印度悠久歷史,生動描繪了印度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同時,他冷靜地回顧了近代印度壯闊的民族解放歷程,並且熱切而又不失理性地展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的民族命運。

本書英文版自1946年面世以來,多次重版,常銷不衰。


作者介紹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1889—1964),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也是印度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他畢業于劍橋大學,長期投身爭取印度獨立的運動,多次擔任國大黨主席。在政治家的身份之外,他因學識淵博而常被人稱為博學尼赫魯,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稱呼為偉大的學者。

1921年至1945年他先後9次被捕,過了將近9年的鐵窗生活。他在獄中撰寫《自傳》、《世界歷史一瞥》和《印度的發現》等重要著作,體現出極高的史學、哲學、文學和宗教學等方面的修養。


目錄

中譯本序言



第一章 亞馬那加堡壘
一、 二十個月
二、 饑荒
三、 爭取民主的戰爭
四、 在獄中對時間的感覺
對行動的要求
五、 “過去”對於“現在”的關係
六、 人生哲學
七、 過去的負擔

第二章 巴登外勒,洛桑
一、 卡麥拉
二、 結婚和婚後
三、 人類的關係問題
四、 一九三五年耶誕節
五、 死亡
六、 墨索里尼
回國

第三章 探索
一、 印度歷史的全景
二、 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
三、 印度的力量和弱點
四、 尋找印度
五、 印度母親
六、 印度的多樣性和一致性
七、 旅行全印度
八、 大選
九、 群眾的文化
十、 兩種人生

第四章 印度的發現
一、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二、 亞利安人的到來
三、 什麼是印度教?
四、 最古的記載
經典與神話
五、 《吠陀》
六、 人生的肯定與否定
七、 合併與調整
種姓制度的開始
八、 印度文化的持續性
九、 《奧義書》
十、 個人主義哲學的好處與壞處
十一、 唯物主義
十二、 史詩
歷史、傳說與神話
十三、 《摩訶婆羅多》
十四、 《薄伽梵歌》
十五、 古代印度的生活和工作
十六、 大雄和佛
種姓
十七、 旃陀羅笈多王和闍那迦
孔雀王朝帝國的建立
十八、 國家的組織
十九、 佛的教義
二十、 佛的故事
二一、 阿育王

第五章 世世代代的回憶
一、 在笈多王朝下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
二、 南印度
三、 和平發展與作戰方法
四、 印度對自由的要求
五、 進步與安定
六、 印度與伊朗
七、 印度與希臘
八、 古代印度戲劇
九、 梵文的生命力與持久性
十、 佛教哲學
十一、 佛教對印度教的影響
十二、 印度教怎樣同化佛教
十三、 印度的哲學看法
十四、 哲學的六大派別
十五、 印度與中國
十六、 在東南亞的印度殖民地和印度文化
十七、 印度藝術在國外的影響
十八、 古代印度藝術
十九、 印度的國外貿易
二十、 古代印度的數學
二一、 發展與衰微

第六章 新的問題
一、 阿拉伯人和蒙古人
二、 阿拉伯文化的繁盛及其與印度的接觸
三、 伽色尼的麥哈慕德和阿富汗人
四、 印度—阿富汗人
印度南部
維查耶納伽爾
巴卑爾
海權
五、 混合文化的合成及成長
閨閫制度
克比爾
師尊那納克
艾密爾•胡斯魯
六、 印度的社會組織
集團的重要性
七、 農村自治
蘇克拉的《政術精華》
八、 種姓制度的理論與實際
大家庭
九、 巴卑爾與亞格伯
印度化的過程
十、 亞洲及歐洲在機械進步及創造能力上的對比
十一、 共同文化的發展
十二、 奧朗則布開倒車
印度民族主義的滋長
西瓦吉
十三、 馬拉塔人和英國人的爭奪霸權
英國人的勝利
十四、 印度的落後以及英國人在組織上和技術上的優勢
十五、 蘭傑•辛格和傑•辛格
十六、 印度的經濟背景
兩個英國

第七章 最後階段(一)英國統治的鞏固和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
一、 帝國的思想意識
新的種姓
二、 孟加拉的掠奪物幫助了英國工業革命
三、 印度工業的摧毀和農業的衰敗
四、 印度初次成為另一國家的政治與經濟的附屬體
五、 印度土邦制度的成長
六、 英國在印度統治的矛盾
羅姆•摩罕•羅易
報紙
威廉•鐘斯爵士
孟加拉的英國式教育
七、 一八五七年的大起義
種族主義
八、 英國統治的伎倆
均勢與對稱
九、 工業的成長
各省不同之點
十、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中的改革以及其他的運動
十一、 凱末爾帕夏
亞洲的民族主義
伊克巴
十二、 重工業的開始
鐵拉克和郭克雷
分別選舉單位制

第八章 最後階段(二)民族主義與帝國主義
一、 中產階級的束手無策
甘地出現
二、 甘地領導下的國民大會黨成為一個生氣蓬勃的組織
三、 各省的國大黨政府
四、 印度的動力與英國在印度的保守主義
五、 少數派問題
伊斯蘭聯盟
默•艾•真納先生
六、 國家計劃委員會
七、 國民大會黨與工業
大工業與農村工業
八、 政府阻礙了工業發展
戰時生產是正常生產的轉變

第九章最後階段(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 國民大會黨擬定一種外交政策
二、 國民大會黨對戰爭的態度
三、 對戰爭的反應
四、 另一次國民大會黨的提議和英政府的拒絕
溫斯頓•邱吉爾先生
五、 個別人的和平抵抗
六、 珍珠港事變以後
甘地與非暴力主義
七、 緊張
八、 克裡浦斯爵士來到印度
九、 挫敗
十、 挑戰:退出印度的決議

第十章 還是亞馬那加堡壘
一、 一連串發生的事件
二、 兩種背景:印度和英國
三、 群眾的騷動和被鎮壓
四、 國外的反應
五、 印度的反應
六、 印度的疾病
饑荒
七、 印度的動力
八、 印度發展受到阻撓
九、 宗教、哲學和科學
十、 民族觀念的重要性
印度變革的必要性
十一、 印度:分割的還是成為強有力的民族國家,或是超民族國家的中心?
十二、 現實主義與地理政治學
世界的征服或世界的聯合
美國與蘇聯
十三、 自由與帝國
十四、 人口問題
出生率的降低和民族的衰微
十五、 理解舊問題的新途徑
十六、 結束語

後記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