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軍人與國家:軍政關系的理論與政治
軍人與國家:軍政關系的理論與政治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軍人與國家:軍政關系的理論與政治

作者: (美)塞繆爾·亨廷頓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107.87
本店售价: RM96.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這本經典著作內,亨廷頓挑戰了有關軍人在社會中的角色的大多數舊假設和觀念。亨廷頓強調了美國國家政策的軍事觀價值,由此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發展出了一種有關軍民關係的一般理論,並以嚴格的歷史分析來檢驗。


作者介紹

撒母耳·亨廷頓(1927-2008),美國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家、國際政治理論家。16歲入耶魯大學,兩年半即提前畢業,加入美軍參加二戰。戰爭結束後,先後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23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與基辛格、布熱津斯基同窗。1957年,亨廷頓出版個人首本專著《軍人與國家》,此書觀點激怒了自由主義的政治學界,因而與布熱津斯基一同離開哈佛入職哥倫比亞大學。1962年,哈佛大學聘請亨廷頓為終身教授,直至榮休,培養了包括法蘭西斯·福山、紮卡裡亞在內的一批著名政治學者。
 
曾任詹森、卡特政府顧問,美國政治學會主席。累計出版著作17部,其中著名的作品《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被譯為39種文字,被譯為中文的代表作還有《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二十世紀後期的民主化浪潮》《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失衡的承諾》《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被譽為“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知識界的巨匠之一”。


目錄

導言
序言
導論 國家安全與軍政關係
第一編 軍事制度與國家:理論與歷史的視角
第一章 軍人作為職業
職業化與軍隊
職業的概念
軍事職業
第二章 西方社會軍事職業的興起
一種新的社會類型
雇傭軍與貴族軍官
十八世紀的貴族制軍事
職業化的理想:軍事技藝與天賦
職業主義的起源
職業化制度的出現,1800-1875
歐洲職業主義:厄普頓將軍的總結,1875
職業倫理的塑造: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戰爭的獨立性與從屬性
第三章 軍事思維:軍事職業精神中保守的現實主義
軍事思維的含義
職業化軍事倫理
第四章 權力、職業主義與意識形態:理論中的軍政關係
多樣化的文官控制
軍政關係的兩個層次
客觀文官控制的平衡
軍政關係的模式
第五章 德國與日本:軍政關係的實踐
德國與日本的模式
德國:軍事職業主義的悲劇
日本:軍國主義政治的持續
第二編 美國的軍事權力:1789-1940的歷史經驗
第六章 意識形態的常態:自由主義社會對抗軍事職業主義
美國軍政關係的歷史常態
自由主義在美國的盛行
面對軍事事務的自由主義進路
自由主義政治中的軍事英雄
第七章 結構的常態:保守主義憲法對文官控制
客觀文官控制在憲法中的缺席
制憲者與文官控制
民兵條款與軍事聯邦主義:帝國之內的帝國
權力的分立:國家武裝力量的雙重控制
統帥條款:政治—軍事的科層制
文官控制與憲政政府
第八章 內戰前美國軍事傳統的根源
美國軍事思維的三條脈絡
聯邦主義的失敗:漢密爾頓夭折的職業主義
技術主義
平民主義
職業主義
第九章 美國軍事職業的創建
商業和平主義的主導:工業主義與軍事主義的對峙
孤立年代:黑暗與光明
創新的核心:謝爾曼、厄普頓、魯斯
職業主義的制度
美國軍事思維的形成
第十章 新漢密爾頓主義妥協的失敗,1890-1920
新漢密爾頓主義的本質
馬漢與伍德:軍方評論家的悲劇
早夭的社會認同,1918-1925
第十一章 軍政關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穩定
商業自由主義及其改革派的敵意與軍事職業主義
改革自由主義:軍事主義的實用對待
軍事制度
美國軍事倫理,1920-1941
第三編 美國軍政關係的危機,1940-1955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權力煉金術(alchemy)
總體戰中的軍政關係
宏觀戰略中的軍事權威與影響力
軍方對戰時權力的調整
經濟動員中的軍政關係
和諧與爭端的產物
第十三章 戰後十年的軍政關係
軍政關係的選擇
關於軍政關係的戰後視角
美國社會中的軍方影響力
第十四章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政治角色
政治角色:獨立實體與擁護者
杜魯門政府的參聯會
朝鮮戰爭:將領、軍隊與公眾
艾森豪政府前兩年的參聯會
結論
第十五章 分權與冷戰中的國防
分權的影響
權力分立vs職能分立
分權vs軍事職業主義
分權vs戰略一元主義
第十六章 軍政關係的部門結構
戰後十年的組織問題
參聯會:法律形式與政治現實
審計長:國防部的超我(superego)
部長的角色
職務的需求
第十七章 走向新的平衡
安全的必要條件
意識形態環境的改變
保守主義與安全
軍事典範的價值
注釋
索引
譯後記
《雅理譯叢》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