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創造學教程
創造學教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創造學教程

作者: 郭業才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兩大部分:第1部分為創造學篇,共5章,主要包括創造學概述、創造力及其開發、創造性思維與訓練、創造原理與技法、發明創造實施流程等內容;第2部分為創造性成果保護篇,共3章,主要包括科學研究與科技論文寫作、技術發明與專利申請、電腦軟體與軟體著作權登記等內容。

本書以“學科通識性、表述趣味性、內容新穎性、交叉融合性、成果保護性”為指導思想編排教學內容,體現了系統性與拓展性、強調了實用性與實踐性、強化了新穎性和交叉性、增強了趣味性與可讀性。通過本教材進行教學活動,能很好地提高人的創造力,對創造型人才的培養能起到很好的啟迪和促進作用。

本書既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創造學教材和輔導讀物,也可作為企事業單位開展創造教育活動或繼續教育的培訓教材和自學參考書。本書分兩大部分:第1部分為創造學篇,共5章,主要包括創造學概述、創造力及其開發、創造性思維與訓練、創造原理與技法、發明創造實施流程等內容;第2部分為創造性成果保護篇,共3章,主要包括科學研究與科技論文寫作、技術發明與專利申請、電腦軟體與軟體著作權登記等內容。

本書以“學科通識性、表述趣味性、內容新穎性、交叉融合性、成果保護性”為指導思想編排教學內容,體現了系統性與拓展性、強調了實用性與實踐性、強化了新穎性和交叉性、增強了趣味性與可讀性。通過本教材進行教學活動,能很好地提高人的創造力,對創造型人才的培養能起到很好的啟迪和促進作用。

本書既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創造學教材和輔導讀物,也可作為企事業單位開展創造教育活動或繼續教育的培訓教材和自學參考書。


作者介紹

郭業才,男,教授,博導。1986年畢業於安慶師範學院物理專業;2003年獲西北工業大學水聲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是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曾任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江蘇省高校“傳感網與現代氣象裝備”優勢學科方向帶頭人。現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物件、江蘇省高校“資訊與通信工程”優勢學科方向帶頭人。主持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級省級教學研究等項目,共20余項;獲省級科研和教學成果獎7項;獲批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教育部電子資訊類教指委規劃教材3部及省重點教材1部;獲授權發明專利30餘件。正在指導統招博士、碩士研究生、留學研究生30余名,5篇碩士學位論文獲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目錄

第1章創造學概述
1.1創造學及其發展
1.1.1創造學的含義
1.1.2創造學發展概況
1.2與創造學相關概念間的關係分析
1.2.1發現與發明
1.2.2創新、創造與創造力
1.2.3幾種關係
1.3創造學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
1.3.1創造學的研究目的
1.3.2創造學的基本原理
1.3.3創造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1.4創造學與傳統科學和素質教育的關係
1.4.1創造學與傳統科學的關係
1.4.2創造學與素質教育的關係
第2章創造力及其開發
2.1創造力概述
2.1.1創造力的含義
2.1.2創造力構成要素
2.1.3創造力功能模型
2.2創造力特點
2.2.1創造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2.2.2創造力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2.2.3創造力具有能動性和可開發性
2.3創造力開發模式與途徑
2.3.1創造力開發模式
2.3.2創造力開發的途徑
第3章創造性思維與訓練
3.1思維概述
3.1.1思維的含義
3.1.2思維的分類
3.2創造性思維概述
3.2.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3.2.2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3.3創造性思維過程
3.3.1華萊士的四期論
3.3.2“序列鏈”理論
3.3.3“發散輻合”理論
3.3.4“三境界式”理論
3.4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
3.4.1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
3.4.2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
3.4.3側向思維與橫向思維
3.4.4平面思維與立體思維
3.4.5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
第4章創造原理與技法
4.1創造原理
4.1.1組合原理
4.1.2綜合原理
4.1.3分離原理
4.1.4還原原理
4.1.5移植原理
4.1.6換元原理
4.1.7迂回原理
4.1.8逆反原理
4.1.9仿生原理
4.1.10群體原理
4.2創造技法概述
4.2.1創造技法的含義
4.2.2創造技法的使用原則
4.2.3創造技法的分類
4.3智力激勵法
4.3.1智力激勵法原則
4.3.2智力激勵法程式
4.3.3衍生智力激勵法
4.4聯想技法
4.4.1聯想技法原理
4.4.2聯想技法的分類
4.5組合分解技法
4.5.1組合法
4.5.2資訊交合法
4.5.3焦點法
4.5.4分解法
4.6列舉技法
4.6.1列舉法
4.6.2屬性列舉法
4.6.3缺點列舉法
4.6.4希望點列舉法
4.6.5成對列舉法
4.6.6綜合列舉法
4.7形態分析技法
4.7.1形態分析法
4.7.2形態分析組合法的一般步驟
4.8類比性技法
4.8.1類比法
4.8.2綜攝法
4.8.3移植法
4.8.4仿生學法
第5章發明創造實施流程
5.1選擇創造課題
5.1.1選題原則
5.1.2選題來源
5.1.3選題方法
5.2課題創造方案構思
5.2.1調查階段
5.2.2思考醞釀
5.2.3創造設想
5.2.4建立模型
5.2.5實驗研究
5.3完成課題階段
5.3.1發明創造成果的評價指標
5.3.2發明創造成果的評價方法
5.3.3發明創造成果的推廣應用
第6章科學研究與科技論文寫作
6.1科學研究概述
6.1.1科學研究的含義、特點及分類
6.1.2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6.2科技論文的概念及分類
6.3科技論文的功能及特點
6.3.1科技論文的功能
6.3.2科技論文的特點
6.4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
6.4.1科技論文的構成
6.4.2題名
6.4.3作者及單位
6.4.4摘要
6.4.5關鍵字
6.4.6引言
6.4.7正文
6.4.8結論
6.4.9致謝
6.4.10參考文獻
6.4.11附錄
6.4.12科技論文中的圖表
第7章技術發明及專利申請
7.1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
7.1.1科學發現
7.1.2技術發明
7.1.3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聯繫
7.1.4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區別
7.1.5技術發明的分類
7.2專利制度與專利分類及特徵
7.2.1國外專利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7.2.2我國專利制度的發展
7.2.3專利的分類
7.2.4專利權的基本屬性
7.3專利申請文件與撰寫
7.3.1專利申請文件
7.3.2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
7.3.3專利申請文件案例
7.4專利申請與審批流程
7.4.1專利申請前的準備工作
7.4.2專利申請與審批的一般步驟
第8章電腦軟體與著作權登記
8.1電腦軟體及保護
8.1.1電腦軟體
8.1.2軟體保護
8.2軟體著作權及其登記
8.2.1軟體著作權
8.2.2軟體著作權登記
8.3軟體著作權的保護範圍
8.4軟體的著作權和專利權
8.4.1軟體著作權和專利權的區別
8.4.2軟體獲得著作權保護的條件
8.4.3軟體獲得專利權保護的範圍
8.4.4電腦軟體著作權與專利權的衝突表現形式
8.5軟體著作權的登記與申報流程
8.5.1軟體著作權登記材料
8.5.2軟體著作權登記流程
8.5.3軟體著作權登記申請表填寫說明
8.5.4軟體著作權登記注意事項
8.6軟體著作權的登記實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