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91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樂感美學
樂感美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樂感美學

作者: 祁志祥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92.00
市场价格: RM88.45
本店售价: RM78.7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作者在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藝美學研究,同時對西方古今美學成果具有深厚積累的基礎上,站在建設性后現代的歷史高度,以現象背后的統一性為本質涵義,密切聯系審美實踐,對現實和藝術中的審美現象及美感活動展開了形上之思。

《樂感美學》以「美是有價值的樂感對象」為核心觀點,以本質論、現象論、美感論為基本構架,分析論述了美的語義、美的范疇、美的原因、美的規律、美的特征與美的形態、美的領域、美的風格,以及美感的本質與特征、結構與機制、心理元素和基本方法,環環緊扣,前后呼應,建構起一個全新的「樂感美學」理論體系。新見迭出,趣味橫生,思理綿密,獨樹一幟,是重構中國式形上美學原理的寶貴成果,堪稱大學美學講堂的理想教本。

祁志祥,現為上海政法學院研究院教授,國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中心兼職研究員。兼任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高級專家、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美學學會理事。


目錄

序/曾繁仁1
前言「樂感美學」原理的邏輯結構1
第一編導論
第一章「重構」:「建設性后現代」的方法論闡釋
一、「建設性后現代」方法的提出及其涵義
二、傳統與現代並取,反對以今非古
三、本質與現象並尊,反對「去本質化」
四、感受與思辨並重,反對「去理性化」
五、主體與客體兼顧,在物我交融中堅持主客二分
第二章美學:從「美的哲學」到「樂感之學」
一、鮑姆嘉通:美學是感覺學、情感學
二、黑格爾:「美學」是「藝術哲學」
三、各國辭典最初對「美學」的定義:
研究現實和藝術中的美的哲學分支
四、現代「美學」定義的轉向:研究審美關系、
審美活動的「審美學」
五、美學是研究美及其審美經驗的哲學學科
第二編本質論
第三章「美」的語義:有價值的樂感對象
一、「美」的基本義項:美是「愉快的對象」或「客觀化的愉快」
二、美的完整語義:美是有價值的五官快感對象和
心靈愉悅對象
三、「樂感對象」的不同表述:美是「愛的對象」「驕傲的對象」
四、「美」的客觀標准:樂感的普遍有效性
五、「美」為一切有樂感功能的動物體而存在
第四章「美」的范疇:優美與壯美、崇高與滑稽、悲劇與喜劇
一、優美與壯美
二、崇高與滑稽
三、悲劇與喜劇
第五章「美」的原因:「樂感」源於「適性」
一、主觀適性之美:對象適合主體之性而美
二、客觀適性之美:對象適合自身本性而美
第六章「美」的規律:普遍有效的樂感法則
一、形式美的構成規律
二、內涵美的構成規律
第七章「美」的特征:愉快性、形象性、價值性、客觀性、主觀性、流動性
一、美的愉快性
二、美的形象性
三、美的價值性
四、美的客觀性:兼論共同美
五、美的主觀性:兼論差異美
六、美的流動性
第三編現象論
第八章「美」的形態:形式美與內涵美
一、形式美的表現形態
二、內涵美的表現形態
三、以形式美形態呈現的內涵美
四、形式美與內涵美的關系
第九章「美」的領域:現實美與藝術美
一、現實美及其表現形態
二、藝術美及其表現形態
第十章「美」的風格:陰柔美與陽剛美
一、南方與北方:中國地域文化的審美差異
二、「平淡」與「風骨」:中國古代文學風格論
第四編美感論
第十一章美感的本質與特征
一、「美感」釋義及其本質
二、美感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美感構成的心理元素
一、感覺
二、情感
三、表象
四、想象
五、聯想
六、理解
第十三章審美的基本方法
一、直覺與回味
二、反映與生成
第十四章美感的結構與機制
一、結構:分立判斷與綜合判斷
二、機制:審美疲勞與審美時尚
主要參考成果及文獻
索引
后記