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0,2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作者: (德)馬丁·海德格爾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28.00
市场价格: RM40.99
本店售价: RM36.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丁·海德格爾全集》的第32卷,集結了1923-1944年海德格爾的講座,從各個角度闡述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作者介紹

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於德國西南巴登邦(Baden)弗賴堡附近的梅斯基爾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於德國梅斯基爾希。


目錄

導言:作為科學體系第一部分的《精神現象學》的任務001
第一節現象學體系和哲學全書體系004
第二節黑格爾對科學體系的理解013
a) 哲學作為“科學”013
b) 絕對的和相對的知識;哲學作為科學的體系018
第三節標明體系第一部分特徵的兩個標題的意義023
a) “意識經驗的科學”023
b) “精神現象學的科學”030
第四節《精神現象學》作為體系之第一部分的內在任務034
a) 絕對知識的自我實現034
b) 對《現象學》意圖的誤解036
c) 與黑格爾爭辯的條件038預先考察041
第五節《現象學》的前提,其始於絕對的絕對開端043
a) 精神之自我實現的階段044
b) 哲學作為其前提的展開;有限性問題和黑格爾的無限性難題047
c) 關於文獻,關於“存在”和“存在者”的術語以及閱讀時的內心態度的簡短提示051第一部分:意識055

第一章感性確定性057
第六節感性確定性的直接物件058
a) 直接知識作為我們絕對認知者的必然的最初物件058
b) 事實本身的自在和自為存在以及“旁觀”絕對知識;“超離的”絕對知識062
c) 感性確定性之物件或知識的直接性;“純存在”,現存性067
d) 感性確定性的直接的純存在中的差別和仲介性——“這一個”樣例之豐富性,作為我或作為對象的這一個073
e) 直接性和仲介、本質和非本質的東西在感性確定性本身上的差別之經驗;作為本質的這一個,它作為現在和這裡的意義,作為這一個的本質之共相075
f) 表述共相的語言和所意指的個別——存在論差異和辯證法079
第七節作為直接之物之本質的仲介性和辯證的運動084
a) 意指活動作為感性確定性之本質;意指活動的當時性和普遍性084
b) 我與物件無差別的感性確定性的直接性;已經指出的個別現在通過其運動達到共相087
c) 作為對有限事物之揚棄,作為辯證法的絕對知識之無限性;與黑格爾辯證法爭辯的開端——存在之無限性或有限性090
d) 有關存在之無限性問題的照準點:精神從相對的東西中超離;無限性的邏輯的和主觀的根據094
第二章知覺101
第八節知覺意識及其物件101
a) 知覺作為感性確定性和知性之間的仲介和過渡101
b) 物作為知覺之本質性的東西;物性作為特質之“又”的
統一105
c) 作為特有品性之條件的物的排他的統一性;知覺物件之特有品性和錯覺之可能性108
第九節知覺進行仲介的矛盾性111
a) 錯覺之可能性作為抓取和反思的知覺本身之矛盾的根據111
b) 作為抓取和反思的知覺中的物之矛盾的“一”和“又”的交替分配114
c) 物自身中的矛盾——自為存在和為他存在——以及知覺之反思的落空116

第三章力和知性121
第十節認識的絕對性121
a) 作為存在論的絕對認識121
b) 物的矛盾性在其作為力的本質中的統一126
c) 有限的和絕對的認識——“現象和超感的世界”131
第十一節從意識向自我意識的過渡139
a) 力與諸力的遊戲;為他存在中的自為存在139
b) 諸力之遊戲的現象和規律的統一144
c) 自我的無限性;作為λóγο的精神,自我、神和ǒν
153第二部分:自我意識157
第十二節自我意識作為意識之真理159
a) “它本身之確定性的真理”159
b) 從意識向自我意識過渡的意義162
第十三節自我意識的存在168
a) 在其獨立性中贏獲本己之本己存在168
b) 自持之物的新的存在概念,生命;黑格爾那裡的存在與時間——“存在與時間”173
 
結論183
編者後記184
重要詞語德漢對照表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